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美产业链重构背后的全球变局

时间:2024-04-24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 张茉楠

新冠肺炎疫情是经济全球化以来影响世界经济格局走向的一次重大外部冲击。一方面,疫情恐使全球经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另一方面,疫情冲击正加剧国家间的结构性洗牌,加速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后疫情时代包括中美产业链在内的全球产业链重构难以避免。

中美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松动是全球化变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贸易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3.9%提升至2018年的12.8%,从机械与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两项主要出口看,其出口量占到全球出口贸易量的19.2%,故而“对中国依赖”被视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威胁。近两年来,在贸易战氛围下,中美脱钩迹象频现,疫情冲击将加速这一过程。

疫情之下,加快供应链回迁,实现包括供应链独立、制造业独立在内的“美国全方位独立”正成为美国重要战略选项。3月27日,美国联邦政府紧急启动《国防生产法案》力保战略物资生产本土化。美国白宫正计划推动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政策,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美国的成本埋单。抛开美国政府的一些“人为干扰”因素外,国家间战略互信减弱,全球化不同发展阶段演进的内在规律都是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本地化属性的重要因素。

无论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都在逐步完善本土产业链,以降低对进口中间投入品的依赖。全球贸易强度下滑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以占全球产出的比例衡量,2007年至2017年间,全球中间品贸易下降了5.1个百分点。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不断推出“再工业化战略”,特别是近几年,从“美国优先”战略到德国“工业2030”战略等,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的进程加速,新兴经济体方面也是如此。以中国为例,近年来,由于中国产业结构不断成熟,以及迅速向产业链的上游升级,中国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依赖程度降低。

当前,全球有三大生产中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分别是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为核心的北美板块,以德国、法国、荷兰和意大利为核心的欧盟板块,以及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核心的东亚板块。而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早已与全球深度融合,但从关联度看,中国对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生产活动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计算机电子光学门类最为突出。全球制造业产出的50%以上来自亚洲,数据显示,2019年亚洲制造业GDP超过7.1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为4.1万亿美元,占亚洲的58.3%;日本为1万亿美元,占比为14.7%;韩国为5000亿美元,占比为6.3%。

新冠肺炎疫情将加速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区域分工将会加速替代全球分工,一些超大型的区域贸易安排,如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日欧EPA(经济伙伴关系协定)、USMCA(美墨加贸易协定)等的签署和落地会进一步强化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板块的区域化属性,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一个多中心的全球化分工格局,一个转型中的经济全球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