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茉楠
全球价值链重构将引领新型全球化发展
■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茉楠
近日,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宣称,一些美国的贸易伙伴用从美国身上赚的钱,购买美国的公司和技术,降低了美国竞争力,美国要重新夺回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领导地位,扭转制造业劳动力数量下滑的趋势。然而,在特朗普政府高举“逆全球化主义”背景下美国真的能够重新掌控全球价值链吗?
纳瓦罗很可能开错了“药方”,而没有“对症下药”。不得不强调的是,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全球化深度整合的重要标志和必然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制造业跨国投资、技术合作、合同制造等大大推动了生产全球化,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和内部生产网络的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在生产、制造、流通领域的突出表现,全球价值链基础也由此形成。
本世纪以来,国际分工越来越表现为相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和相同产品内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环节之间的多层次分工,甚至演进为以产品内部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从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
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全球市场需求极度低迷,模块化产业布局基本完成,跨国公司回归本土趋势导致,发达国家投资回流、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重组,全球经济“碎片化”对传统全球价值链产生割裂,全球生产缺口持续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拉动效应减弱。因此,正如纳瓦罗所言,美国若要重新掌控全球价值链需要的是进一步开放市场,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而不是依靠“回归本土”、“美国优先”的策略来隔离全球价值链。唯有推动全球价值链重建,以及生产性要素的自由流动才有助于全球新的贸易创造。
未来全球价值链革命必将引发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全球价值链和贸易深入融合的结果之一是在全球贸易中,中间产品的贸易份额超过最终产品的贸易份额。基于这样新型全球化的背景,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面向全球价值链的国际贸易治理新框架来促进全球贸易的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为世界各国开辟了促进增长、提高竞争力和创造就业的前景,是理解“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而全新视角。然而,近几年来,出现了具有排他性质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分离主义在内的“逆全球化”、甚至是“去全球化”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合作,也导致全球贸易增长遇阻。但全球化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以新一轮技术革命、数字革命为代表的产业重组和全球价值链重构,正在为新一轮全球化发展积聚新力量和新动能。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包括亚太区域在内的全球经贸格局正在步入框架重构的阶段。在特朗普重新将美国带回一个孤立主义、保护主义和强调本土主义的背景下,摩擦、冲突、碰撞将会前所未有,这对于积极倡导“全球化”,主张构建“包容性”全球价值链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挑战,但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中国需要以全球价值链重构为契机全面提升国家的产业结构竞争力,也需要更好地贡献治理理念和治理规则这样的“公共产品”来创造新的全球化净收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