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文/李希文 刘传书
敢为人先的精神将怎样引领一座城?勇立潮头的激情又能带来何种蜕变?
在深圳经济特区的西北部,曾经有一片不太起眼的土地——光明,荒凉、偏僻一度刻印在人们对它的记忆标签里,农场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它的别称。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彻底激活了这片土地。在浩浩荡荡的征程中,科学的光芒又为它照亮一条康庄大道,踏实奋进的干事创业者正将这座科学之城带向世界一流的高度。人们期待的深圳北部中心逐渐成形。
从深圳市民中心出发,驱车1小时左右,驶出龙大高速,便来到了光明区。站在高速出口附近的地铁6号线凤凰城站放眼望去,崭新的高楼、宽阔的道路、盎然的绿意,无不释放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气息。
“曾经,光明区内遍布的是奶牛场、养猪场、养鸽场、糖厂,到处弥漫着封闭落后气息。”88岁的光明农场首任党委书记梁鉴时感慨道。
2007年成为深圳首个功能区、2018年成立行政区、2020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在过去的40年里,光明区以时不待我的先锋意识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从边郊逐渐走向了舞台中心。
沿着光侨路行走后拐进永创路,记者来到了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现场。彼时,塔吊、起重机正有序作业,建设工人来回穿梭,现场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
光明区建筑工务署项目主管工程师彭虎年告诉记者,光明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启动区土建工程用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项目主要包括脑解析与脑模拟大科学装置平台、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平台,建设内容为大科学实验装置及操作平台,以及科研办公、会议等相关配套设施。五栋大楼有望今年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伴随着一系列政策利好的落地,光明人以特区人的担当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让特区成立之初的那种干事创业热情在这里延续。全区上下22天完成科学城启动区1.82平方公里土地整备签约,25天完成光明中心区楼村片区2.3平方公里土地整备签约,26天完成大科学装置核心区(公明辖区)3.05平方公里土地整备签约。
随着科学城空间规划的正式发布,建设的步伐更快了。光明发改局负责人介绍,核心区今年的建设项目已有6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了1400亿元。
催人奋进的发展态势,让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向光明集聚。着眼生命科学前言攻关的深圳湾实验室已正式迁入位于光明区高科国际创新中心的过渡场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明确落户光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光明科学城大数据中心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正加紧完善项目方案……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竞争向基础研究竞争前移。光明科学城正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去解决目前面临的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创新平台、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主引擎”。
当前,光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约有1200家,经济增长“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进”的动力进一步增强。
走访企业时,记者注意到,随着区域定位的变化,光明的产业结构也正在重塑,以智能产业、生命科学产业、新材料产业及特色服务产业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现。
光明发改局负责人介绍,《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已明确,光明将建成全球知名的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
“我们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沿,以人工智能为头部引领,强化新型显示产业优势,布局新一代通信与网络、柔性电子;引领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升优势材料创新研发及工艺水平,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需求,推动先进战略材料的研发和规模应用;高端发展生命科学产业,不断提升生物医药领域原始创新和临床试验能力,推动科研成果快速就地转化,吸引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协同推动光明区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提升发展特色服务业,充分发挥科学、文化、生态优势,全面激发创新创意活力,集聚一批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旅游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品质化发展。”该负责人解释道。
为强化创新资源与产业互动共融,光明结合地理空间格局特点,正在构筑“一廊(龙大科技创新发展走廊)、三区(科技创新区、成果转化区、产业发展区)、五集群(原始创新集群、科技服务集群、智能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总体产业空间。
钟表产业、内衣产业、模具产业是光明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新形式下该如何发展?光明已描绘清晰路径:依托光明科学城建设“沿途下蛋”形成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发展。
“我们将发展多功能智能钟表,向高性能钟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业延伸。”一位钟表企业负责人说。
内衣企业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将从代工贴牌生产型企业向自主品牌型企业转变,向文化创意和时尚产业转型发展,利用科学城大数据中心等采集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全面提高企业销售能力。
产业要发展,营商环境至关重要。光明区聚焦空间、人才、资金等核心要素,制定完善了政策体系,对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光明在全市率先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57条措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36条等一批政策措施,并推出落实三级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光明区工信局负责介绍道。
瞄准审批时间偏长、跑动次数多、填报材料多等痛点,光明区通过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扎实推进企业登记“秒批”改革,成为全国率先实现个体户和企业两类商事主体“秒批”的地区。
发展思路清了,企业服务工作做好了,光明这个深圳“经济蓄水池”活力四射。
光明区山水资源得天独厚,有深圳“绿肺”之美誉。这些年来,光明以特区人的担当持续做好山水文章,建设公园之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高。
踏上大顶岭公园绿道,记者的感受最为深刻。这里融合山、湖、田、林等优势景观资源,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集生态健康、创意与科技环保于一体的新型绿道。站在浮桥观景台的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这里远可眺望蓝天白云,近可细赏绿树芳草,已是深圳周边市民的“网红打卡点”。
今年光明还将新建续建运动森林公园等41个公园,年底全区公园总数将达到254个。
不仅绿多了,光明区内的黑臭水体也已全部实现“长制久清”。在茅洲河一级支流鹅颈水处,河水潺潺,两岸鲜花绽放,芬芳扑鼻,颇具田园诗意,市民将其当成了休闲好去处。
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更是让幸福之城初显魅力。
家住光明大第小区的颜女士有一位6岁的小孩。她告诉记者,今年秋季,每个社区的适龄儿童、少年,至少有两所公办学校可供选择申请。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仅满足于学位数量的增加。这些年,光明不断引进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学位覆盖面。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小学(光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等教育机构相继落地。此外,光明区今年还积极引进全市排名靠前的幼教集团,并加大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力度,大力提升全区教育质量。
光明的卫生医疗体系也更加健全了。深圳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中山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弥补了区内医疗短板;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主体工程加快建设;光明区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全区社康中心总数达到44家……
在光明区观光路东北侧,记者看到,占地面积3.79万平方米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气势恢宏、风格独特,内有演艺中心、文化综合中心、图书馆、美术馆及规划展览馆五个功能区。光明市民即将拥有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中心一旁的深圳地铁6号线开通在即,市民将告别“无地铁”的时代,出入市区内外更加便捷。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加快了发展的节奏,奋进的脚步给人民带来了福祉。
如今的光明,翻天覆地日日新,楼房新居遍地花,科技发展业兴旺,道路宽广路路通,春风吹暖大地绿,幸福生活人人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