时间:2024-04-24
□邓晓明
电视新闻是县广播电视台重要的自办节目之一,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人、财、物等方面的制约,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许多老百姓认为当地电视新闻不好看,不仅没有可看性,而且使受众远离电视媒体。如何改革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模式,增强电视传媒的可视性,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会议新闻多,民生新闻少。县广播电视台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县四大班子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直接关系到全县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样的重要会议新闻,县广播电视台不仅要报道,而且应该报道好,受众可以从领导活动、会议新闻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没有传播价值的会议、领导的日常活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等被当做新闻,形成“白天领导干部开大会,晚上电视新闻开小会”的局面。相反,以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服务性新闻为主的报道比重却很少,本地观众所关注的人和事或少数不正之风得不到报道,即使偶尔报道了,也是隔靴搔痒。近年来,重庆市委和各区县党委按照中央的要求相继出台了关于简化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规定后,县领导新闻报道的时长和次数大大减少,但是会议新闻仍然占据了电视新闻节目较多的时长,而关注民生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
(二)格式化报道多,深度报道少。新闻姓“新”,即新闻的内容要新,时效要快,报道的形式也要力求新变化。目前,许多县级台的新闻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报道,通常套用一些固定模式,策划性的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特别关注等深度报道不多。
(三)节目随意性大,形态规范的少。县级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情况不一,以重庆的县级台为例,主要存在新闻时长、条数、板块等方面不规范,有的一组新闻节目里面既有时政新闻又有社会新闻、网络新闻等内容;有的一组新闻时长不固定,随意性较大;有的整组新闻节目包涵的内容单一,编辑思想性不强。
由于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管理体制、机制不一,所以原因也很多,从重庆及周边省市的县级台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按部就班多,开拓创新少。首先,历史习惯形成了会议新闻报道模式。重庆市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最早的前身是县广播站,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有线电视自办当地电视新闻节目,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会议新闻。当时在县级唯一的自办电视图像节目,老百姓关注度较高,同时为当地党委政府指挥生产、传达政令、传递信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县级广播电视台后,县级台的会议新闻虽然有所改进,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新闻报道模式一直还处于主导地位。其次是会议新闻省时省事,记者完成任务方便快捷。就会议新闻而言,记者只要拿到领导讲话材料,就可以轻而易举完成文稿。反之,深度报道需要访前策划,拟定采访思路,整个采访、编辑、同期声运用等过程需要付出的时间和劳动要高得多,不利于记者任务的完成。第三,县委县政府每年给县广播电视台下达宣传任务,各部门和乡镇也希望在电视媒体上宣传自身的工作业绩,但多数是缺少报道价值的新闻。第四,有的县级台领导人事调整频繁,导致对广播电视台发展前景缺乏长远规划,仍旧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制定的宣传目标层面,没有从打造责任媒体,提高电视传媒的影响力上去改革创新。
(二)新闻人才少,引进人才难。新闻专业人才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关键。以垫江台为例,2004年前,具有全日制新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1人,近几年虽然加大了新闻、播音等专业人才招聘力度,但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还不足10人,占全台职工人数的20%。据了解,很多县广播电视台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但一些优秀影视传媒专业人才由于县级台编制和待遇较低等问题而选择了放弃。县级台由于招不到优秀人才,不得不招聘临时记者来填补新闻人才的不足,但因编制问题,导致新闻队伍不稳定。
(三)培训机制差,专业提高难。广电新闻传媒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而县级广播电视台普遍缺乏对现有新闻人才的培训机制。近年来,重庆市广电新闻主管部门对县级台的领导和新闻从业人员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培训,但培训的时间和范围还是相对较少。县级台也由于受地方政策、经费等因素,新闻从业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的频率较低。
(四)分配不合理,考核欠科学。县级台的节目管理、节目考核评价体系和绩效分配制度都各不相同,而新闻同仁们认为,节目考核管理和绩效分配制度如何更加科学合理,才能调动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我们县级台值得探讨的问题。重庆市的县级台多数是全额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是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发放,有的台是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头工资发放,有的是在这个总额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分配。无论哪一种分配,多数县级台的新闻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不足3000元,但由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属于半军事化性质,随时有突发新闻,记者就必须随时到现场采访,常年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加之长期加班工作和风险性较大,而现行工资收入与县级台新闻从业人员的付出不成正比,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县级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是基层的舆论宣传阵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积极的舆论支持。因此,要找准县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结合点,努力在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定位与创新上寻求突破,把新闻节目办成“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一)减少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减少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报道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省市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当地党委宣传部门应严格执行中央规定,出台相应制度,减少领导活动和会议新闻的长度和次数。同时,要加强监看监管,对违背规定的要及时通报,限期改正。会议新闻报道要突出重点,控制长度,把会议内容融入到正在开展的工作当中去,把群众关心、急于了解的新闻亮点挖掘出来。乡镇和县级部门一般性工作会议原则上不作报道,即使要报道,要从他们如何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等方面来做。对一般性的会议,要跳出会议写会议,要从文件里面、领导讲话里面找新闻点来报道。
(二)把镜头对准老百姓。县级台的主要传播对象是最基层的普通百姓,因此,电视新闻要把镜头对准群众,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中宣部要求新闻战线职工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县级台本身就是生活在基层,如果基层的报道不多,那就更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县级广播电视台要经常性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要让基层群众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领导干部。垫江县广播电视台去年以来结合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定位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记者深入到基层群众中,把镜头对准老百姓,报道了大量偏远地区和田间地头的好新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记者文成同志被重庆市委宣传部评为重庆市2013年“十佳田坎记者”。
(三)打造本土新闻节目。作为最基层媒体的县广播电视台与省市媒体相比,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但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县级台地处基层,地方文化、特产、旅游风俗等就是优势。垫江台结合实际,策划推出了一档《家乡故事》新闻专题节目,报道垫江的故事和垫江老百姓的故事,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因此要立足本地,打造出富有乡土气息的本土新闻节目,是提高县级广播电视台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发展之路。
(四)建立科学的新闻节目评价机制。垫江县广播电视台近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电视自办节目评价考核体系,完善了电视新闻节目综合考核和评价机制,使新闻节目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3年,垫江台在重庆电视台外宣综合排名第10位,其中,有5个月排名居全市前5位。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好新闻”评选活动,使新闻节目考核评审形成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不断提升新闻节目整体水平,是县级台创新新闻报道模式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有力抓手。
(五)强化新闻专业人才培训。省市广电新闻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区县广播电视台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对新闻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力争让县级台的新闻从业人员每年轮流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同时,区县党委宣传、纪检、人事、财政等部门要给县级广播电视台提供人才培训的宽松环境,要多给政策和经费,拟定广播电视新闻人才长远培训规划,经常性的参加学术研讨、台长(专家)论坛、新闻节目创优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升新闻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建立人财物保障机制。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区县广播电视台标准化建设,这是县级台发展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县级广播电视台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一是要改革专业人才引进和招聘办法。电视新闻是非常特殊的工作岗位,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引进不能像招录公务员那样,而是要看实际操作技能,要出台招聘专业人才的特殊政策。二是要提高县广播电视台人员津补贴标准。根据重庆市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关于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津补贴水平划定调控线,超过1.5倍的,采取累进方式征收调节基金,具体办法由区县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制定”的规定,建议县财政、人事部门从考虑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出发,解决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从业人员收入偏低的问题。三是要加强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解决县级台因设备设施落后导致电视新闻画面播出质量不高的问题,力争使县级台的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能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总之,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定位,需要我们积极努力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发展,只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坚持“新闻立台”原则,就一定能够打造出县级广电传媒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