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颖婕+路正南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NQI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美国NQI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中国NQI发展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质量;NQI;发展现状;政策建议
一、 引言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是产品的重要属性,反映了产品满足需求的程度,质量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中起着联结作用。质量不仅是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体现了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发展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2005年,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UNCTA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出口战略创新》中提出国家质量基础(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NQI)。NQI具有较强的技术专业特性,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四个方面,我国将其统称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而不是直译为国家质量基础。质量技术基础是对一个国家质量体制机制的统称,主要涉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四个领域,既包括相关法律、规章、管理等“软件”设施,又包括仪器设备、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与交通设施、水利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等一样,NQI也是国家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NQI建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是国家富强、企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质量时代的开启,NQI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
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引入质量技术基础的概念早于中国,NQI的发展也领先于中国,导致中美两国之间质量发展存在很大差距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在制度设计。因此,通过对美国NQI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寻找NQI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政府支持NQI建设的有效制度设计,从而提升我国NQI发展的科学性。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对我国NQI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美国NQI发展进行研究,并归纳其特点;第四部分通过借鉴美国NOI发展经验,提出中国NQI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建议。
二、 我国NQI发展现状及问题
1. 发展现状。在管理体系上,我国质量技术基础由政府统一集中管理,国务院授权国家质检总局統一管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相关质量技术基础,省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计量和检验检测,管理体系基本完善。
在政策环境上,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发展规划、改革意见,明确了质量技术基础的基本要求、发展方向和改革重点。《中国制造2025》《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文件,都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质量技术基础发展。地区政府重视提升治理能力,纷纷制定质量、计量、标准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国家重视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在计量领域,全国有7个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和30个省级计量科学(测试技术)研究院(所),187个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从业人员2万多人。在标准领域,共有500多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200个标准化研究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超过超过4万名。在认证认可领域,全国共指定22家认证机构,180家实验室,开展20大类158种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注册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员3 684人,其中检查员2 888人,高级检查员796人;境内检查员3 442人,境外检查员242人。在检验检测领域,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 3.1万家,全行业从业人员90多万人。从事NQI行业建设的机构过万家,工作人员近百万,培养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技术水平上,发展迅速,提升较快。中国[4]自加入WTO组织后就开始实施制定国家的标准,近年来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国际互认的校准测量能力已经在亚洲排名第一;在认证认可领域,从2007年开始中国取代日本成为获ISO有效认证证书最多的国家,至今已经10年;中国的检验检测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市场之一。
2. 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我国质量技术基础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质量技术基础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首先,社会认知程度比较低,这与我国对NQI概念引入相对较晚有关,同时由于计量、标准等的基础性、技术性、专业性较强,人们对NQI不够了解,即使是相关专业人员,对NQI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对NQI的社会认知不高,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其次,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标准体系还不完善;一些新兴领域的计量技术仍处于空白;检验检测方面政府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多、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对新型产业的检测需求也不多;在认证认可方面,我国尚未率先提出一项国际通行的认证认可制度。
第二,我国NQI建设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科技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政策,没能有效的推动NQI发展,质量技术基础与当前一些政策措施存在对接困难的现象,在创新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表现最为明显,需要从顶层出发,通过协调机制统一规划,保障NQI的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人员机构方面,需要完善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培训。尽管我国从事质量技术行业的人员总数量不少,但是相对而言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我国NQI发展中机构人员力量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后,在财政投入方面,应该增加资金投入。政府要保障质量技术基础高效发展,资金投入必不可少,我国当前对NQI发展的财政资金严重不足。
第三,我国质量技术基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存在很大差距。在标准领域,相较于西部地区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明显要高很多。在部分地区存在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互矛盾冲突的现象。在计量领域,部分地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相对迟缓,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在认证认可领域,欠发达地区认证覆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认证认可社会认知度不高。在检验检测领域,国家质检中心数量分布不均衡,广东省国家质检中心有50多个,而宁夏、甘肃、贵州、云南每个省的国家质检中心不足10个,加起来的总数都少于广东省,现有检测机构布局不够合理,数量和规模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endprint
三、 美国NQI发展现状及特点
1. 现状。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了NQI的建设,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政策措施,配备NQI发展专项资金,鼓励设置专门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服务。1901年,美国国家标准局成立(NBS),1988年更名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是美国商务部的技术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涵盖计量、标准和检验检测等领域,拥有将近5 000名研究人员,机构每年的运行经费大约为8.6亿美元。NIST通过协调利益相关方关系,开展了一系列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活动,帮助企业创新和研发,维护和完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在NIST的努力下,美国形成了创新的商业氛围和有利于技术信息传播应用的政策环境,质量技术基础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提升,美国的NQI得到稳定发展。以制造业拓展伙伴项目为例,1989年,美国联邦机构就在南加州、俄亥俄州和纽约3个地区建立了制造业拓展中心,至今为止,对该项目的资金支持不但从未间断过,而且,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额度不断增加,从1989年的1 250万美元到2017年计劃达到1亿4 100万美元,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保障了技术的商业推广,并且为美国能够给企业提供优质的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奠定了基础。
在标准领域,美国标准分为联邦政府专用标准(即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和专业团体标准(即自愿性标准)。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负责协调管理美国联邦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标准、计量等活动,负责建立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而自愿性标准一般由社会组织负责管理,如美国标准学会。2013年,美国推进实施“再工业化”,将标准作为战略的核心。
在计量领域,美国把计量写入宪法,从法律层面上给国家计量发展提供保障。1987年,美国就颁布了《质量促进法案》,质量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推动全球计量发展,美国签署了1999年由国际计量委员会发起的《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CIPM MRA)协议,实现了计量与校准结果的国际承认,进而为国际贸易、法律事务和商务活动等提供技术支持。为适应经济贸易全球化,美国在国家层面对计量发展进行专项支持,帮助计量基准和标准的制定,对计量工作开展提供服务,将计量工作的管理重点放在商业上。从管理体系上看,尽管国家统一管理,但是为了尽可能发挥市场的作用,美国计量管理体系设置的相对松散,计量机构数量并不多,但是布局安排合理,人员精简,人员配置有效。在美国,民间计量团体和机构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计量管理秉持着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原则。
在检验检测领域,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质量检验检测市场,并且大力支持相关行业协会的发展壮大。在美国,很多检验检测协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这些检测认证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NQI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成立于1894年的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是美国最大的产品安全检验机构,也是全球十大认证机构之一。UL是美国最具权威的检验机构之一,所制定的标准有70%被升级为美国国家标准使用。作为国际通行的产品认证机构,UL在全球也极具影响力,UL在苏州、广州和香港都分别设立了实验室,影响着我国NQI的发展。
在认证认可领域,美国将认证分为三类:一是对直接影响公众安全或健康产品的认证制度;二是为了减少在州或地方层面上重复检测或认证的认证制度;三是通过评价待售产品质量和状态形成统一要求的认证制度。对认证产品的市场监督均由美国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在认可方面,按照机构性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政府管理和授权的认可,如国家实验室自愿认可计划(NVLAP),成立于1976年,由联邦商贸部授权负责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工作;二是由社会组织开展的认可体系,如美国标准协会(ANSI)与美国质量协会(ASQ)于1991年联合成立的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组织RAB,后更名为美国认可委员会(ANAB)。
2. 特点。
一是突出强调战略地位。美国把NQI发展放到国家战略层面,凸显NQI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计量方面,把计量写入宪法,并且政府每年拨付大量资金专项支持计量产业发展。在标准方面,2013年,美国推进实施“再工业化”,将标准作为战略的核心。在认证认可方面,为保障认证质量,国家构建了统一规范的认证制度。美国提出“创新战略”发展基础性、公益性计量技术和标准,投入经费支持研制,从国家发展战略上重视质量技术基础设施。
二是不断扩大经费支持。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虽然采取了财政紧缩政策,但对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发展的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在计量领域,2011年~2014年美国政府对计量预算经费增长了13%,从7.5亿美元增长到8.5亿美元。在标准领域,2013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获得美国政府拨款7.69亿美元,而我国对标准化建设一年的经费不足7亿元,按当时的汇率计算,仅相当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1/7。
三是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在产业发展之初,美国主要由政府主导推动NQI建设。当前,美国产业发展成熟,NQI发展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在标准化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中,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承担国家标准化管理协调责任,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负责自愿性国家标准体系的管理、协调、批准和发布。ANSI是由政府和多个行业社会组织共同发起的,是一家非营利性质的民间标准化机构,由ANSI代表美国参加国际和区域标准化组织的活动。至今,ANSI已经推动了200多个社会组织起草自愿性标准,在标准化行业发挥着社会组织的作用,彰显了市场在NQI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四是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发展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已经从国内转向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为促进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一致性,美国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与日本和欧盟进行密切合作。美国质量学会在全球积极开展专业考察和研讨交流,推动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和进步。endprint
四、 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制度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是NQI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重大问题的领导决策机制,将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同研究、同部署,对NQI建设工作实施绩效管理,提高建设管理成效。建立央、地资源协调机制,提高央、地质量技术基础资源的共享水平。落实NQI发展中审批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机制。对全国NQI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促进质量要素之间相互融合,建立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一体化的技术支撑体系,设立NQI一站式服务平台,强化标准、计量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发挥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在需求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管理,引导科技创新,为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二,規范执法行为,加强法治保障。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发挥地方立法对NQI发展工作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放管结合,一方面政府简政放权,加强始终事后监管监管,通过标准和计量促进市场环境的改善和规范;另一方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市场引导NQI工作的提升。
第三,健全经费投入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将NQI建设资金纳入各部门年度经费预算,开展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NQI一站式服务平台配备专项资金,鼓励社会配套资金的引入,保证NQI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的供给。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减税免税政策,加大质量技术发展的鼓励性资金投入,保证财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做好NQI发展与财税政策的对接工作。健全机制,拓展经费来源渠道,提高NQI的社会认知程度,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增加对NQI建设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协调、社会支持、行业企业多方投入的NQI发展资金保障机制。
第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保障人才资源供给。NQI发展的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为培养技术人才,应该鼓励相关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鼓励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国际NQI建设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工作,培育国际化的人才。以行业、企业为平台,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对NQI工作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专业人才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培育一支NQI建设的基层工作队伍,保障我国NQI发展的人才供给。
第五,建立合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彰显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产品质量需要国际化的质量管理。我国NQI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分析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建立合作平台。特别是加强重点领域的国际接轨,开展国家合作,借鉴彼此发展经验。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NQI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陈钢.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J].行政管理改革,2016,(10):30-35.
[2]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 范锐敏.中国质量技术服务市场化供给制度实践与改革——基于交易成本分析[J].求索,2016,(1):62-66.
[4] 蔡海亚,徐盈之.标准化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分析[J].亚太经济,2017,(2):56-64.
[5] 郑妍妍,李磊,庄媛媛.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与企业出口行为——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5,(7):74-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配额嵌入模式下CTP螺旋驱动的产业系统低碳演化及政策引导”(项目号:71673120);教育部项目“减排差别责任视角下碳市场软连接的配额策略及企业减排响应研究”(项目号:16YJA630035)。
作者简介:路正南(1960-),男,汉族,江苏省武进市人,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与能源管理;王颖婕(1988-),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
收稿日期:2017-11-2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