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为深入落实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3号),切实履行学生服质量监管职能,充分了解中小学生校服新标准的实施情况,掌握学生服质量现状,发现质量薄弱点,提高学生服质量监管有效性,中国纤维检验局于2016年8月到10月期间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了学生服质量评估专项行动。
基本情况
本次专项行动抽检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云南、陕西、宁夏9个省级纤检机构辖区,青岛、宁波、常州、马鞍山4个市级纤检机构辖区,覆盖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包含经济较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省份,共抽检单位468家,涉及生产企业335家,抽检校服产品1133批次。
检验指标
本次专项行动检验项目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产品标识检查项目;第二类是实物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国家强制性标准中规定的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几个质量指标;第三类是学生服质量评估项目,按GB/T 31888标准要求进行全项目检验。
(一)产品标识。纺织品和服装的产品标识应包括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安全类别、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通常以使用说明书、标签、吊牌等形式表达。
(二)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产品明示标准不为GB/T 31888的批次同时进行此类项目检验,实物质量检验项目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企业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进行检验判定。
(三)GB/T 31888检验项目。所有样品按照GB/T 31888标准要求进行全项目检验判定,其中包括号型、安全要求与内在质量、外观质量等几个方面,总体来说,GB/T 31888相较其他学生服标准更为严格,也更为具体。
学生服质量分析
本次专项行动抽检样品总体不合格率为25.96%,其中,产品标识不合格率为20.92%,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不合格率为6.02%,GB/T 31888检验项目不合格率为12.89%,产品明示标准为GB/T 31888的批次检验不合格率为14.78%,有注册商标的产品检验不合格率为15.57%。
(一)产品标识。本次专项行动中涉及产品标识不合格的有237批次,占总抽检批次数的20.92%。常见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标签信息不完整。主要体现在没有按照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要求的内容进行完整标示,缺漏项目主要为产品质量等级、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有的甚至只标明了产品号型或规格,其他内容均未按照要求进行标注。二是标签信息不准确。主要体现在标签上的信息不能按照标准正确标注,比如纤维成分及含量,有的描述为“材质:其他”,有的为“棉类混纺”,标注很不规范;再比如维护方法一项中,有的企业按照自己的意愿乱使用洗涤符号,还有的洗涤符号仅标注水洗、漂白两个图形,都是不准确、不合格的。三是标签信息不属实。主要体现在标签上标注的信息与实物信息不相符,最常见的是纤维成分及含量、产品号型或规格、执行的产品标准标注错误或与检验结果不相符。
(二)安全要求与内在质量。涉及安全要求与内在质量检验项目的批次不合格率为12.89%,有146批产品不合格,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纤维含量、耐光色牢度、绳带和水洗尺寸变化率,但如果按照GB 18401只考量其基本安全检验项目的话,则只有1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为pH值5批次,耐汗渍色牢度3批次,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各1批次,其他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见,学生服生产企业对于国家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有足够高的重视,但是对新标准的细节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自身也没有以新标准进行严格要求,在生产上也是抱有一种只要达到其基本安全性能即可过关的心态,对其内在质量的舒适性和耐用性没有较高的追求。
(三)外观质量。本次專项行动中没有涉及外观质量不合格的批次,说明生产企业在生产学生服时都能达到最基本的工艺要求。但是,目前我们所抽检的学生服还基本以运动装为主,在款式及样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美观上还略有不足,希望能够有更新颖的学生服设计理念,以提高学生服穿着的整体美观程度。
(四)各地区分析。本次专项行动中只有青岛12批次、宁夏250批次学生服合格率为100%,其他省市学生服均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其中,山东、宁波两地产品标识无不合格批次,安徽、河南两省产品标识不合格情况最为严重,不合格率均达到75%以上,陕西、马鞍山两地除去一类产品标识,其他新标准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宁波三类学生服质量评估检验项目不合格率最高,为36.67%。
新标准的适用性分析
通过对新标准使用情况的摸底调查发现,学生服新标准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一是部分省市对新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宁夏、陕西、湖南、青岛等地因为对学生服质量较为重视,且部分地区要求学生服必须以GB/T 31888作为明示标准,可以看出,这些地区使用新标准作为明示标准的比例皆为100%,而有些地方没有对新标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新标准也没有做到有效推广,甚至部分地区抽检产品明示标准为新标准的比例不足10%。二是企业对新标准的使用率较低。GB/T 31888考核项目较多且要求较严,学生服生产企业一般不太愿意主动采用该标准进行生产,抽检产品中,明示标准为GB/T 31888的批次占比仅为55.34%。三是企业对新标准的掌握不足。明示标准为GB/T 31888的批次中,检验不合格率为14.78%,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没有使用GB/T 31888作为明示标准的批次的不合格率,说明有的企业即使使用了新标准,但对新标准的理解还不是十分透彻,不能很好地按照新标准要求生产自己的产品。
本次专项行动中涉及实物质量检验项目的共897批次,其中不合格样品54批,不合格率为6.02%,绝大多数均为纤维成分及含量不合格,只有5批次为pH值不合格、1批次为耐汗渍色牢度不合格、1批次为耐水色牢度不合格;全部1133批次样品进行了GB/T 31888检验项目的检验,其中不合格批次有146批,占总检验量的12.89%,不合格项集中为纤维含量、耐光色牢度、绳带和水洗尺寸变化率等,除去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不合格批次,GB/T 31888检验项目不合格批次仍有92批,占总检验量的8.12%。可见,新标准较其他学生服标准更为严格,对学生服的舒适性与耐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绝大多数企业能做到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但是其产品其他不合格指标对学生穿着学生服来说也非常重要。比如,为了保证学生服穿着的舒适性,新标准中特别增加了“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其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等细节要求;为了保证校服的内在质量,提高其美观程度,新标准规定,学生服面料耐光色牢度应大于等于4级、起球应大于等于3~4级;近年,国内媒体报道过多起“帽绳伤童”事件,为了提高学生服安全性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新标准规定,学生服绳带的要求按照GB 31701执行。因此,推广和使用新标准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服的安全性、舒适性、耐用性意义重大,而生产企业只要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标准,规范生产、注重质量,产品都可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对学生服的监督检查力度还有待加强。2015年,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标准委出台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可以说,我们针对学生服做了大量的顶层设计,但是由于各纤检机构初次执行学生服监督检查任务,对学生服的相关业务还没有完全熟悉,其监管模式与流程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对于顶层设计的执行力度还不是十分到位,随着学生服监管力量的逐渐加强、监管模式的逐步完善,学生服的不合格产品将越来越少,产品质量将逐渐提高。
(二)学生服企业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学生服生产企业基本能做到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但是对于社会上新发现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对生产具有良好舒适性能和耐用性能的学生服也没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同时,检验产品的不合格指标多集中在产品标识和纤维成分与含量上,这两项指标,对于消费者认识与了解服装产品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恰恰说明部分生產企业不能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自身的产品,对担负营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消费市场的责任意识还不强烈。
(三)教育部门与学生家长对学生服质量安全还不够重视。今年,我们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展校园宣讲、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举办国家标准培训班、媒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围绕学生服质量安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校服质量安全重视程度有较大提升。但是,也存在部分教育部门与学生家长应付宣传工作了事,依然不能按照标准与要求采购学生服的状况,在此次专项行动中,从过去的重点监督学校中抽检的学生服共有76批次,学生服产品全部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0%,这部分学校仍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宣传对象。
(四)生产企业对新标准尚未完全适应。一方面是因为生产企业对老标准使用较为习惯,在标准改革中需要增加生产成本与人工成本,且新标准对产品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接受更多的培训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企业不愿主动接受;另一方面我们虽然在新标准的宣贯上做了很多工作,也使很多企业知道了新标准,但企业对新标准的深入了解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经过逐步的实践使自己的产品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就目前来说,企业尚未表现出对新标准的完全适应。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日常监督检查与“双送检”相结合,打造提升学生服质量的双效引擎。一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把握原料进货、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三个关卡,在学生服生产加工高峰期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管理体系。二是做好“双送检”工作。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学生服招标采购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内容提供技术支撑,满足学生服采购单位和生产企业检验需求,帮助和督促教育机构依据质量监督部门提供的质量信息开展学生服采购工作。三是建立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学生服生产企业质量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录入日常监督检查、“双送检”等企业质量信息,对企业质量信用进行综合评价,为教育部门及家长购买学生服提供参考。
(二)深化学生服质量评估专项行动,形成监测学生服质量的长效机制。今年,我们通过专项行动,对学生服质量状况以及新标准的适用性作出了科学的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化实施学生服质量评估专项行动,了解学生服质量状况,分析主要不合格指标项,为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打好基础。一是实现全覆盖。重点抽检这次专项行动没有覆盖到的华北、华南和东北地区,尤其是广东省作为我国学生服生产企业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有100家学生服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做好有效监管。二是提高针对性。本次专项行动虽然覆盖了大多数经济区域,但数据的相符性不强,抽检分布的不均匀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下一步将针对经济发达程度、工作重视程度、生产企业数量等不同方面展开行动,以期能够了解全国学生服的质量分布,发现质量问题薄弱点。三是展开双向调研。一方面是针对学生服生产企业,调研学生服新标准的工艺需求与升级成本,能做好耐光色牢度、绳带、水洗尺寸变化率等质量问题多发指标的生产作业,抓好生产高质量学生服对纤维和面料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和家长,调研其对学生服的期望及学生服穿着的耐用性与舒适性能否满足其需要。
(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服质量安全宣传工作,建立保证学生服质量的责任体系。一是针对新标准进行宣贯。一方面加强对新标准的解读,帮助教育部门及企业了解新标准、掌握新标准;另一方面对新标准的重要性展开教育,鼓励企业使用新标准,鼓励教育部门及家长购买使用新标准的学生服。二是针对质量薄弱环节开展宣传。针对学生服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检验项目对企业开展宣传与服务,通过完善生产环节,帮助其提高自身学生服产品品质,尤其要针对市场较关注的产品标识类项目对企业展开培训,培养统一的产品标识。三是针对质量管控方法展开普及。帮助和服务教育部门建立有效的质量管控方法,在购买学生服时一定要做到查标识、验包装,看面料、重品质,先查看检测报告,再签订购买合同。四是针对典型进行宣传推广。一方面针对有质量问题学生服危害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身边事告诫学校家长,引起警示作用;另一方面推广各纤检机构在提升学生服质量工作当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从宁夏的专项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做好同政府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一定能够做到“出厂前批批检验、到校后件件合格”,接下来要对宁夏、马鞍山等一些经验较丰富、成果较丰硕的省市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五是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学习。本次专项行动检验结果不一而同,一方面是各省份学生服质量状况不一样,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各地对检验技术与标准的把握不尽相同,要多组织经验与技术交流,细化质量指标的统计,对学生服质量状况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