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探析

时间:2024-04-24

张应蕊

[摘 要] 随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迅猛发展,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运用现代管理工具,有效破解产能过剩、供应链整合不足等困境,实现“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从2017年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角度,探讨传统制造业企业借助管理会计理念推动实施“互联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管理会计;传统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12-0051-02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術革命袭卷全球,“互联网+”渗透到经济生活各领域,新的经济业态蓬勃发展,亦加剧我国经济结构性分化,传统制造业供需错配,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愈发凸显。顺应时代大潮,传统制造业在借助新兴的“互联网+”思维促进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尝试。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发展规划,2015年7月、2017年11月,国务院分别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国家层面对“互联网+”的顶层设计。2017年9月《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出台,为以管理会计理念推动传统制造工业企业“互联网+”实施,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互联网理念推陈出新,为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蹊径。

一、“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传统行业”,但这不是1+1=2的简单相加,而是将移动终端、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各传统行业的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乃至整个价值链的各环节深度融合,激发传统行业的创造性,实现转型升级。

(一)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转型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进程,2013年德国推出的“工业4.0”,在工业自动化、标准化基础上,依靠物联网和网络实体系统,实现产销无缝衔接的智能供应链,通过服务顾客的“销售+售后+个性化”模式,获取高附加值带来的利润,最终形成对制造业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彻底转型和升级;2014年美国GE提出并主导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将智能设备、人和数据连接起来,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提升整体工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保持长期竞争力。

(二)“中国智造”的发展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文件提出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中国传统制造业实施“互联网+”,是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技术和工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优化传统制造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促进降本增效,实现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我国传统制造业供给侧存在的瓶颈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中国制造”已占领全球市场的巨大份额,但随着新经济蓬勃兴起,国内企业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出口增长停滞等问题凸显;与之相左,中国的“扫货大军”横扫全球市场,呈现出强大的购买力。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未能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供需错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低层次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个性化、精细化产品供应不足;二是要素结构失衡,产业链条不完善,成本竞争力弱,严重束缚产业发展与升级;三是制造业生产未能紧跟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步伐;四是创新理念有待加强,相关的技术、专业人才等配套“软件”条件较薄弱。

三、管理会计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优势

管理会计作为精细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与传统财务会计本质区别在于从单纯核算到将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在互联网产业模式下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应用到企业发展中,打通各经营环节和管理流程壁垒,为管理会计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其次,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已成为最有价值的生产资料,数据和流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实施“业财融合”,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使得企业财务成为企业大数据的拥有者,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部门,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的职能。

四、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推动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实施的建议

价值链是目前公认的制造业依托“互联网+”实现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而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价值链管理。结合传统制造业的特点,从价值链管理层面,运用创新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和应用工具,推动制造业实施供给侧改革,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一)创新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企业“互联网+”思维,实现“补短板”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部门边界逐渐淡化,客户体验和流程创新等非财务要素在企业竞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收入、利润等传统财务指标为主导的绩效考核体系难以衡量非财务要素的重要贡献,迫切需要重建绩效考核体系。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平衡记分卡+战略地图”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引导企业管理者用“互联网+”思维来分析和衡量企业价值的创造体系,关注各流程、各方面的价值创造动因,找出薄弱环节加以优化和加强,实现“补短板”目标,同时,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灌输“互联网+”思维,促进“互联网+”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打造全价值链管理会计体系,推动企业运营模式的升级,实现“去杠杆”目标

1.推动“业财融合”,为企业实施价值链管理奠定基础。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有效实现“业财融合”,使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融合一体,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大数据。同时,也打通企业内外价值链,将企业产业价值链在线化和数据化,为企业实施价值链管理奠定基础。

2.建立全价值链基础上的资金管理系统,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融资模式变革,降低融资杠杆,提高资金收益。通过实时监控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库存、现金在内的全价值链营业资金,通过资金系统与供应链系统的对接,建立基于内部资金管理系统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金融机构之间的高效业务协作,实现融资模式的变革,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杠杆。

(三)建立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达到“降成本”的目標

1.建立全生命周期和全业务链的成本核算体系,有效降低企业交付总成本。“互联网+”时代,企业总成本分化成传统的会计科目所列举的采购、生产、仓储等实物成本和市场响应成本。处于供过于求的传统制造企业其市场响应成本总和往往远高于实物成本总和。利用管理会计的精益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建立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贯穿全业务链的成本核算体系,有效降低价值链成本,真正实现“降成本”目标。

2.建立灵活响应机制,有效降低企业库存成本。在突出信息化和个性化的时代,高库存始终困扰传统制造企业,其迫切需要建立灵活响应机制,缩短响应周期,减少库存。因此,需要依靠强大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对供应链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等各单位在供应链上快速业务协作与商务协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四)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挖掘数据内涵,发现企业价值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决策支持和价值发现,在全价链管理模式和“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掌握企业上下游、内外部全部的数据资源,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建立动态、多层次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挖掘数据内涵,改变传统企业过去靠经验,实现决策支持的科学性,促进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以笔者所在集团权属单位为例,盐业公司作为传统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为有效应对盐业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线上电商平台+线下体验中心”产品销售和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分析数据,敏锐捕捉客户新需求,积极开发盐艺术精品、盐理疗包、特色盐洗护品等中高端产品,大幅提升产品毛利率。权属纸业上市公司,60多年始终生产销售包装用纸,近来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及区位毛竹资源优势,开发出以天然竹浆为原料的竹浆本色生活用纸系列产品,除了传统经销模式外,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渠道,创新销售模式,在淘宝商城设立官方企业店,产品上线销售后备受青睐。集团在权属单位推广以“互联网+零售”的新商业模式,加快企业融入“互联网+”时代,同时推进自身产品结构与服务的优化升级,紧贴市场多元化的个性需求,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发展。

(五)积极推进人才和能力体系的构建,实现补“人才短板”的目标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体系包括职业判断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灵活创新能力等。目前,人才结构不均衡,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围绕上述四个能力要素,传统制造业必须完善和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是要打破原有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藩篱,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深入生产经营一线,提升综合管理素质;二是用构建学习型组织替代传统控制型组织,打破员工等级限制,互相交流分享知识,形成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以保持财务管理人员持续学习的能力和知识更新的速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李克红.“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潘洪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