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吴晓云++袁磊
摘要:文章选取对于中资银行“走出去”最为重要的“硬实力”(信息技术)和“软实力”(人力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究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通过银行的战略柔性对其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对中资银行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会对银行的战略柔性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战略柔性在银行两种实力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效应。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力資本;战略柔性;创新绩效
一、 引言
本文创新点体现为:(1)探讨了信息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本对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资银行战略柔性的影响,分析和检验了战略柔性对中资银行利用式和创新式两种创新绩效的影响;(2)深入讨论了战略柔性在开发使用信息技术、人力资本产生创新绩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二、 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随着中资银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其面临的环境动荡性逐渐加大,战略柔性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到(Lewin和Volberda,1999)。本文将从资源、能力、组织和文化四个方面对战略柔性展开分析。资源柔性是指企业现有资源的灵活性、可利用性以及资源的可创造性;能力柔性包括企业品牌的塑造和维系能力、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和协调能力、企业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能力等;组织柔性是指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以及应对环境变化的内部管理体制所具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文化柔性是指企业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重塑性。
信息技术对战略柔性的影响,在以往的许多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如Clark等(1997)研究指出,信息技术和组织业务的结合促进了组织的短周期开发能力,提升了企业的组织柔性;Weill等(2002)提出,信息技术建设能力能够促进企业的战略柔性;Sambamurthy等(2003)认为,信息技术通过将流程和知识转化成数字化选项供组织使用来提升组织的战略柔性;Mathiassen和Vainio(2007)认为,信息技术通过提升组织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和响应能力实现战略柔性。
假设1a:信息技术会正向影响中资银行的战略柔性。
人力资本被定义为一个组织的员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组成,满足资源稀缺性、有价值性、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特性,可以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组织内优秀的人才可以协助企业改善内部营运流程,增加营运效率,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提高企业适应快速变化市场的能力;Fink和Neumann(2007)在企业的实地考察中提出,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行为能力对战略柔性的实现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假设1b:人力资本会正向影响中资银行的战略柔性。
根据March(1991)的研究,创新分为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两种类型。利用式创新是指对现有知识、能力、技术和规范的改良和扩展;而探索式创新是指借助新知识和技术以迎合新兴市场或客户所进行的创新。我们认为战略柔性会以一种增加的速度促进利用式创新。首先,战略柔性可以促使企业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其资源的重要价值,并提高对于这些资源的组织和利用能力,这反过来会提高利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其次,随着商业银行战略柔性的提高,他们在吸收消化外部资源方面会变得更具竞争力,这是由于商业银行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外部反馈。第三,将知识应用在现有的领域可以使产品和服务得到改善并且与现有的组织流程、组织能力保持一致。第四,组织惯性的压力会随着商业银行所获得资源的增加、充分利用和形成其独一无二的流程而加强。这种组织惯性促使商业银行更加依靠现有的资源,并且会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提高效率,在创新绩效方面获得可靠的产出。
假设2a:中资银行的战略柔性与其利用式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
同时,我们认为战略柔性提高了组织的动态能力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效果。第一,战略柔性克服了企业的组织惯性,资源配置和产品设计中的柔性使得企业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产品和服务演变的尝试。在商业单元协调中的柔性释放了常规的惯性,这帮助企业打破了其制度化的生产过程并且尝试使用新的方式和方法。第二,通过聚焦于将资源应用于新的应用程序,战略柔性帮助企业创造了一个可以更好地消化吸收和使用资源的环境,增加了其动态能力转化为探索式创新的可能性。然而,战略柔性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效果在其达到某一水平后会下降。首先,具有较高战略柔性的企业会过于自信,以至于忽略了其现有技术领域的知识。第二,来自于其他领域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观念模式进行处理,企业需要忘记已经拥有的知识,从而能够吸收新的知识,这对于在某一资源领域已获得较多经验的企业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学习新知识的成本和对现有知识的重构促使企业减慢了其探索式创新的行为。第三,将新的知识应用于商业领域对于那些具有较高知识基础的企业来说更具挑战。由于对于现有技术的投入和选择新领域进行开发所面临的较高风险,与利用式创新相比,探索式创新的回报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认为当企业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多经验的时候,探索式创新的水平会有所下降。
假设2b:中资银行的战略柔性与其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有学者指出,作为构成和协调多重资源和功能的组织规范,战略柔性自身并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创新产出,但是它可以提高在创新中现有资源所蕴含的价值,也就是说,战略柔性作为一种补充性的组织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关键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因此,我们认为战略柔性是银行资源和创新绩效之间的重要过程。首先,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使其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可评估、使用的新资源随之增加,即增加了银行的资源柔性,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缓解资源的稀缺性问题,也有助于银行提升对现有资源的消化吸收和对外部资源的获取利用,进而加强银行的创新绩效。其次,信息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本提升意味着技术能力和员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银行品牌的塑造和维系能力、银行内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能力、银行的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能力等,降低银行创新活动的沟通成本、风险成本、品牌运营成本等。再次,互联网、RFID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带来了银行业务结构的变革,还推动了银行组织结构的变革,简化了组织沟通交流的层级,使得内部员工之间不存在交流和沟通的屏障,信息可以顺利的从一方传达到另一方;同时人力资本的提升,使员工在智力、技能、知识水平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在提升银行组织柔性的同时促进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绩效。最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资银行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由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带来的不同和差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效地构建了沟通协调、拉近距离的媒介和桥梁,有助于员工学习并且交流国外的知识和信息,加强企业文化柔性,推动银行内部各级员工间形成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和创新文化,最终提升银行创新绩效。
假设3a:战略柔性是中资银行信息技术与利用式创新绩效的中介;
假设3b:战略柔性是中资银行信息技术与探索式创新绩效的中介。
假设4a:战略柔性是中资银行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绩效的中介;
假设4b:战略柔性是中资银行人力资本与探索式创新绩效的中介。
綜上所述,本文构建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三、 研究方法
本文将样本范围定为已经采取国际化战略的中资商业银行,采用面对面访谈、邮寄问卷、电话调研等调研人员高参与度的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受访人员包括商业银行负责海外市场业务的总行高管、分行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调研工作持续4个月,共计发放问卷350份,共回收问卷235份,问卷回收率67.1%,有效问卷154份,有效率65.5%。
本研究采用Likert7点量表的形式对变量进行测量,测量的主要维度如表1所示。
四、 实证结果
首先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系数检验,对测量量表进行了Cronbach's alpha信度检验、CFA分析和AVE平方根效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具有内在一致性信度、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可以进行假设检验。假设检验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1是检验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对战略柔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P<0.05),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也显著为正(P<0.05),表明假设1a和假设1b得到支持;模型2、模型3、模型4检验战略柔性对利用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中介效应,模型2中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均显著(P<0.1),模型3中战略柔性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P<0.05),表明假设2a得到支持,模型4中战略柔性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P<0.1),表明战略柔性是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绩效的中介,假设3a和4a得到支持;模型5、模型6、模型7、模型8检验战略柔性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中介效应,模型5中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均显著(P<0.1),模型6中战略柔性一次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P<0.1),模型7中战略柔性一次项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战略柔性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P<0.05),表明假设2b得到支持,模型8中战略柔性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P<0.1),表明战略柔性是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与探索式创新绩效的中介,假设3b和4b得到支持。
五、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中资银行“走出去”为背景,分析了中资银行国际化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中资银行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含量会对其战略柔性产生正向的影响,即银行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越高,所蕴含的人力资本越多,其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组织柔性和文化柔性就会越高;银行的战略柔性与利用式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这表明中资银行的战略柔性越高,其利用式创新绩效就会越高,同时其战略柔性又要保持在一个适当的程度,否则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损害银行的探索式创新绩效,中资银行要寻找到战略柔性的这个最优点,才能使探索式创新的绩效最高。此外,我们在文章中还发现战略柔性是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两种资源与两种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这说明中资银行的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会首先体现在提高银行的战略柔性上面,然后才会通过战略柔性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正在“走出去”的中资银行来说,其战略柔性是至关重要的,中资银行要从资源、能力、组织和文化四个方面提高其战略柔性的程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作为国际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资源,中资银行要加大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从而为“走出去”的复杂过程提供所需的必要资源条件,在提高战略柔性的基础上,使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这两种资源转化为银行的创新绩效,从而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中资银行还要将战略柔性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从而兼顾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两种创新的水平,使这两种创新绩效的总体水平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Weill P, Subramani M and Broadbent M. Building IT Infrastructure for Strategic Agility[J].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2, (441):57-65.
[2] Lewin A.Y., Volberda H.W., Prolegomena on Coevolution: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Strategy and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9,10(5):519-534.
[3] March J.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71-87.
作者简介:吴晓云(1955-),女,汉族,北京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全球营销、服务营销;袁磊(1975-),男,汉族,湖北省英山县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营销管理、战略管理。
收稿日期:2017-04-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