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国丽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农村市场得以有效开发,农村电商正朝着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农村电商将有效缓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挖掘农村消费、开辟农村供需市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路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指出要加大农村电商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国内国际发展的新空间,更重要的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指明了方向。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大国和商品消费大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2020 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内而言,我们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标签,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向全社会渗透,大数据与实体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国际上,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增大,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国内国际环境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双循环发展格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被提出来,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国内发展大环境下的合作与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全球视野,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进行科学研判后提出来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把立足点放在国内市场,在生产端优化供应链,中间段畅通物流链,销售端开发和深挖消费市场,在国内市场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主动加入国际市场,做到用国内市场的经济繁荣带动国际经济的复苏,最终要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农村电商生态系统视角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是通过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通,畅通城乡之间、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的“痛点堵点”问题,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国内国际之间自由流动和组合优化;高质量聚焦供应体系,深挖市场需求,优化整合涉农供应链,提高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市场竞争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国际市场,旨在畅通流通渠道和交易渠道,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然而,在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同时,也会对优化农村生态系统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
1.促进农村电商繁荣发展。作为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涉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物流企业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迎来质的转变,这些核心要素也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涉农产品生产端更关注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总量、消费者偏好等生产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对涉农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出新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供应质量的提升。在“要素自由流动”的大背景下,物流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和便捷。运输和与之配套的冷链体系在城乡之间、南北之间、国内国外之间的衔接和运转更加高效。供应端、市场端和物流端的质变将进一进促进农村电商繁荣。
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了农村电商生态系统中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升级,产业升级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效益的提升又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反馈给农户,最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这一传导机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体现。同时,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兴旺、农户收入提高推动农民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振兴。
1.农村承接资源转换能力需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要素在城乡之间实现自由流动、政策在城乡之间变换调整,但当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一下子涌入到农村之后,农村是否能科学合理地支配这些要素,使各要素真正产生效用仍然还值得怀疑。加之,大多数农村缺乏敏感性,它们并不能准确地把握变换的发展环境,进而影响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的优化效果。
2.农村现代化治理能力需提升。优化农村电商生态系统需要协同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相对贫困治理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三农”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重心是推动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村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提升等。而当前大多数农村的治理水平仍然较低,亟需提高其现代化治理水平。
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涉及参与主体众多、所处的环境复杂,且受文化和地域影响深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别于一般电商生态系统,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具有独立的概念和运行机制。
相关学者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涉农电商生态系等开展了研究。当时代搭上信息化发展的快车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与传统的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快的更新率,更加模糊的边界(胡岚岚等,2009)。关于涉农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有学者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不同于一般的生态系统,它涉及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与生产者、中间商、物流商、消费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简单用电商生态系统的一般理论来解决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运行中的现实问题(王胜,2005)。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且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是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关系的基础上,由涉农生产者、消费者、涉农电商平台、服务商、物流、金融、政府等众多主体参与,并在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两大市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共生发展(雷兵等,2017)。
按照构成要素的层级来看,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包含核心种群、关键种群、支持种群、寄生种群与环境。具体构成要素见下图。核心种群是农村电商的主要推动者,是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在农村电商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资源整合和协调的角色。核心种群主要包含涉农电商平台,涉农电商平台又包含有物流配送企业和在线支付企业,承担着需求、交易、支付和运输的功能。关键种群是农村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涉农供应商、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商、农村电商创业者、消费者。这些要素中又包含很多参与主体,比如农户、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有志于服务农村的商人、科技人员等。支持种群为农村生态系统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它包括金融企业、协会、培训机构、县域电商园区、政府机构等。主要为农村电商提供融资贷款、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功能。寄生种群依附于农村电商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网络营销服务企业、广告企业、咨询服务和媒体企业。环境是指农村电商生态系统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包含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农村电商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文风俗、农村创业环境等;外部环境包括政府政策、城市市场、海外市场等。
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图
通过动力机制、多方协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双循环”新格局下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的地理边界更加广阔,各要素之间的联动更加深化和频繁,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电商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
动力机制。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根深蒂固,城市和农村在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长期以来,城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交通便捷、人才济济、技术先进、机会众多、资金充裕等,这些要素加持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农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人才流失等问题突出,经济落后,社会保障服务薄弱。随着“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提出与实施,农村在供给侧端、物流端和销售端等方面得到深度挖掘和开发,新的动力机制将会形成,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自由组合和切换,畅通了要素流通渠道,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多方协作机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深了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加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从农村电商发展的生命周期看,农村电商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基建服务等均是由政府主导,尽管市场参与的程度不高,但市场也发挥着辅助作用。农村电商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转为辅助功能,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提高多方协作机制的效率,首先要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其次要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为农村电商发展搭建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再次,搭建海外供需市场。农村电商发展成熟后可进入国际市场,这时需要相关配套的翻译、海关等方面的配合,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国内需求对国际要素的引力。
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是推动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而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依赖于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市场优势的根源在于强大的内需市场,而我国内需市场的潜力则在农村。高效的农村电商生态系统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同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消费和投资,畅通国内循环。
涉农电商平台是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平台载体,在农村电商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电商平台包含物流配送企业和在线支付企业,在整个电商活动过程中完成了交易、配送、资金流转等环节。夯实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核心种群地位,需要考虑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个维度。首先要加大力度鼓励和扶持涉农电商平台的构建,尤其是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创建涉农电商平台,通过民营企业的参与探索有效的涉农电商发展模式。其次要积极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根据涉农产品的属性,探索诸如会员免费制、付费制、交易抽成制、网络广告等商业模式,并找到每一种涉农产品适合的电商模式。再次,涉农电商平台还应适时开发跨境服务。积极对接海外市场,升级物流与支付功能,探索适合农村跨境电商发展的模式。
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由多个不同的共生单元组成,这些共生单元通过相互竞争、合作等方式促进农村电商活动的完成。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打造合作共赢的供应链产业链同样会涉及多方竞争与合作,这些利益相关方相互作用必然会促成更加稳固的共生关系,进而推动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更加优化。首先,要补强供应链。在供应端,要强化涉农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型、生态型、绿色型和安全型等特点,进一步激发消费欲望。以农特产品为例,生产者应在市场需求方面多下功夫,要深入研究用户的消费习惯,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优质农产品;在中间环节更加注重分拣和包装,创建农产品电商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在物流方面,要创新发展保鲜和储存技术,进一步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其次,要延长产业链。农特产品应注重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则应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为主体,而国内大循环主要依附于强大的内需市场。我国强大的内需市场潜力在农村,但受制于收入水平和二元经济藩篱,农村市场的潜力还未真正释放,因此应从提高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和投资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潜。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涉及的参与主体众多,因此要通过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各参与主体的经济利益,稳定低收入群体和企业的预期,推动消费和投资持续增长,畅通国内循环。对于低收入群体或者农村居民来说,还应完善高水平的社保体系,稳定居民预期,进而推动消费的释放。
环境是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优化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所依附的内外部环境主要是着力提升农村承接资源转化能力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问题。首先是要积极培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良好风尚。要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使其融于村规民约,从精神上激励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低收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自主发展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参与农村电商发展的自主性。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成人教育、下乡宣传、实操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农村电商的技术和能力。再次要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民主协商、民主评议,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引导农民群众、新乡贤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建共享乡村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