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内P2P行业发展与产品创新分析

时间:2024-04-24

孙晓杰 张申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快速融合,相关行业也呈现出野蛮生长的发展态势,各类互联网金融形态不断涌现,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P2P将互联网和金融创新进行了深度融合。我国P2P行业已经进入大规模爆发性增长期,作为对中国金融体制的创新性改革,P2P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P2P行业发展情况,并研究了P2P产品创新背景与逻辑,提出了产品创新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P2P;行业现状;产品创新

一、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快速融合,P2P行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进入爆发性增长期。经过近8年的发展,P2P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一员,其成长和发展速度另人惊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月~5月,线上P2P平台交易量达2 346.63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4倍。预计到2015年年底,线上交易量将达人民币8 000亿元,加上线下业务,总体规模将突破万亿级别。

目前,国内的P2P市场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纵观市场上一些比较主流的平台,无论是资产来源、风险保障措施,还是产品种类都表现出较强的同质性。大多数平台业务集中在小额信用贷款以及个人抵押贷款业务上,而个人主要抵押物又多以汽车和房产为主,同质化严重。P2P突破同质化的关键是市场细分,目前在资产端有很多细分的领域,有的P2P平台只做融资租赁,有的只做大宗商品,整个P2P行业已经开始呈现细分趋势。未来P2P行业将会朝着越来越细分化的方向发展。钟勇(2014)提到利用互联网金融同传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业务结合,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品牌优势,争取网络理财平台的低成本资金,同时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争取网络贷款平台上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许斌(2013)则从更大的范围,对资产收益权的法律性质以及可转让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其中隐含的各种法律风险,并给出实施建议,对在合法合规基础上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因此,本文在分析了P2P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了P2P行业竞争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研究了该行业的创新机遇与逻辑,提出了相应建议。

二、 国内P2P行业发展与竞争现状

1. 国内P2P行业现状。从2014年开始,P2P行业便进入飞速发展期,截至2015年7月底,我国P2P线上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上升至2 136家,累计问题平台达到895家,正常运营平台和问题平台数量均出现了大幅增长。

从交易量来看,2015年1月~7月,我国线上P2P平台累计交易量达到3 831亿元。如果按此趋势,预计全年交易将达到5 000亿元。2015年上半年,国内交易量居前四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累计交易量占据全国的81%,远远高于其后的省市。其中,广东省以1 023亿元的交易量位居首位;北京紧随其后,上半年交易量达667.23亿元。进入2015年以来,北京市P2P行业发展较快,该地区的平台问题事件发生率较低,备受资本青睐,交易规模显著增長,月均复合增长率达19.41%,高于广东省的增长率11.51%。

从平台收益率来看,2015年上半年,P2P平台的总体平均收益率为14.78%,上半年的平均利率从1月的最高峰便不断处于下降通道。截至2015年6月底,平台平均收益率为14.17%。考虑到2015年央行进行了多次降准降息,形成了一个较为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以及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将一直不变,P2P的总体综合收益率还将会进一步下降。2015年上半年,主流P2P平台综合收益率区间为15%~20%,数量占比达33%,40%及以上收益率的平台数量占比为3%,综合收益率在15%以下的平台数量占比为33%。高息平台的数量比例持续降低,15%~20%区间的主流收益率优势不断扩大,15%以下综合收益率的平台占比增速较快。

从平台借款期限来看,2015年上半年全行业的平均借款周期为6.74个月。从2015年上半年的走势上看,借款平均期限基本上在6.6个月到7个月的区间内波动,走势平稳。2015年上半年,借款期限在1到3个月区间的平台数量占比达52%,可见民间借贷的短期特性尚未改变,但这一比例相对于去年有所减少。平台的借款目前还是以短期借款为主,由于借款人无法承担长时间的高利率和投资人对高流动性标的偏好的双重原因,P2P产品同传统金融机构较长期限的贷款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借款期限在12个月及以上的平台占比为2%,较去年有所上升,这些平台多是一些实力背景较强的平台,借款标的金额一般较大、借款期限较长。

从投资人与借款人结构来看,进入2015年以来,由于各家平台加大了宣传力度,P2P行业的人气大幅增长。至2015年7月,单月活跃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上升至179.31万人和44.13万人。P2P理财的影响力正逐步加大,但相对于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的用户数来说,P2P的用户数量仍然较少。2015年上半年,P2P人均投资金额和人均借款金额分别达13.76万元和28.30万元。从投资人角度来看,可以发现2015年单月单个平台,投资金额小于1万的人数最多,占比65.56%,1万~10万之间占比27.68%,100万以上为0.36%,主要投向红岭创投、陆金所。从借款人角度来看,2015年上半年,单月单个平台借款金额介于0万~10万的借款人最多,占比高达84.11%;其次为10万~100万之间,借款人数占比高达13.59%;100万~1 000万与1 000万以上的借款人数占比分别为2.1%和0.2%。综上可以看出,P2P仍然以小额投融资为主,本质仍然服务于广大的草根阶级。

2. 平台竞争状况。P2P的蓬勃发展给了资本更多的空间,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2015年以来,在新平台不断上线的同时,各路民间、国有、甚至外资资本也加快了布局P2P行业的步伐。风投、上市公司、互联网企业、银行、国企等等公司投资、参股、控股P2P平台的消息不断。但平台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问题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导致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量增长速度有所减缓。随着P2P发展的逐渐成熟,运营模式和市场培育的逐渐完善,P2P行业将迎来大洗牌。监管趋势的逐渐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将会逐渐提高,具有资本实力和风控能力的平台将得以存活。国资、银行、资本、上市公司及大型集团不断涌入,产品单一、缺少资金支持和风控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将被迫退出舞台。从目前的行业竞争现状,以及参考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监管明确之后,平台间兼并重组情形将会大规模发生,而同质化严重的平台、缺乏创新的平台将会被淘汰出局。

3. P2P行业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信用环境、风控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各路资本进入带来的资源聚合效应,P2P行业发展呈现三个方向的趋势。

特征一:终端移动化。伴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各平台纷纷布局移动金融,P2P行业也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操作具有以下优势:透明度更强、较强的用户粘性、操作更便捷。这使得投资人碎片化投资更加方便,并能够降低中间成本,提高信审批效率等。一些平台创立之初就将主战场定位在移动端,2015年,资本明显倾向于这些率先布局移动端的平台。另外,传统的PC端平台,包括陆金所、积木盒子、有利网等等都在积极布局移动端。移动金融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随着各P2P平台纷纷布局移动金融,P2P将更加移动互联网化。

特征二:市场细分化。目前,大部分P2P平台业务都集中在小额信用贷款以及个人抵押贷款业务上,而个人主要抵押物又多以汽车和房产为主。可以说无论是资产的来源、风险保障的措施,还是产品种类上,都表现出较强的同质性。P2P突破同质化的关键就是细分化。在资产端,整个P2P行业已经开始细分,有的P2P平台只做融资租赁,有的只做大宗商品。一些新平台主动进行细分市场,并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区域。一方面,许多P2P平台都希望能够做闭环,这就需要在非常专业的领域里运作,同时,该领域还需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从风险角度来说,P2P平台要慢慢做出自己的特色,在某一行业进行深耕,做到一定深度之后,可以解决平台面临负债风险的问题,使整个风险层面更加可控。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大学生分期贷款、车贷、票据理财等领域。未将来随着行业门槛提高,较小的平台更要注重细分化,实现差异化经营,努力创新产品,获得竞争优势和生存空间。

特征三:征信多元化。国内的P2P平台,由于征信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信用风险,不少平台都采用了线上和线下双向组合(即O2O模式)来积累基础数据,建立交叉征信,以求走向正规化。利用大数据征信,可以预防坏账出现,降低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等。互联网、云计算等专业信息化的发展为大数据征信提供了发展的环境和有利的技术保证。征信渠道多样化,征信数据综合化,大数据金融的意识正在觉醒。未来,随着征信技术和云计算等专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P2P的征信渠道将更加多样化,通过社交媒体、电商交易平台、搜索平台等渠道和数据,建立自身的数据化风控模型,完善企业内部征信体系,甚至可以向专业征信机构转型。

三、 P2P产品创新机遇、逻辑与建议

1. P2P产品创新机遇。

机遇一:宏观环境提供创新基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行业低迷,这便需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IT產业,正在加快与三农改革、城镇化、经济结构转型、一带一路的国家经济战略的融合,未来将催生出更多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的支持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掀起了“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国家层面鼓励地方上设立创业基金,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营造创新创业便利条件,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支持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这些宏观环境为P2P行业创新提供了基础保障。

机遇二: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比如金融机构主体单一;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不协调,对银行过分依赖的间接融资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还有待推进。这些问题导致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同实体经济发展脱节。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金融改革成为重要课题。2015年,国家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推进金融改革: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开展股权众筹试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等等。在国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P2P的快速发展,拓宽了民众投资渠道,强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丰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层次有重要意义。

2. P2P产品创新逻辑。

P2P产品创新包含了三方面的逻辑:

首先,互联网金融平台生产资产的门槛和条件将会逐步提高。通常来讲,小微信用贷款只需要依靠信贷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就可以进行尝试。但是在抵押债权方面,需要专业的评估、处置人员,提高了门槛要求。同时,如果涉及较大的抵押债权,还需要增加专业的信用评级人员。

其次,伴随着资产门槛和条件的提高,对金融产品研发、风险控制、渠道拓展的专业需求提高。在传统金融机构中的保险理财、融资租赁、承兑汇票等资产,需要有专业的金融人才,还需要有良好的机构合作资源,才能获取和销售这些资产。这样的条件,就要求P2P平台必须提高和强化机构合作,同时引进专业人才。

另外,面临流动性压力的传统金融机构存在资产杠杆化动机,导致大量金融资产流向P2P,很多金融机构都有较强烈的资产出表动机。监管层对资本金、存贷比、风险资产比率等硬性指标都有要求,但传统的交易方式渠道有限,大量问题资产难以及时有效处置,P2P平台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寻找相应处置资产,成为盘活存量金融资产的通道。

3. P2P产品创新建议。P2P在中国已经诞生9个年头,从最初的个人对个人模式,到这个衍生出P2B、P2A、P2C等模式,单一平台采用一种模式的情况已经不多,后期平台间竞争加剧,需要不断创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认可度。产品创新建议有:

建议一:细分产品线方面。随着P2P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客户对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现有平台公司要细分产品线,围绕投资标的、期限、风险、收益、门槛等方面不断细化,使得投资标的多样化、期限多样化、风险多样化、收益多样化,满足不同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