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化中 李超
[摘 要] 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引发了如环境污染、偷税漏税以及忽视食品安全生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矛盾。社会责任作为热点议题不得不引起学者们的重视,通过对我国社会责任在“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研究,从机理、方法和实证角度性探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理论机制,归纳总结社会责任与绩效的现有成果。
[关键词] 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F8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7-0150-03
一、引言
2009年我国企业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600多份,2018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097份,这一趋势也侧面反映出积极履责的企业数量在逐年增长。企业在初创期,因其自身规模限制,财务业绩欠佳,没有能力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随着实力的逐步扩大,获得了良好的财务绩效,就会拿出更多的财务支持投入到社会活动中。从企业长远的经营来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无疑会为企业赢得良好的信誉口碑,间接创造更多更好的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竞争软实力,形成社会资本的积累,从而拉动财务绩效,推动公司成长到更高的层次,无形中实现企业财富和社会财富的双增长。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闭合传导路径,理清二者作用原理,会带动更多的公司履责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绿色有序的发展。
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
(一)社会责任概念界定与量化研究
1.社会责任概念界定研究
“社会责任”,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The Changing Basic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书中,主张商人获得经济效益是使命感同时也是责任感(Clark,1916)。而“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提及是在《Managerial Philosophy》(Oliver Sheldon,1924),商人要考慮产业内外相关者的利益。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1960年以后国外企业开始面对恶劣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学者开始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在50年代就有学者(Bowen,1953)关注社会责任,认为企业家在规划公司经营发展时,应当考虑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观,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在他的影响下开始走向成熟。
社会责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视线中。李彦龙(2011)立足权责统一,提出“社会责任边界说”,认为企业首先要作为“经济人”履行经济责任——最基本的生存责任,其次才是作为“社会人”履行法定责任和“道德人”履行慈善责任。卢代富(2009)把社会责任区分成受制度条文约束的责任,还有受社会大众约定熟成的责任。冯司妙(2013)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侧重于主动承担对环境的责任,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李冬生(2006)从狭隘的角度界定了社会责任,即道德责任,而从广义的视角定义社会责任是要与社会资源形成良好的互动,为社会的长远利益服务。刘俊海(1999)认为社会责任不应该只关注为股东创造利润,而应该最大限度保障对债权人和消费者等其他社会的利益。黄蕾(200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要尊重员工对企业的内在价值,员工作为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动力的优势,首先要保障其劳动权益。
综上,对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一是按不同责任的本质进行归类,主要涵盖经济、法律、伦理和环境等;二是根据不同的责任对象,社会责任应考虑到企业所涉及的人的利益。
2.社会责任量化研究
关于社会责任的衡量标准没有统一,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不易使用财务报告反映,在研究社会责任时如何对其进行量化,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是以非财务指标进行量化社会责任。其中典型的一种是以社会责任内容为基础,编制问卷调查表,汇总被问卷企业的各项指标分值即声誉评分法。另一种是内容分析法,一般是对企业年报表中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描述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及统计,判断其社会责任履行的质量。
二是以财务指标进行量化社会责任。比较常用的是KLD指数法,对财报中有关CSR定性和定量二者的信息进行赋值。刘奕馨(2011)把选取的基础性指标分为定量指标、非定性指标和描述定性指标三大类,并分别赋值以此反映信度水平。还有用公益贡献率来衡量企业在慈善事业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年娜娜,2018)。
(二)财务绩效概念界定与量化研究
1.财务绩效概念界定研究
David Ricardo认为,财务业绩就是企业在有限的劳动时间内以最少的劳动力创造出更多的价值。Bernadin(1995)等将认为绩效是“果”,经营决策、商业合作、商品交易以及资本投入是“因”。国内对财务绩效的定义从狭义的角度指一定时期内利润的多少,广义的角度指企业实施的决策对最终贡献值的反映。
2.财务绩效量化研究
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方面。周沁馨(2013)用TobinQ等市场指标实证绩效水平。杨伯坚(2012)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平均股东权益)和销售增长率这样的关键财务指标衡量上市公司财务水平,也有结合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综合反映绩效水平(朱金凤,2009)。在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方面。运用一些现有的如Wall Score、Du Pont Analysis和AHP等评估方法,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业绩。茆珏(2019)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71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综合得分总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业绩水平差异化显著。李慧(2011)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制造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三、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在分析了国内关于两者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后,下面将从机理、方法和实证角度性三方面探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归纳总结社会责任与绩效的现有成果。
(一)相关性机理研究
在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机理性研究方面,众多学者引入高管薪酬、企业资本、内部控制、消费者响应、媒体关注等变量,将三者纳入同一研究体系去研究二者之间的联系。
苗雨君(2017)把内部控制作为解释变量,社会责任作为中介变量,绩效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研究模型,认为内部控制可以和社会责任协同作用于绩效。何思(2019)引入高管薪酬进行相关研究,认为其作为公司经营重要决策人,为了保持较高的固定薪酬水平,高管行为会更加关注对责任的承担以此规避经营风险。闰廷飞(2019)认为媒体关注作为一种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力量,具有引导公众舆论的重要导向,会产生显著互补作用。
(二)研究视角
(1)基于静态视角的关系研究。部分学者以特定时点(时期)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黎友焕等人曾结合公司控制权理论、企业资本理、社会契约理论等十个作为社会责任基础理论,把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手段展开深入研究。刘辉(2015)认为企业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与社会活动,要对与企業有契约关系的相关者合法权益负责,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七类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设定社会责任变量。陈承(2019)结合信号理论,把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分为治理信息和产出信息两类。
(2)基于动态视角的关系研究。部分学者认为单从静态理论开展分析具有局限性,开始从动态视角去揭示两者关系。孔维琰(2014)从企业获取利益的本质出发,根据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把社会责任分为多个维度探讨其履行的后果是费用的支出还是绩效的改善。谭丹丹(2017)认为企业在成长的不同的阶段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也是不一样的,成长期的企业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改善财务绩效;成熟期资金流较为充裕,会投入较多成本以加强企业软实力;在衰退期,企业履责会损失企业自身利益。
(三)实证研究及成果
学者从应用性角度考虑二者的相关性,选择了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对此进行实证研究。曹媛媛(2018)把社会责任的研究应用到发电类上市公司,根据部分会计指标的异常性提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假说并建立配套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中长期内履行社会责任能显著提高企业效益,但是短期内影响不明显。沈蓓蕾(2013)结合食品企业的特点,认为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担负的责任是重中之重,同时要协调其他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蔡阳(2019)把化工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归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的贡献,对其投入更多的资源有利于绩效的提升。李海(2017)指出随着房地产商品化,行业存在诚信缺失,房屋质量不过关以及施工材料污染环境等社会问题。
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加入到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队伍,但是不同性质的行业披露责任质量水平不一,发展趋势不稳定。同时治理侧重点存在差异,如食品行业应该侧重于对保障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化工行业应该侧重于对环境的治理,金融行业应该侧重与经济安全的保护等。
(四)文献述评
现有研究发现关于企业二者之间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学者们对指标、方法以及理论的选择上大相径庭,结果也不趋同。即使有众多关于对社会责任理论的探讨以及对二者的实证检验,但是仍然没有统一的社会责任概念界定,社会责任应用研究内容较为单一,如何科学地设计具有权威性的社会责任财务报告评价体系仍然是热点议题,后续研究要更加深入挖掘二者内涵机理。
四、构建基于财务绩效的社会责任履行机制
(一)构建统一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有显著相关关系。国家构建统一的基于财务绩效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十分有必要,必须在公认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保证严谨客观,合理实用。赵巧(2014)提出基于引导性、系统性、综合评价性等原则的基础构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绩效评价指标。吴慧云(2012)和刘良惠(2011)主张在非经济责任论的社会责任内涵上建立指标体系,要加入对企业法律、伦理和生态方面的考核。
(二)管理层行为可以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管理层所做出的战略决策都是从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目的出发,而履行社会责任从长远看与其目标相吻合,因此要加强对管理层责任理念的培训,把社会责任的承担引入对高管的考核中,管理层要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结合自身企业特色,提升CSR信息披露水平和质量,规划经营行为,管理层要将社会责任的履行内化成一种自愿行为,形成企业社会责任观文化,不单单将其作为获得社会好感的公关手段。
五、结束语
基于我国国情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国内对社会责任的研究比较晚,现有对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国外成熟理论的应用层面,内容空洞没有理论高度;缺乏公认指标体系导致严谨性不足;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比较滞后。未来的研究趋势还是要聚焦理论分析,用理论指导实践。企业如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承担更重要的国际社会责任还需要后续对其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彦龙.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责任边界[J].学术交流,2011(2):64-69.
[2]年娜娜.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以食品药品业上市公司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3):68-70.
[3]杨伯坚.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公司业绩[J].经济经纬,2012(3):95-99.
[4]茆珏.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3):25-29.
[5]谭丹丹,郑少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视角[J].财会月刊,2017(30):44-50.
[6]苗雨君,朱丹.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来自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7(12):50-56.
[7]闰廷飞,吴彦龙.企业绩效、媒体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9(6):92-95.
[8]赵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4(18):108-109.
[责任编辑:赵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