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宋春梅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开放教育灵活的学习制度实现了千万人的大学梦、成才梦。目前,很多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乡村的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严重匮乏,加快推行面向乡村新型产业的的开放教育,大规模建立开放教育学习中心,实现精准的乡村教育供给,提高开放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效能是现实所需。当前,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建设数字化乡村教育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以“互联网+”开放教育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推动我国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步入智能化、数字化、在线化和协同化发展,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乡村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新型产业技能的人才,要培养这些人才离不开教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势所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事关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开放教育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引起上至政要下至百姓的共同关注,有利于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互联网+”开放教育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发展,面向广大农村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亟待完善,全方位重塑乡村教育的体制机制,化解当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不公平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解决乡村教育落后的现实问题,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决策依据,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我国当前乡村经济发展情况:一些地区农村产业发展受薄弱的配套基础产业限制,而想要改善这种限制短期内无法实现,所以这些乡村经济的发展很难为当地的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条件,当地的农民只能通过到非农领域工作来实现脱贫增收;一些贫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为地理位置、人才和资源等,例如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增收途径单一,农民脱贫与致富的主要路径是向城市非农领域转移;一些农业现代化发达地区,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向城市非农领域转移。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阶段,乡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领域转移是今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国城镇化水平如果达到70%的话,需要从农村向城市非农领域转移劳动力超过一亿人。
“80后”和“90后”农民面临供子女上学和照顾老人的压力,被迫就近就地选择职业,采取的就业方式是非农业与农业相结合。我国目前“80后”和“90后”的农民工总量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以上,其中在乡村就近就地就业的人数达到40%以上。这些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灵活的就业方式,农忙的时候,在家从事农业、接送小孩、照顾老人,农闲的时候就近就地选择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如道路施工、焊接、建筑行业的抹灰、砌筑等一些对技能有一定要求的职业。需要开放教育能够提供从业资格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乡村振兴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途径是开放教育,开放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乡村振兴为开放教育创造发展机遇。目前,乡村开放教育的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不足,要想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需要有足够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储备。具体而言,现在开放教育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虽然逐步提升,但受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理念不正确等因素的制约,开放教育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不能满足乡村地区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限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和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现。
目前,由于乡村开放教育受到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开放教育机构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开放教育的专业建设水平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一些乡村的开放教育学校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没有针对乡村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与现实要求开始适合的专业与培训内容。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由于开放教育没有得到政府和各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导致协同办学进展缓慢。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开放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其中,乡村开放教育发展能够得到的教育资源支持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与企业间合作,由于乡村开放教育学校招生规模较小,所获的资金支持与城市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这些差距不断增大。有些乡村开放教育学校在开设专业上更倾向于现代化的产业,存在离农、去农问题。
基于乡村振兴人才的成长环境、发展规律与特性,开放教育应该从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等方面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
乡村开放教育应该努力形成由多元主体参与的联动体制机制。首先由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政治优势,采取相应的开放教育政策,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合理规划,统筹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面向农村的开放教育,其次是得到相关企业、行业的积极支持与参与。
按照乡村振兴人才发展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例如,针对普通的乡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传统的技艺知识、制作工艺等,进行普通的职业技能培训即可;针对一些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更高,需要提供相应的学历培养与更高标准或更全方位的培训。
为了更加精准有效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按照人才需求层次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对人才培养对象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采取与各层、各类相适应的培训方式。当前,我国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训对象可以分为新型职业农民、向城市非农领域转移的农民工、乡村医生、乡村干部、工匠农民和乡村创业农民等,开放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方式,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培训对象的生产生活的成长环境,是否能对其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是否满足其对职业选择的各类需求,要求开放教育应更加精准的对培训内容进行开发、分类。因此,可以开发设计“1+X”培训模块包,来进行基础的通用的职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的特定的职业技能培训,1代表的是基础的通用的职业能力,是大多数不同的职业都需要的通用能力,X代表的是特定的专业的职业能力,针对的是具体的岗位能力,不同的培训内容,X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是不同的。
转变政府官员的政绩观,加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力度,提升政府领导对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新模式、新策略、新思路的深刻认识。聚焦目前乡村发展现状,统筹规划“互联网+”开放教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战略,健全制度,创新办学机制,精准施策,打造一批爱农民、爱农村、懂农业的乡村专家队伍,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加入,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形成“互联网+”开放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构建“互联网+”开放教育服务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绩效评价体系、教育政策与立法体系,提升“互联网+”开放教育服务农村的能力,进而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规范开放教育发展,修订、完善相关部门法律法规,明确责、权、利关系,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开放教育内容,确保开放教育体系构建、组织管理等工作能有序开展;提升对乡村开放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乡村振兴人才教育的类型、内涵,确保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开展;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各种新型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力度,做好研究和协调工作,保证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政策的全面落实;完善教育补助机制,对能主动接受培训并掌握一定技能的乡村振兴人才,相关部门应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相关部门对乡村振兴人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建立专属档案,进行后期技术跟踪服务,提升开放教育培养质量。
运用远程开放教育的先进手段和当前智能化先进技术,发挥开放教育的系统优势,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变化,做好精准教育供给,开设适应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紧缺专业及专业群,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责主业,例如培养村官大学生工程、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乡镇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乡村振兴“量身定专业”“量身定课”“量身定班”,为乡村医疗、金融、供电系统、企业集中培育一大批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培养致富带头人,提供学历提升机会,快速提升乡村人员整体学历水平,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完善培养环节,开展乡村治理、绿色生态产业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乡土乡情教育,提升新型农民的精神层次和综合素养。
运用“互联网+”开放教育思维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大精准化数字资源推送,把做好专业教与学的融合共建作为开放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注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导学工作,做好农民学习者全过程关注,打破学习孤独感,在不同学习阶段都注入不同学习动力。加快实施乡村教育联网攻坚行动,推动实现乡村教育宽带网络全覆盖,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现技术支撑与支持服务并行。努力推动文化馆、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食粮,把乡村教育办成“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民”的教育。
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立足乡村现实,发挥“互联网+”开放教育资源优势,依托开放大学现有资源,针对贫困农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构建乡村教师培训体系,加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乡村教师培养质量,建设符合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特点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培养新型农民服务。进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在开放教育系统中精选出年轻的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乡村开放教育专职教师,按照其专业特长承担相应课程建设与讲授;开展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各行业、各企业、各部门、各机关、各团体精选出热爱教育、愿意服务乡村的专业行家,作为开放教育的兼职教师;增加现场指导教师规模,把当地的种植庄稼能手,致富农民,土专家选出来,做乡村开放教育的现场指导老师。
运用“互联网+”开放教育理念促使乡村经济发展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质量共同提升,相互推动;提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度,推进多方力量踊跃参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加强产教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共育;树立大教育观,构建乡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开放教育与乡村教育相互融合。科学整合“互联网+”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资源,实现“互联网+”开放教育与行业企业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使“互联网+”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社会化、实践化、生活化。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乡村兴,依托开放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厚植乡村人才振兴的生长土壤,促进乡村教育全面振兴,加快推进“互联网+开放教育”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打造广阔的产业空间,建立公平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教育兴村、文化助村、人才强村、生态建村的愿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