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新阶段新使命

时间:2024-04-24

李家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自于近些年党中央发出的重要号召,更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其学科建设的时代呼唤。其间,既具有历史难得的机遇、长期积累的条件,又面临各个方面的挑战。为此,回顾一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不同时期的经验,认清其进入新阶段的发展变化与历史使命,不仅可以在新的条件下加强此领域研究,而且有益于从学说史的角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

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从学科产生、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在我国已经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产生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体至90年代中后期。

从广义上说,我国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思考较早。20世纪50年代初已有资料积累。70年代引进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①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社会科学教师进修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纲[M].北京:三联书店,1979。著作后引起了中国经济学界对此领域的重视,开始酝酿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发展史的思考。几经筹划编写的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也引起了作者们对理论史的兴趣和关注。

我国就此领域开展正式意义上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后的 80年代中后期。以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背景,以明确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目标为依据,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发展,也开启了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发展史的研究与写作,逐步至90年代初中期达到高潮,表现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出版了多部进行直接研究的学术著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直接命名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著作,最早的是项启源等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反思——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②相近的还有高荣贵.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一类为命名为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或理论史的著作,最早的为王毅武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简编》(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2月出版),还有杨文汉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纲》(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4月出版)等。这些著作努力做到了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并进,把紧脉动,顺应潮流。

二是呈现了著述的多样性。从研究范围看,有全面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的,包含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进展,有专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的著作。从研究内容看,有研究重要理论专题的③如张友仁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黄家驹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袁庆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杨永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张问敏.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大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等。,有研究人物思想的④如王毅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简编[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有研究理论流派的⑤如张国平.当代中国理论经济学主要流派[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叶远胜.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流派[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等。。从研究结构看,有系统研究长期历程的,有深入研究断代史的⑥如李子猷,李家祥,候晋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基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从研究功能看,有综合性理论研究的,有资料性分析的⑦如《经济研究》编辑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争鸣[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5等。,有大事记整理的⑧如李发胜.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大事记[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从研究分量看,有单独著作,有系列丛书⑨王毅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丛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1993。丛书的分册分别研究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邓子恢、邓小平、陈云等多位老一辈革命家的经济思想。。不仅出版著作呈现多种类型,数量较多,而且学术论文也数量大、种类多,难以统计。

三是开始了学科建设的探索。作为首次系统研讨,特别是以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理论史为参照,一些作者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的研究对象、意义、任务、方法和内容结构开始做出系统思考。尽管看法各不相同,认识尚属初步,但是毕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开辟了新研究领域,构筑了必备基础。值得回顾的是,为适应和推动这种研究,1990年,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会”,随后每1~2年召开会议组织成员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搭建了初始平台,凝聚了基本队伍,推进了学科建设。

可见,我国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从开始时期就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推进紧密相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相依相伴,并且随其发展而兴盛,迅速形成了研究高潮,涌现了大批专门成果,为促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这种研究还处于起步期,属于学术界自发研究,较为松散。

(二)稳步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为进入新世纪前后的十余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给依托多国理论和实践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提出了重大课题,进而也逐渐影响到了其学科历史的研究。突出体现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著述明显减少,特别是直接以此命名的著作极少。但是此领域的研究并没有中断,而是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出版了多部不同类型的大部头著作。第一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著作。如顾海良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出版),程恩富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出版)等。第二类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研究的著作。如张卓元主编的《当代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等①还有张卓元.中国经济学 60年(1949—200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张卓元.新中国经济学史纲(1949—2011)[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第三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思想史研究著作。如谈敏主编的《新中国经济思想史丛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赵晓雷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1949—2009)》(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年出版)等。第四类为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研究著作。如白永秀等著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 90年》(人民出版社 2011年出版)等。第五类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发展史研究著作。如杨玉生所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等②又如刘凤歧.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研究[M].广州:南方出版社,2001;李家祥等.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研究[M].广州:南方出版社,2001。。第六类为中国经济理论热点问题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如黄泰岩等著的《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自 2004年至今每年出版一部),记载了重点热点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七类为经典作家和经济学家有关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研究著作。这类著作很多,包括传记、采访等①如邓加荣.孙冶方传[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杨永华.卓炯传[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熊诗平.经济学家之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始陆续出版等。。此外还有含在现代理论等名称下的研究著作。这些著述虽然涉及面较广,不只是介绍和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但是研究的重心则始终围绕此方面进行。

二是搭建了学科建设的高端平台。这个阶段的著述围绕各自研究角度构筑了特色化的研究体系,并进一步丰富了研究思路,内容更为厚重,涵盖了更多新理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经济思想史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有的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始改变了学者自发研究的状况,提升了层次和质量。

三是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重点问题和人物思想的发展研究。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研究这一理论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的著述开始涌现②如伍伯麟.中国市场化改革理论20年[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等。。当党中央作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部署后,研究邓小平经济思想的著作明显增多③如顾海良、张雷声.邓小平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等。,而且研究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思想的著作具有增多趋势。

需要看到的是,此阶段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受我国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环境和所处地位等方面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也收缩了群体规模,缩小了影响范围,少有直接命名,更显示出学科建设和课题研究的小众特色。有些著作还带有在某一重要历史时刻的总结和纪念性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的联系不够紧密,与其建设的需要相比距离依然较大。“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会”也为便于组织活动,在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增加并基本使用了“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的名称。

可见上述两个阶段都属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历程,为富有特定含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取得难得成就的同时又存在提高水平和质量的需要。这些都有待于进入新阶段完善和提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新兴阶段

从近些年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可以视为进入崭新阶段。主要动力来自于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2014年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李克强作重要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5-12-22。。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又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还分析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特点,提出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这些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名称,把建设和发展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已经推动这一学科跨入新时期,获得了繁荣发展。由此,富有新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也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跨进更受重视和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从更具体的层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进入新阶段的依据还来自两个视角。

一是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指导性经济理论的现实渴求。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造,为学术繁荣与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经济学理论研究在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后更是面对着迫切需求和时代呼唤。不用回避,我们的经济理论在取得许多重大进展、支撑了以往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亟待回答许多重要现实课题与难题。由此就需要从学说发展的角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总结以往我国经济理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为解决突出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特色保证,拓展思路。在这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将会有所作为。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客观需要。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成熟都离不开其学说史的支撑。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巨著的同时就积累和写出了同样厚重的剩余价值学说史,二者密不可分。同理,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其学说史的繁荣,以提供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一门学科史的研究进入新阶段后都会显示出新的特点。从当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新阶段将可能具有一些趋向性特征。

(一)在研究目标方面,进一步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

新阶段的学说史研究应当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进行。首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不是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发展史,不是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较为专业或具体问题研究的发展史,也不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经济思想史,这些是其他学科的任务,尽管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有一定联系。其次是把握好中国特色。中国发展的特色道路既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进而又决定了要将这一学科的特色发展演进之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任务。这体现在多个方面,既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的演进历程,也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经济理论方面的进展,包括此方面党的重大创新成果的认识发展。此方面研究将加大份量,成为这门学说史的主体和主线。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经出版了第一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命名的著作,即顾海良教授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该著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1956—1976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1976—1982年)、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发展(1982—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初期的发展(1992—2002年)、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发展(2002—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发展(2012—2017年)这 6章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对每一阶段的重要理论进展做出了概括和分析,可以说是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提出以后首部研究其学说史的著作,具有标志性意义。

(二)在研究原则方面,进一步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这是由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属性决定的。长期以来,就总体上说我国经济学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在新阶段,此项原则要进一步强化。因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学说史的研究面对着不同以往的复杂形势与众多观点,为了完成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说明和回答国际国内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此要对各种相关重要理论学说进行分析评判,吸收人类的文明成果,摈弃和批判错误观点与思潮。只有更加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场鲜明地高举旗帜,才能对纷繁复杂的材料去伪存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正确方向,夯实根基,形成共识,破解难题。

(三)在研究规模方面,进一步扩大成果数量和科研队伍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术研究没有必要的数量就没有较高的质量和较大的影响力。建于时代需求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将从多方面扩大规模,包括提升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完成课题的数量,继续从多角度拿出多种类的成果,如出版更多从不同时期逐步发展的角度考察理论发展的著作①如张卓元.中国经济学成长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5。,便于总结规律性的认识。此外,还要以建设一支基本适应需要、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为基础保证。

(四)在研究方法方面,进一步加强现代方法的运用

以往研究经济学说史通常使用逻辑和历史的方法,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然而现阶段学术研究方法有了很大发展,使运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已成为可能,而且很有必要。现有一些研究成果更为重视运用统计样本进行分析②如黄泰岩等.2016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及其特征——基于权威期刊统计样本的分析[N].光明日报,2017-3-28。,还有的启用了新的传播方式。如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的订阅号,借助手机终端开展快捷交流,这也可以成为新阶段扩大影响力的研究方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现阶段的使命任务

在新阶段,聚焦服务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构成了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历史使命与核心目标。应当围绕此布局整体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尚未成熟的建设过程中研究其理论发展史,使二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正是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特色课题。为此,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建设需注重从下列方面着手推动。

(一)注重转变观念

要做到由忽略转为重视。认清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统筹规划,理顺机制,创造条件,尽快改变重论轻史的研究状况。要由回避转为明确学科名称。理直气壮地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不必隐含研究意图。

(二)注重打好基础

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结构主线、话语体系尚因研究对象在实践探索中而仍在继续研讨,现在可以从基础工作做起。由于学说史研究需要占用大量资料,且已有的各种材料又非常多,因此可以站在今日的视角和高度,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改革发展重点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经济理论、国外相关经济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加强收集整理,基于新发展需要总结经济思想历史发展经验,建立高质量数据库。学术研究的稳中求进,既是客观条件所限,也是学说史学科提升质量的内在需求。

(三)注重突出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仍在继续探讨和建设过程中,但不等于至今还没有被实践基本证明的重要理论成果。因此完全可以突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主线,从重点问题、重要人物思想入手,开展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放新格局等认识的发展方面研究,形成较为系统和厚重的研究著述,以服务和支撑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此外,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中国经济发展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研究的关系。学术体系有自身的理论逻辑,常常需要超脱现实问题进行抽象研究,但是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因而也要强化问题意识,以考察重大现实经济理论问题的认识发展历程为重点,善于将学科建设与之有机结合。

(四)注重搭建平台

新阶段的学说史研究依然要以学科建设和承担重大课题为基础与主要平台,否则难以长期坚持并拿出高质量成果。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在加强现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设立更多的特色学科或研究方向,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建设定位,以保证聚焦研究队伍、提升研究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要设立更多的国家层级课题,开展多学科攻关,基于已有研究进展组织集体攻关,出版更多堪称经典的系列学术著作和教科书。要加强特色出版社、学术期刊的建设,为出版和发表著述提供保证。

(五)注重拓宽视野

一是着眼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的研究应当以中国经济理论为核心,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中国经济学家的贡献。但是在今天,中国已高度融入世界经济,将承担起推动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使命,与世界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开放研究方面开拓视野,从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势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分析全球经济关系的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从而也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发生变化,注重总结世界范围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历程与素材,更加重视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史和在新形势下的扩展。

二是将深化理论史研究与总结“中国经济学精神”相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恰逢经济学创新的时代,中国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新格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谋划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和艰巨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经济学的创新,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刻有“中国精神”的经济学指导理论。以往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贡献的人物思想较多注意考察其著述的理论内容及贡献,今后应同时总结他们治学的精神特点与积淀。长期以来,特别是当年的一批经济学家在理论创新时都走过了不平坦之路,面对着诸多困难,有学术和物质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他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坚守勇于探索、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锐意创新、刻苦治学、持之以恒、团结协作的学术研究精神,从而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积淀了学术研究的中国经济学精神。在今天的学术环境下,对这些难能可贵的财富予以重视,加强整理,深入挖掘,也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乃至我国经济学众多学科发展的独特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