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

时间:2024-04-24

何圣毅 殷福顺

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

何圣毅 殷福顺

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本文从目前创业现状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研究背景

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把握好“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着力点是扶持微型企业的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

我国中小微型企业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不景气。当前,从国际上看,欧美两大经济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几率在增大。从国内看,经济正在转型,加之,房地产调控不松懈,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胀并存两难状况已经出现。这对于最易感受风寒、患上感冒的中小微型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面临的空前困难,国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创业有利于带动就业,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据统计,到2015年以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为创业主体的企业将达到50万个。创业是致富之道,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对于大兴全民创业之风,以创业带就业、促创富,使更多群众拥有财产和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重庆市将在“十二五”期间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有效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努力打造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融通、低物业成本的投资环境。同时,广大农村地区从培育“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特色产业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块状经济,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二、主要问题

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能够形成创业合力,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是促进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这一重大战略举措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

第一,银行开户难、贷款难,融资方式单一。开户时设置门槛。有的银行要求每个月支取现金限制1万元不等,或者提交现金支付用途说明书,银行根据用途说明核定现金支付限额,或者限定账户余额必须保证5万元以上。这就导致企业使用资金受到极大限制,打击了经营者的创业积极性。

第二,政策指导不足,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审批事项多。以办执照为例,根据相关部门要求必须按照会计法和税法规范做帐,每月报税,按企业税收计算,这就使部分由个体工商户变为微型企业的经营者感到税收负担过重,出现提出退出创业企业,重新申请办理个体执照的问题。再加上农民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不足,成为影响创业成功率的重要障碍。而现有服务机构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管理人才缺乏又成为缺乏指导的内因。

第三,农民进城,转城配套机制缺乏。农民进城创业,住房、医疗及教育没有保障,创业热情和创业精神影响创业活力持续发展。一是缺门路。现有招商政策和招商项目忽视了小型创业项目,农民因此而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往往找不到市场商机,缺门路成为制约创业的重要因素。二是办事难。相关职能部门尽管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还存在全局观念差、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软环境方面的问题。

第四,财政专项资金规模偏小,金融、税收等资金机制有待健全。银行对创业政策不明。有部分农业银行甚至不知道可以为微型企业开设临时账户,还要求必须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才可以开户;有部分银行不清楚如何办理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

三、具体对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微型企业,面临着更为现实、更为严峻的生存与发展考验,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既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变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压力,又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等严峻考验。为更大程度上激发创业活力,着力保障民生,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善创业政策,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

从创业的外部政策出发,一是完善创业保障制度,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出台农民进城配套措施强化支持,在创新工作方式上,进一步简化手续,杜绝“衙门”作风,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在市、县、乡、社区建立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综合承担创业登记、职业介绍、科技服务、法律保护等相关事宜的政策咨询和办理工作,为进城农民创业提供“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2012年,重庆市要发展微企3万户以上,解决就业25万人以上。截至3月27日,全市通过网上预申请系统提交的微型企业预申请已达3.28万户。其中,通过预审查已正式受理申请1.13万户。市工商局还将继续推行网上预申报制度,简化注册登记流程。二是完善金融、财政补助资本金扶持政策,完善税收扶持政策,落实补助优惠政策,落实创业补贴。进一步推动当前已有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新政策,加大财税优惠支持、加强社会保险扶持,进一步清理摊派和重复性收费现象。市、县设立创业专项基金,用于初次创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对进城农民创办企业成功后,可给予表彰奖励。

(二)完善小额信贷业务,减少创业风险

从降低创业外部风险的角度出发,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吸收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联保贷款作法。允许以民间资本为主要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引导发展符合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小型金融机构;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更多地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比例;引导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商加大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推动建立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如将个人小额贷款金额上限提高为10万元,贷款期限放宽至5年。推进商业贷款改革,推广无形资产抵押、动产抵押、个人委托、自然人担保、同一区域个人和企业联保互保贷款担保模式,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支持。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和信用建设,打造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发展速度,扩张二、三产规模。加快工业园区、商贸核心区、休闲娱乐区、生活服务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创业园区、创业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孵化载体,实行一年内“无费”管理、“免费”服务,推广“一企一事一议”社会监督制度,提供保姆式服务。

(三)加强创业文化建设,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文化对提高劳动者的创业素质、形成有利于创业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基础。一是注重特色,强化创业文化建设。无论什么文化,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魅力。创业文化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从宏观层面看,创业文化发展战略应与我国的现实国情相符合;从中观层面看,创业文化的布局应力求合理,兼顾创业文化发展的速度、质量、规模、结构等;从微观层面看,创业文化管理方式与运作机制应保持顺畅。这就要求在构建和谐创业文化的过程中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如红岩精神、巴渝文化乃至重庆火锅文化等,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发展创业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充分发挥创业人才的主体作用,使广大创业人才真正成为优秀传统创业文化的传承者、特色创业文化的实践者、先进创业文化的创造者。二是加强创业非政府组织建设(NGO)。加快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注重发挥工商联在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把小型微型企业有序组织起来,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健全商会职能,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引导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实现科学发展。

(四)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素质

从创业主体的内在素质出发,一是转变培训理念。进一步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理念,逐步实现从低层次的技能培训向创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激发创业激情,造就创业典型,打响创业培训品牌。二是创新培训模式。紧扣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城乡服务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实施“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实训”或“创业培训+创业项目”等“1+X”培训模式,增强创业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与科研部门和大中专院校的沟通,进一步拓宽创业项目的征集渠道,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开发一批具有创业专家顾问咨询的创业项目,鼓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参与创业咨询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创业需求。

综上所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相互配合,通过政策支持、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劳动者创业等措施,营造创业热土,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业活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