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FZ/T 73020—2019《针织休闲服装》的解读

时间:2024-04-24

1 引言

针织休闲服因其舒适、休闲的穿着体验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针织休闲服装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也逐年加大,给此类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针织休闲服装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规范我国针织休闲服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纺织部门于2019年12月24日发布了标准FZ/T 73020—2019《针织休闲服装》[1](以下简称“新标准”),该标准替换了FZ/T 73020—2012《针织休闲服装》[2](以下简称“旧标准”),并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更好地解读、运用新的标准,本文主要采用了列举分析比对的方法,对新旧标准的条款进行逐一分析和梳理。

2 新增的考核指标

2.1 适用范围

新标准增加了针织休闲服装的术语、定义和抽样规则,并明确标准的适用对象,强调说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不适用于该标准。

2.2 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增加了超短裤、荧光色的术语和定义。

明确超短裤的定义,为下文超短裤不考核扭曲率提供依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意识逐渐增强,荧光色面料因其独特的性能,也逐步渗入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荧光色面料接收入射光照射后可以呈现出不同于其他面料的颜色,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因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2.3 号型规格

新标准增加了超范围号型的标注原则,使用跳档的方式对号型依次递增或递减。标准的这些变更可以规范生产企业在现有的常规尺码中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做出更合理的规格尺寸设计。

2.4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的标准有GB/T 250《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15557—2008 《服装术语》、GB 31701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变更的标准有GB/T 29862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GB/T 31127—2014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拼接互染色牢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单纯满足于穿着的舒适性,对款式设计和其他附加功能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标准的变更需要及时跟上流行的步伐。

2.5 内在质量要求

(1)增加了洗液沾色程度的考核指标和试验方法

新标准指明,如果深色织物的面积占针织服装的30%及以上,就需要对皂液沾色程度进行考核。该项目的考核主要是针对目前大量深色服装类产品依据旧标准技术指标检测能满足要求,但是洗后溶液沾色严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国标目前对耐皂洗色牢度的考核仅限于面料本身的变色和标准贴衬织物的沾色,并没有考虑到洗后溶液的沾色程度。新标准中增加该项目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此外建议在纺织行业内将该项目广泛应用于深色类产品的质量把控中。

(2)增加了里料色牢度的考核

如表1所示,新标准中增加了里料色牢度的考核,对产品的整体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1 新标准中对里料色牢度的考核指标

(3)增加了洗后外观质量的考核内容

新标准在原有水洗后外观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了干洗后外观考核相关条款,细化了洗后外观的考核指标:产品整体不允许有明显变色,面料不能有破损,缝线不可有开脱现象;增加烫花的考核规定,不允许有其他影响外观质量的缺陷。新标准考虑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细化考核指标,更能符合现阶段生产生活的需要。

(4)增加了荧光色服装耐光色牢度的考核规定

荧光染料多数为碱性材料,日晒牢度低,新标准从本身的材料特性角度出发,降低了合格品荧光色材料的耐光色牢度指标,有其合理性。

(5)增加了本色及漂白产品色牢度的考核规定

新标准规定了本色及漂白产品不需要考核以下内容:耐皂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这类产品本身没有经过染色的后续加工整理,因此不会存在色牢度方面的问题。标准委员会从实际情况出发修改该部分内容,可以为生产企业节约不少检测成本。

2.6 抽样及判定规则

新标准明确了水洗、干洗、既可水洗又能干洗产品的抽样数量(只可水洗的产品抽样数量为4件,只可干洗的产品抽样数量为2件,既可水洗又能干洗产品抽样数量为5件),同时增加了结果判定和单件判定要求,体现了针织休闲服装产品标准的与时俱进。

2.7 使用说明

新标准增加了儿童产品使用说明,需要同时符合标准GB/T 5296.4—2012和标准GB 31701—2015的规定,主要为了保证产品标准与当前的强制性标准GB 31701—2015相统一。标准中儿童产品的考核指标比成人产品的考核指标更为严格,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儿童针织服装产品质量的监管提供技术手段,使百姓更放心地挑选和使用该类产品。

3 调整及修改的考核指标

3.1 调整了起球的考核指标

如表2所示,新标准提高了起球项目的合格品判定指标,并对植绒类产品、蕾丝面料做出不考核起球的规定。起球现象在市场上投诉率比较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产品本身的组织结构、穿着过程中的摩擦等。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穿着体验。

3.2 调整了上衣水洗后扭曲率的考核指标

新标准整合了上衣的判定指标,不再区分条格和素格,并从严判定。针对上衣类产品,指标从严把控,指标要求如下:优等品≤4.0、一等品≤5.0、合格品≤6.0。此外,新标准将长裤改为裤子,增加了下装的考核范围,这些调整要求生产企业在批量生产中提高质量把控,缓解了针织类服装产品洗后扭曲的现象,改善了衣服洗后的整体外观。

表2 新旧标准起球指标的差异性比较

表3 新旧标准色牢度指标调整的差异性比较

3.3 调整了耐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部分考核指标

如表3所示,新标准调整了一等品的耐湿摩擦考核指标,并与国家强制标准GB 31701—2015一致,保证了儿童服装产品的质量安全。耐光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部分考核指标有所降低。纺织服装产品在穿着过程中被人体汗液浸湿,加上阳光的照射极易引起剧烈褪色,特别是夏季服装类产品出现问题的概率更高,因此,需要考核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新标准将合格品指标改为大于等于3级,部分原因是从产品本身的特性考虑。

3.4 更改了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方法

随着服装流行趋势的更新迭代,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拼接类服装产品,新标准在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更改。删除旧标准中附录A内容,完全引用GB/T 31127—2014中的方法A,使该项目的考核方法与国标方法一致。

4 建议

消费者在实际穿着和使用针织服装产品的过程中难免会触碰到一些尖锐物体,此时,织物中的纱线或纤维会被勾出,并在织物表面形成线圈,突在衣服表面形成勾丝,影响到产品的外观,甚至降低了消费者的穿着体验感。因此建议对针织休闲服装类的产品增加勾丝项目的考核。

在穿着或洗涤的过程中,服装产品领口、袖口、下摆等部位的折叠或缝位边缘处容易产生断纱或磨破,建议在标准中增加针织产品的耐磨性能测试要求,并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耐磨参数,引导企业把耐摩性测试融入到面料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