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动态

时间:2024-04-23

三峡电站2020年发电量刷新纪录

据三峡集团最新消息,截至2020年12月31日24时,在确保三峡工程全面发挥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的前提下,世界装机规模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全年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118亿千瓦时,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电站于2016年创造并保持的1030.98亿千瓦时的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

据介绍,按照2019年上海全市用电量1568.58亿千瓦时计算,1118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供上海市用电约8个月;与燃煤发电相比,可替代标准煤约34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402万吨、二氧化硫2.24万吨、氮氧化物2.12万吨,相当于种植37万公顷阔叶林,为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做出了贡献。

三峡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骨干电源点

2020年12月以来,受寒潮影响,三峡电站部分受电区域气温偏低,采暖用电负荷加速释放,电力供应缺口大。三峡电站积极开展“抗寒潮、保供电”迎峰度冬工作,12月12日至30日紧急调整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机组检修,高峰期增开机组8台,出力最大达1411万千瓦,日均出力较寒潮前最大增加329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超过37亿千瓦时;12月全月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9亿千瓦时,可供49万个三口之家用电1年(以三口之家年用电量1000千瓦时计算),及时弥补了用电缺口。

三峡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骨干电源点,共安装34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882亿千瓦时,2003年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14年,三峡电站年发电量达988亿千瓦时,超过伊泰普水电站,创当年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2018年,年发电量达1016亿千瓦时,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大关。

全球首例高位布置汽轮发电机组实现2020年内双投

据国务院国资委消息,2020年12月31日晚21点整,国家能源集团国华电力锦界电厂三期工程6号机组一次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这是该厂继5号机组12月23日高标准投产后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应用了世界首例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的2台66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实现当月内、当年内“双投”,全部转入商业运行。

据了解,国华电力锦界电厂是我国典型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要启动电源点。2003年筹建,到2008年建成投产一期、二期4台600MW亚临界空冷燃煤发电机组和配套年产1800万吨煤矿。三期工程两台660MW机组投产后,企业总装机容量达到3720MW,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190亿千瓦时。

中国工程院院士、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薛禹胜表示,锦界三期工程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的成套自主创新技术,为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生产探索了新的技术方案,将有效提升我国电力行业国际竞争实力,对落实“3060”碳目标,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年12月29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中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排名世界第2位,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进入前10行列。

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据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调研分析,将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质量国际论文。

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共有394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190661篇。中国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867篇,占世界份额的31.4%,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首位的美国发表论文62717篇,占32.9%。

2019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中国有4所大学进入前10位,分别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中清华大学以发表2420篇居第2位,发表的论文占世界的1.3%。排在首位的哈佛大学有4413篇,占2.3%。

2019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研究机构中,中国有5所机构进入前10位,其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发表492篇居研究机构类第1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396篇排在第2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377篇排在第3位。

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

12月26日,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束流强度最高深地实验设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强度达到2mA,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这是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强流高压加速器制造技术,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成为面向世界开放的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

据了解,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可以将宇宙线通量降到地面水平的千万分之一至亿分之一;同时,洞内岩体本身的天然放射性也极低。这些为暗物质探测、核天体物理、中微子实验等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

2014年,我国启动锦屏实验室二期扩建工程,实验室空间从4000立方米跃至30万立方米。当前,国家已经立项基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建设“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地下实验室,能够容纳更多的深地科学领域实验项目同时开展。

项目汇集了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中外科研院所和高校优秀的研究群体和顶尖科学家参与。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

来自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学院、中核集团、锦屏大设施工程指挥部科学委员会、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凉山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日本国立天文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共同见证了加速器出束。

2019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发布

12月24日,科学技术部发布2019年度全国科普统计调查结果。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的各项科普工作稳步推进。全国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处于稳中有升态势,多个统计指标数据实现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均出现增长,达到187.06万人,比2018年增加4.80%。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专职人员15.16万人,比2018年增加10.98%,占科普专职人员的60.60%。2019年全国各类科普活动共计11.49亿人次参加,比2018年增长28.65%。其中,科技活动周举办专题类活动11.89万次。

全国科普数据统计专家邱成利表示,就科普场馆资源来说,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弥补现状,如引导科研机构、大学等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公园等休闲旅游设施增设科普功能等。科技部还会同其他部门建设特色科普基地,如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国家气象科普基地等。”

全国科普统计工作由科技部引智司负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具体承担,此次统计范围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1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是目前国内统计范围最广、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最为权威的政府科普工作基础数据,共回收调查表6.7万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