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肖静 李艺多
[摘 要] 经过调查分析可知,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主要包括过度教育、教育不足、就业岗位的不足等现象。高等教育与就业关系受到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学历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现在存在的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现象,影响着未来的就业。这就要求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适合于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发展也为高等院校的人才提出了未来的培养方向,否则就会出现过度教育和培养失衡问题,不利于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就业;对称
[中图分类号] G440[文献标识码] A
The Balance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he Employment
XIAO Jing, LI Yiduo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ult of an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balanced, including excessive education, insufficient education, and shortage of job vacancy. 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is influenced by the specialties, knowledge, skills, competence,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parental schooling degree of students. Excessive and insufficient education both affect the employ 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market demand needs to be balanced for offering competent talents. The market growth, in turn, gives the direction of training to higher education. Otherwise, the issue concerning excessive education and uneven training will do harm to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and a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raining of talent, employment, balance
自從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规模逐年提高,随之而来出现的就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国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紧接着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了适应学生毕业后市场就业的需求,又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这就要求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适合于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发展也为高等院校的人才提出了未来的培养方向,否则就会出现过度教育和培养失衡问题,不利于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关系存在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利用网络资源,发放问卷。本研究的数据调研只在北京进行。具体的研究思路及结果如下。
(一)调查思路
调查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和网络调查询问关于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状况,询问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未来的就业期望是否于现在的人才培养相符。
2.你对现有工作的收入状况与比你学历低的人但却和你的收入一样,甚至还会比你的收入高这种现象,能给我国高等教育相应的提出看法吗?
3.你们是否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满意?所学的专业是否和你的工作对口。
4.你在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是否在学校中都学到了,是否有学到的知识没有用上的现象。
(二)调查设计
本调查主要是针对长春市的高等院校在长春工作的学生。关于此类方面的调查与性别、专业、性格、父母引导、就业期望等因素有关,因此这里还要分别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国外也进行过类似的调研,调研显示,过度教育问题女性比男性的占比要高,艺术类的毕业生和经济管理类的毕业生存在着过度教育现象比较多,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比较适度。层次越低的院校毕业生这种过度教育越高,过度教育也受到父母所受教育程度影响。兼职的比全职的要存在着更高的过度教育现象,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学和就业比率也影响了过度教育。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调研选择的对象是男女比例相当,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男性要略高于女性,极少部分来自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这类比较好的学校,大都来自于省属本科院校,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独立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绝大多数是学文科的,有一小部分是学理工科的。有30%的学生毕业后重新进行再教育,这些人完全脱离岗位专职进行学习的占再教育的10%,90%的人选择兼职再教育,专职再教育的大都90%想换一份工作,这部分大都来自于企业、服务业和民营企业。
(二)调研对象所受教育与就业情况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有21%的人就业岗位与专业不符,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就业岗位与学历不符,20%的人反映工作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由于所选择的调研对象大都是毕业2年以上的,所以反映出来的与即时毕业情况有些偏差,但是基本上能反映时下即将毕业大学生的所受教育与就业情况。在应用型岗位上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大都认为学非所用,在科研院所工作的大都反映学不够用。有90%多的就业大学生没有从事原来的本专业,只有5%的人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毕业2年后收入高于刚一毕业收入的占80%,少部分还有没刚毕业时候的收入。调研的人中在选择就业的时候,不太理想的占81%,这部分大都没有什么背景,基本上依靠自己找工作,超出理想的占3%,这部分大都家庭有一定的背景,毕业后考上公务员,自己很满意现状的占比1%左右,但是工资水平不是太令自己满意。
(三)高等教育与就业关系受到影响的因素分析
1.所学专业的影响
到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所学的理工科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比较多,到事业单位工作大都与所学专业无关,因为企业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学习文史类、经济管理类的大学毕业生,到服务行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较多,大都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所用到的专业知识也不太严谨,一般人都会很快适应,因为该类行业大都不需要理工类专业的知识。学些法律和艺术等专业大学毕业生有一部分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这类专业不是谁都能做的,需要极其专业的知识,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其他行业的也都不从事企业具有很专业的工作,大都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
2.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假设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就业岗位完全符合所学的专业,由于在学校因每个人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所拥有的能力等不同,从事工作所获得结果也不同,尽管同一个就业岗位完成的效果也不同,这方面一方面取决于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该毕业生在学校读书时的学习的态度和自己所学东西的理解方面。
3.学历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针对普通人来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还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有可能在工作中用不上,受到教育的程度越高、学习的时间越长,历练的越深,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就越强,受到教育程度越低,头脑就越简单,思考问题能力就越不强。父母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们对你的影响程度,也就决定了你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职业对称分析结论
(一)教育效应影响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对称
高校人才培养和职业对称要从个人的收入效应、个人就业期望、与工作相比较等三个面来分析,涵盖了个人的喜好程度、收入水平和你是否能够拥有这样的职业。如果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高于就业岗位数,那就有不能抢到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这部分毕业生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教育,另一个就是要自己创业。正因为像前面所述那样就业人数多余就业岗位,那么也面临着你的工作预期就要降低,存在过度教育等问题。
(二)教育不足也影响了就业
主要是针对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就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这部分从业人员大都面临着教育不足的现象,他们所从事的职业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的理论知识,需要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的现状和学科前沿,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整理能力,需要对理论知识的创新。因此,从事这类工作的毕业生大都存在着教育不足的现象,反过来,由于教育的不足又影响了到这些单位的就业。
(三)“过度教育”的宏观考察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像发达国家的教育那样完善,不管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教育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并不是真正的过度教育,应该重新审视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就业的对称问题,还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完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症结
现在存在着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现象,这些都影响着未来的就业,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每个人一进高等院校选择的专业和四年后所面临行业需求是否一致,这不是每个学生自己所能把控的,而学生在大学中所学到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这也不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都能提供的,他们能否在高等院校學习过程中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调整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另一方面,新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时,面临着同样已经在市场拼搏几年同等的市场挑选,他们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每个毕业生自身具有的社会背景、家庭因素、具有的相关专业的能力等多方面都不是毕业生自己所决定的,可以说这些都是“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症结。
[参 考 文 献]
[1]孙崇正,肖念,金保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的演进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2):48-53
[2]杨河清,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人才,2007(8):28-29
[3]杨河清,肖鹏燕.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总量与结构失衡[J].中国人才,2009(11):49-52
[4]谢维和.对口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两种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9-11
[责任编辑:王凤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