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纺织品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方法的探讨

时间:2024-04-24

文/姚超明

1 引言

耐氯化水(游泳池水)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经过消毒游泳池水所用浓度的含氯稀溶液处理后,织物的颜色对该有效氯作用的抵抗能力,它是考核纺织品内在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有关于测试纺织品耐氯化水色牢度的方法标准包括GB/T 8433—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1]、ISO 105-E03:2010《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E03部分: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2]、AATCC TM 162—2011《耐水色牢度:氯化游泳池水》和JIS L 0884—1996《耐氯化水色牢度的试验方法》等,而我国现行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方法的标准主要是GB/T 8433—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

虽然标准GB/T 8433经历过变更与修订,但笔者在检测纺织品耐氯化水色牢度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仍存在着问题,例如次氯酸钠溶液的配制问题、试样的制备问题、试样的干燥问题等。上述问题会对纺织品耐氯化水色牢度的检测结果、检测效率等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在基于标准GB/T 8433—2013的试验方法上,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

2 纺织品耐氯化水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方法标准GB/T 8433—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规定了检测各类纺织产品的颜色耐消毒游泳池水所用浓度的有效氯作用的试验方法。基于该标准检测纺织品耐氯化水色牢度的试验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配制试液、制备试样、称样加液、进机试验、出机干燥、评级报告等。

2.1 配制试液

根据标准GB/T 8433—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的要求,所用到的试剂如表1所示。

按照表2的测试条件,配制试验所需的次氯酸钠(NaClO)水溶液:对于待测试产品为游泳衣类织物,需要配制每升100mg或50mg有效氯,pH值为7.50±0.05的次氯酸钠(NaClO)水溶液;对于待测试产品为浴衣或毛巾类织物,需要配制每升20mg有效氯,pH值为7.50±0.05的次氯酸钠(NaClO)水溶液。标准GB/T 8433还明确规定次氯酸钠溶液必须现配现用。

2.2 制备试样

根据待检测样品的种类制备试验所需尺寸规格的试样,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对于织物类样品,只需在待检测织物上剪取尺寸为(40±2)mm×(100±2)mm的试样;对于纱线类样品,可以先将待检测纱线编成织物,再从该织物上剪取尺寸为(40±2)mm×(100±2)mm的试样,也可以将待检测纱线直接制成平行长度(100±2)mm、直径(5±2)mm的纱线束并将其两端扎紧以制成试样;对于散纤维类样品,需要将待检测纤维梳压成(40±2)mm×(100±2)mm的薄层并对其进行称量(用于浴比的换算)后,再将该纤维薄层缝于一块做支撑的聚酯或聚丙烯织物上以制成试样。由于标准GB/T 8433只要求评定试样的变色级数,在制备试样的过程中无需用到贴衬织物。

2.3 称样加液

按照表2的测试条件,首先用精度为0.01g的分析天平对已制备的每块试样进行称量,再根据浴比换算出每块试样所需次氯酸钠溶液的体积并记录相应的体积,然后将每块试样单独放置在一个容量约为(550±50)mL、直径(75±5)mm、高(125±10)mm的玻璃或不锈钢容器内,接着量取上述记录体积的次氯酸钠溶液加到相应的容器内并确保试样完全浸透,最后关闭容器。

2.4 进机试验

预先设定标准规定的合适机械装置[1]到表2中要求的试验温度±2℃,将上述准备的容器立即装进该机械装置内,并在避光情况下持续转动到表2中规定的试验时间。

2.5 出机干燥

在机械装置运行到规定的时间后,首先从容器中取出试样,再对试样进行挤压或脱水,最后在室温、避免强光直射的条件下悬挂试样以使其干燥。

2.6 评级报告

使用符合GB/T 250规定的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目光法)或者符合FZ/T 01024规定的评定变色用分光光度仪(仪器法)评定试样的变色。最后出具相应的试验报告,其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本标准的编号(GB/T 8433—2013);样品的描述;评定试样的变色级数及说明评级方法(目光法或仪器法);所用有效氯的浓度;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表1 试剂的要求

表2 测试条件

3 探讨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

3.1 次氯酸钠溶液的配制问题

标准GB/T 8433在原文的第5章中主要对试验所用到的试剂作出规定,但对次氯酸钠溶液配制的描述过于简单,例如未对碘化钾(KI)和盐酸(HCl)的用量及其浓度作出具体规定、未对校正次氯酸钠溶液pH值时的操作环境作出具体规定等。以上模糊点使得在制备次氯酸钠溶液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差异,甚至无法制备出符合标准规定的次氯酸钠溶液。因此,需要探讨出该试验方法中次氯酸钠溶液的配制方案。

翟保京[3]等通过参考次氯酸钠水溶液以及定量分析等相关文献,详述了基于标准GB/T 8433—198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配制次氯酸钠标准工作溶液的方法,并且重点以有效氯浓度为100mg/L的次氯酸钠标准工作溶液为例,其研究指出:对于试验所用到的碘化钾,应该使用10%的碘化钾溶液,且其用量为10mL;对于试验所用到的盐酸,应该使用浓度为1mol/L的盐酸溶液,且其用量为20mL;对于试验所用的淀粉指示剂,应该现配现用淀粉溶液,并要使其保持微酸性或中性;对于滴定终点的判断,应该以滴定中的溶液所显蓝色刚好消失时为终点;对于pH值的校正,在25℃的操作环境下调节次氯酸钠溶液pH值。综上所述,可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以定量分析出配制次氯酸钠溶液所用到试剂的具体用量及其浓度,并要准确判断出滴定终点;可参考表2中的试验温度(27±2)℃,保持次氯酸钠溶液的温度为25℃,并在该环境下调节其pH值至7.50±0.05。

从笔者的工作经验可知,大部分的产品标准都要求按标准GB/T 8433—2013所规定的有效氯浓度为50mg/L的测试条件进行试验。由于次氯酸钠溶液必须现配现用,检测机构通常在收到相关样品后,才开始配制适量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但次氯酸钠水溶液的配制工作较为耗时。为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检测员应该在收到相关样品时,就要批量配制所需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并将剩余的试液避光保存在(25±2)℃的环境下,每次在使用贮存的试液前都要对其做定量分析、校正pH值,若贮存的试液不符合标准规定,则要重新配制试液。

3.2 试样的制备问题

在基于标准GB/T 8433—2013的实践测试里,由散纤维制成的纤维薄层试样因其结构本身较为松散,再加上其在机械装置中的长时间转动试验后,有可能变成散乱的纤维,从而影响到对散纤维类试样的变色评定。因此,需要探讨出该试验方法中散纤维类试样在试验后变得松散的解决方案。

采用方法标准GB/T 12490—2014《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4]制作散纤维类试样时,可将样品夹在一块多纤维标准贴衬织物及一块染不上色的织物之间并沿其四边缝合以形成一个组合试样。参考上述方法,可通过将待测试的纤维薄层夹在两块染不上色的织物之间并沿着其四边缝合制成一个组合试样以避免试后样变得松散。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在出机的步骤应及时检查试后样是否变得松散,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取样并对其进行四边缝合后进行试验,从而保证检测的效率。

3.3 试样的干燥问题

在基于标准GB/T 8433—2013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试样在室温悬挂、避免强光直射的条件下较难完成干燥,用作支撑的聚酯或聚丙烯织物也会增加散纤维类试样的干燥时间,从而影响到检测效率。因此,需要探讨出该试验方法中干燥试样较为耗时的解决方案。

方法标准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5]在出机干燥试样时规定了,可在组合试样上只留一个短边上的缝线以去除其余缝线,展开组合试样并将其悬挂在不超过60℃的空气中干燥。参考上述方法,可通过在散纤维类试样上只留一个短边上的缝线用作支撑并适当升高干燥温度以解决干燥时间过长。

由笔者的工作经验可知,在出机干燥的步骤及时对试样做好挤压和脱水的操作,可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

4 结论与建议

(1)在采用标准GB/T 8433—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检测纺织品耐氯化水色牢度的试验方法里,存在着因该标准描述试液的配制过于简单而难以配制出符合标准规定的次氯酸钠溶液、因散纤维类试样在试验后变得松散而影响其变色的评定、因支撑织物及干燥温度过低而造成干燥试样较为耗时等问题。

(2)建议对标准GB/T 8433—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进行修订,在该标准的操作程序中应增加配制试液的具体操作;在该标准的6.3中应对散纤维类样品增加沿四边缝合的试样制备方法;在该标准的7.2中应修改试样的干燥条件以提高检测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