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致开幕词
6月17—20日,由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第30届国际拟南芥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球千余名代表参会。国际拟南芥大会被公认为全球植物科学领域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这是该会议第二次来到中国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启发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王学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杨维才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他们谈到,与2007年在北京举办第18届国际拟南芥大会时相比,中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研究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拟南芥研究最活跃、高水平研究成果最多的国家,近几年中国科学家发表拟南芥研究的论文数量占到全世界的近40%。拟南芥系列会议不仅推动了拟南芥研究的创新性进展,而且推动了国际上在重要作物研究中的重大进展。此次大会对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共开展了近2 0 0场学术报告,邀请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Elliot Meyerowitz、董欣年、陈雪梅、邓兴旺、何胜阳、朱健康,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李家洋和曹晓风等一批在全球具有卓越声望的科学家作报告。大会报告共分为7个专题,还有20个分会报告,主要议题有植物发育调控机制、植物抗病机制、植物激素、植物抗逆机制、植物基因组学、植物能源与代谢、植物信号转导及从模式植物到作物研究等。同时,大会共收到国内外论文摘要400多篇,汇集了国际拟南芥研究的最新前沿学术成果。
此次会议设置了丰富的交流环节,包括208份墙报交流及6场研讨会。与此同时,会议期间还召开国际植物协会(G P C)的相关会议,以促进研究协作。
据大会主席、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学路教授介绍,拟南芥是一种原生于欧亚大陆的小型开花植物,作为重要的模式植物,因具有结构简单,相似性高,生长周期短,基因组小等特点,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被科学家誉为“植物中的果蝇”。目前,拟南芥已经成为植物科学研究中研究得最精细、最深入、最前沿的模式植物。当植物学家要研究某一课题时,经常最先想到的问题是“拟南芥中是怎样的”。
王学路教授认为,未来的拟南芥研究,首先应继续发挥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的优势,研究最初未分化细胞如何发育成一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及调控机制,揭示植物生命过程乃至普遍生命过程的本质。其次,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与各种环境因素互作的机制,揭示这些环境适应并协调发育过程的进化和分子机制。结合数学、化学、物理和信息科学等学科开展学科交叉研究,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从描述向分子解析的转变。
“拟南芥研究为作物研究铺平了道路,在未来还将引领作物研究的很多领域。”王学路说。实际上,近年来水稻、小麦和大豆等各种作物中发现的很多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已经在拟南芥中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这样为快速鉴定到影响作物产量和抗性基因并了解其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如何改造作物以实现全球生物圈的持续发展一直是植物学家所关心的议题,拟南芥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对于实现全球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的优势。
在张启发院士推动下,华中农大2012年成立了拟南芥中心,并引进多位从事拟南芥研究的年轻教授,目前拟南芥研究团队主要从事植物响应环境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和多种植物激素及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