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4-04-24

[摘 要]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流派众多内容庞杂、逻辑性较强、分析方法多样化的特点,它对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普遍面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因此,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同时,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學质量,应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0-0181-03

经济学(国内一般称为《西方经济学》)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1]。《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于经管类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培养适应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的改革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练地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经济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与经济相关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能认识和把握《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的不同见解,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用的东西。

《西方经济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套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概念体系、思维方式及其分析方法。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经济政策的理解水平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除了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以外的大批高质量、优秀的应用性、技能性人才。通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建议,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市场运行机制的经验性总结,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2]。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其发展过程和理论体系来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流派众多,内容庞杂

《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既有传统经济学流派,如数理学派、奥地利学派、剑桥学派等,又有现代经济学流派,如新制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等;从学科角度划分,既包括理论经济学(如宏微观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又包括应用经济学(如金融学、财政学、农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在该课程的授课中,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了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观点、发展脉络及其影响,提高经济理论素养,培养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定批判的能力和自主创造的能力,从而为分析经济问题和开展经济理论研究打下牢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因此,要分清经济学理论体系和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并有鉴别地加以学习和研究,需要一套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3]。

(二)逻辑性较强

《西方经济学》逻辑性较强,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分析范式,《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问题导向式的,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引导”出新的经济理论。如西方世界1929年后的大萧条,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覆灭的危险之中,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西方社会的需要,凯恩斯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干预经济生活以解决失业和周期性波动的问题,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三)分析方法多样化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中包含基本的理论假设、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如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均衡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成本—收益分析、边际分析等。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都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得到的,因此,在学习经济学理论前,要先弄明白假设前提,再学习理论的具体内容,学习用图形或实际案例来解释经济学的理论。在讲授该课程时,教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讲解这些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学生很难消化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概括,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简化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之上的。这对社会实践不足,阅历简单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消化的。

《西方经济学》中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较多,它深入分析各种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难以接受理论分析中的数学、图表和公式,不能通过主观的图形和精炼的公式来理解经济学的理论,也很难真正掌握经济学的原理并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枯燥难学的印象,甚至产生排斥、厌学的心理。此外,《西方经济学》一般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开设,开课年级低,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有限,对经济学的复杂的理论很难深入理解和掌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庞杂。据调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开课课时一般为64课时或48课时。为完成授课计划的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采用讲授法,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的讲解,信息量大,但这种垂直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参与性不强,学生容易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课上忙于记笔记,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对现实的经济现象也不能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亟需提高。此外,《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指导规范、执行保障和考核标准,缺乏相应的实践平台,无法开展实践教学。传统的“黑板经济学”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首先,《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总结和概括,教材中讲述的案例(尤其是引进的经济学教材)大多也是描述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经济学理论提炼于日常的经济生活,反过来又能解释个人家庭的日常生活现象、企业的逐利行为,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学习该课程时,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来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其次国内的经济学教材往往重理论,轻案例。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很难将教材中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

(四)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都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考核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考核不足。部分学生考前突击背题,也能轻松通过考试甚至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仅凭期末考试试卷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背题来应付考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经济学的思维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經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学生专业特点

《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内容的取舍和调整,根据专业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方案,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经济类学生,除了要掌握经济理论,还要加强理论模型的推导,学习用图形和实例来解释理论,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识理论框架。如微观经济学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即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包括产品市场的均衡和要素市场的均衡,由此引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从两个方面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对于管理类学生,要适当简化对理论模型和数学公式的推导,注重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到企业日常的经营和管理中,如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分析,企业的经营决策分析。

(二)建立课程教学网站,扩充教学容量

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发展给课程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西方经济学》的授课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实训软件,同时建立课程教学网站,拓展教学内容,构建一个互动的教学平台。教师可在课程教学网站上发布作业、教学视频等课程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的答疑,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对于一些经济热门问题,也可以利用课程教学网站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教师通过使用课程互动教学平台,可以增加课程的内容,弥补课堂时间的限制。

(三)理论联系实际

讲授《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中国实际的原则。在教学中,要多寻找案例,让学生到经济社会中去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分析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调查我国近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思考国民收入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不能把《西方经济学》原封不动地套用到中国来,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案例进行“中国化”改造,然后用于实际的经济问题研究[4]。

(四)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强化实践教学

课程的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应当合理、科学、可行。期中考试加期末考试是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考前突击复习就可以应付考试。《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考核既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要考核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考核方式可更灵活和多样化,学生的作业、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出勤、实地考察、论文、小组研究项目、专题讨论等都可以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四、建立健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修炼教学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教师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学校也应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如安排教师参加课程培训、进修和到实际部门挂职锻炼,定期举行教学竞赛等。为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可以实施“青蓝工程结对”,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5]。通过有效的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教师不断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根本是要改变当前的高校教学科研评价机制。高校需要建立相关的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研究方面做出的工作要能给予认可。同时,把教学改革的成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中,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探索,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堂教学效果的路径——兼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9):19-25.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4.

[3]谷永芬.高校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优化思路——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2):31-34.

[4]方福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5(8):13-15.

[5]徐若梅.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69-71.

[6]殷小丽.《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J].商业经济,2017(10):172-173.

[责任编辑:高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