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孙晓园
哈密辖区棉花种植面积65.8万亩,皮棉年均产量7.5万吨,目前辖区共有27家棉花加工企业,29条生产线,经过对棉花颜色级实施以来辖区棉花种植、管理、收购、加工、检验等环节的实地督查、调研和对棉花质量主要指标的数据统计,现对哈密辖区棉花质量进行分析。
颜色级实施以来棉花质量主要指标数据统计
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哈密实验室仪器化公证检验量逐年增加,其中2013棉花年度,辖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总量为6.06万吨;2014棉花年度,辖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总量为7.6万吨,较2013棉花年度增加25%;2015棉花年度辖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量为8.2万吨,较2014棉花年度增加8%。具体情况见图1。
1.颜色级。新标准将棉花颜色级分为4种类型、13个级别。其中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和黄染棉4种类型。依据棉花的明暗程度分为白棉5个级别、淡点污棉3个级别、淡黄染棉3个级别和黄染棉2个级别。由于哈密辖区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辖区棉花主要以白棉为主。具体情况见图2。
2.轧工质量。新标准根据皮棉的外观形态粗糙程度、所含疵点种类及数量的多少,将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档,分别用P1、P2、P3表示。哈密辖区2013棉花年度轧工质量情况为P1占29%、P2占71%、P3占0%。2014棉花年度为P1占17%、P2占83%、 P3占0%。2015棉花年度为P1占41%、P2占59%、 P3占0%。具体情况见图3。
3.长度值 。长度是反映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新标准规定棉花长度以1毫米为级距,将长度级分为25毫米级、26毫米级、27毫米级、28毫米级、29毫米级、30毫米级、31毫米级和32毫米级8个长度级,将28毫米级定为长度标准级。具体情况见图4。
4.马克隆值。马克隆值是用于反映棉花成熟度的指标。马克隆值分三个级,即A、B、C级。其中马克隆值A级的棉花使用价值最大、C级使用价值较差、B级的使用价值居中。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马克隆值A级、B级所占比例连年下降,C级则连年上升。具体情况见图5。
5.断裂比强度。断裂比强度是反映棉纤维拉伸强度的指标。断裂比强度为3.2毫米隔距,HVI校准棉花标准(HVICC)校准水平。按照棉花断裂比强度值由高到低分为五档,即很强(S1)、强(S2)、中等(S3)、差(S4)、很差(S5)。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断裂比强度除S1档、S5档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外,其余各档均有较大波动,如图6所示。
颜色级实施以来棉花质量主要指标分析
1.颜色级指标分析。继2013年在全国实行了新的棉花标准后,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又在新疆试点。一系列利好消息促使棉农田间管理及时到位,棉农种棉、卖棉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棉花加工企业也加强了质量管理,严格了分级、分垛收购加工等要求,加之哈密光照充足、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棉花生产中很少出现雨锈棉和烂桃棉等影响棉花颜色级的情况。因此,哈密区域内2015棉花年度白棉2级占到61%,比2014棉花年度白棉2级占53%高出8个百分点,比2013棉花年度白棉2级占45%高出16个百分点。颜色级实施以来,白棉1级、白棉2级和白棉3级总计占当年颜色级的99%、95%和99%,几乎没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和黄染棉。
2.轧工质量指标分析。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轧工质量以P2为主,P1棉花所占比重三年间出现了回落又极速上升的情况,究其原因是2014年辖区棉花收购量急速上升,造成棉花加工厂加班加点加工,不及时检查和保养轧花设备以及减少皮清以提高轧工效率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棉叶、破籽、索丝等问题在轧花过程中不能及时排除对轧工质量的判定造成了很大影响。
3.长度指标分析。无论在纤维长度的分布上还是各长度级的占比情况上,均能反映出2015棉花年度长棉花的比重较2014棉花年度、2013棉花年度要少。主要原因是在权衡轧工质量与纤维长度对棉花价格的影响之后,各棉花加工厂逐渐采取了多道皮清的轧工办法以提高轧工质量,加之2015年哈密天气异常炎热和棉花采摘人手不足,造成棉花过成熟使得纤维长度偏短。
4.马克隆值指标分析。比较来看,2015棉花年度马克隆值A级、B级比重较2014棉花年度均有大幅下跌。2014棉花年度棉花马克隆值A级所占比例较2013棉花年度下降1个百分点,B级较2013棉花年度下降2个百分点,而C级上涨了3个百分点。总体来说,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马克隆值状况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为棉农不重视选种和复壮以及采摘人员紧缺等原因造成。
5.断裂比强度指标分析。从统计数据来看,颜色级实施以来棉花断裂比强度以中档和中档以上为主,2014棉花年度、2015棉花年度断裂比强度指标整体好于2013棉花年度,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调动了棉农种植棉花、管理棉株、出售籽棉的积极性有关,在避免了田间管理不善和采取适量机采的同时棉花断裂比强度问题得以改善。
综合以上统计分析,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质量总体有所提升,区域内棉花质量较同一时期全疆棉花质量指标的平均水平略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棉花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根据近几年对辖区棉花种植、采摘、收购、检验等环节的监管和调研,造成哈密区域内棉花质量不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棉农在选种时仅以产量和棉种单价为选择标准,造成区域内棉花种植品种繁多,没有占种植面积半数以上的主栽品种,因此棉花质量也随之波动较大。二是2014棉花年度后辖区内棉加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数量增加,其加工能力远超过辖区棉花产量,造成各棉加企业和合作社相互争抢资源,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势必会降低收购环节对棉花品质的要求,纵容了非“四分”棉花的准入。三是棉加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好轧花速度与轧花质量的关系,在只重视轧花速度的情况下大大削弱了棉花品质。
提高辖区棉花质量的建议
1.宜棉则棉,调整种植结构。结合哈密辖区实际,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按照宜棉则棉、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和发展优势产区的棉花生产,提高棉花品质和竞争力。
2.多部门联动保障棉种质量。影响棉花质量的内在因素集中在棉种的选择上,种植品种不集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棉花的品质。在春种时节,一方面要引导棉农树立正确的选种意识;另一方面质监、工商、农业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棉种,保证棉农能买到高产、优质的棉种,推动哈密区域内主栽品种的形成和规模化种植。
3.推广棉花种植管理新技术。利用多种方式普及和传播棉花种植管理新技术,提供棉农学习知识、增长技能的平台,实现区域内棉花的科学培育和有效管理。推广科学种棉等新理念,提高种植效率,规避可能影响棉花质量的外在因素,保证棉花黄度及反射率的稳定性。
4.合理把握采摘时间和采摘方式。近年来,哈密辖区棉花加工企业逐年增多,加工产能大于生产产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棉花加工企业在棉花收购的早中期经常抢收早中期好棉花,由此棉农们形成了一种共识:早交定好级卖个好价钱,晚交定差级卖不了好价钱。在收摘时尽可能把能够摘的棉花都摘回来早早交售,譬如半吐絮棉等,因此在早中期籽棉中也出现了僵瓣棉。而对于采摘能力有限的棉农,同一块地,同一天吐絮的棉桃是完全相同的,但越晚采摘的棉花颜色越深。以上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原棉品质和棉花感官颜色级的判定,因此决定如何采摘和何时采摘是棉农不可小视的问题。
5.严格轧花设备选用及管理,合理调整轧花工艺。日常检验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加工厂设备配备参差不齐,轧花设备规格、型号和选配轧花工艺也多种多样,造成籽棉采摘过程中过多的棉叶等杂质在轧花过程中未及时清除。轧花后皮棉中杂质、索丝及纤维紊乱程度都对感官检验颜色级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棉加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调整轧花工艺,坚持“高等级、中水分、中速车,低等级、中水分、低速车”的原则进行加工。
6.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辖区内棉花加工企业的监管,督促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分类型、分等级收购和加工,特别是要严格督促农业合作社在收购环节落实好“一试五定”及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棉花收购、加工行为,实现区域内收购加工环节的井然有序和棉花质量的稳步提升。
7.推动质量诚信建设。积极推进棉花加工企业分类监管,通过与农合、税务等部门的联动,形成制约机制,促使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同时奖罚并举,对质量诚信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诚信企业启动制约机制限制其生产加工和扩大规模等活动。
综上所述,颜色级实施以来哈密辖区棉花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提高棉花品质还需要棉农、棉加企业、技术机构等方面形成合力,在棉花选种、田间管理、轧工技术、监督引导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实现棉花品质的有效提升和区域内棉花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哈密地区纤维检验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