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甘汁园:小糖粒中的大格局

时间:2024-04-25

宦菁

从1998年首创功能糖产品,开创功能糖行业,到2012年市场覆盖全国,再到2015年“双碳白糖”产品横空出世,始创于1987年的甘汁园正成为中国食糖的领导品牌,引领整个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在南京甘汁园糖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甘汁园)的总部门口,有这样一行字:一群人,一句话,一辈子,一件事。话语朴实却别有深意——二十多年来,面对各种多元化的机会,甘汁园始终初心不改,一直在食糖领域深耕。“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踏踏实实做好。”南京甘汁园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智全说。

从1998年首创功能糖产品,开创功能糖行业,到2012年市场覆盖全国,再到2015年“双碳白糖”产品横空出世,始创于1987年的甘汁园正成为中国食糖的领导品牌,引领整个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开辟功能糖赛道

“1987年,父亲创办了甘汁园的前身——盐城阜宁华丰食品厂,经过多年的发展,甘汁园品牌应运而生,迁址南京,开启了新的发展纪元。”说起甘汁园的历史,蔡智全话语中满是敬意和自豪。

1998年,甘汁园的创始人蔡铁华从一位老中医那里获得《千金方》《汤头赋》两本书。在深入地阅读后,他发现书里许多验方中都有红糖、冰糖的身影。“父亲又从医药典籍《本草纲目》中,翻阅到‘砂糖(红糖)和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恶露’‘冰糖入肺、胃经,具有止咳润肺、和胃的效果’。”蔡智全说。

这个发现,给了蔡铁华一个大胆的创意——把大众食糖功能化,开发功能性食糖。他根据上面几种书中的记载,迅速与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的食品专家合作,进一步研究了老姜、红枣、葱白、紫苏、胡椒等多种药食同源食物的药用价值,开发出“姜汁红糖”“益母红糖”“大枣红糖”“梨汁冰糖”“菊花冰糖”等功能糖产品。

尽管在当时受限于工厂规模和市场推广预算,功能糖产品并未形成足够的市场影响力,但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用心制成的好产品总有被市场认可的一天。2002年,全国糖酒会上半个摊位给了功能糖产品走出区域市场的机会。由于当时功能糖产品几乎是市场空白,甘汁园一下子打开了全国市场。

随着功能糖产品的普及与热卖,全国各地效仿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甘汁园开创的功能糖产业不断壮大。

小小白糖中的大乾坤

如果说功能糖这一创新让甘汁园打响了品牌,那么甘汁园继续着力研发的新产品则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2015年10月,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白糖产品——甘汁园“双碳白糖”。于消费者而言,除了包装上赫然而见的“双碳”外,这白糖与此前消费的产品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实际上却大有乾坤。

明代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就记载了炼制白糖的技术。季羡林先生所著的《蔗糖史》中直言:明代熬炼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由此可见,在制造白糖的过程中,脱色是一个关键步骤。没有脱色,就不可能有雪白的颜色。

20世纪以来,随着制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三种脱色工艺:亚硫酸法、单碳酸法和双碳酸法。亚硫酸法需要使用硫磺,因此,用该方法制得的白糖有一定二氧化硫残留;碳酸法工艺不使用硫磺,更符合健康要求;双碳酸法制得的白糖质量最好。从制造成本看,亚硫酸法成本较低,双碳酸法成本最高。因此,超市里销售的白糖,价格较低的大多是用亚硫酸法脱色而成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二氧化硫残留。但对“双碳白糖”,消费者完全无需担心安全隐患。

“双碳白糖”的介绍不过寥寥百字,但对甘汁园而言,这背后却是耗时五年、投入上千万元的艰苦研发。

时间拉回到2010年,那是白糖行业的“黄金年代”:白糖的消费需求日益上涨,大小糖企品牌百花齐放,中国白糖行业一片欣欣向荣。在这样繁荣的市场环境下,甘汁园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颇有前瞻性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的技术变革。

蔡智全回忆,当时的白糖产业虽然品牌众多,但整个市场较为杂乱,缺少行业巨头引领,消费者对于用糖的需求也因行业的停滞,而并未出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内制糖工艺也因缺乏动力而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

一直将“打造中国食糖领导品牌”作为愿景的甘汁园极富责任感地挑起了提升行业发展的担子,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发展。

彼时,双碳酸法技术虽然并不是行业内的“秘方”,但因为在国内并没有前例可循,上游制备市场也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设备,所以想要顺利生产出更为健康的“双碳糖”依然是长路漫漫,遥不可及。为此,蔡铁华率团队远赴日本与德国,参观、了解先进的机械设备,学习制糖技术,并希望将它们带回国。这个过程远比想象的困难且迂回。最终,甘汁园团队从先进设备入手,带回片段化的技术要领。

有了些许技术片段,如何落地又成了摆在甘汁园团队面前的大问题——不仅要完善技术,还要推动合作制糖企业与甘汁园共同更换先进设备和生产线。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当时的产能和市场都不错,完全没有必要花一大笔钱更换还不知何时能收回成本的设备。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蔡铁华找到一家位于华南地区的长期合作的制糖厂,甘汁园承诺在前期会为合作厂商的技术改革承担部分成本,并包销所有的“双碳糖”产品。为制糖厂减轻压力的同时,此举也为制糖厂增添了信心。

2015年10月,“双碳糖”在糖酒会上一炮而红,成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市场新宠。更为重要的是,甘汁园对技术的执着也在无形间推动了制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变革。

此后,甘汁园在新品创新和研发上不断投入,推出不同需求的糖產品。“比如为了满足人们对低卡路里需求而研发的阿蜜糖、木糖醇、赤藓糖醇等不断升级迭代的天然代糖产品;又比如为了满足现在人对烘焙的爱好需求推出的糖霜、液体糖等中高端糖产品。”蔡智全介绍道。

担负起提升产业发展的重任

“打造中国食糖领导品牌”,这既是品牌的定位,也透露出甘汁园早已将自己视为糖产业发展领头人与推动者的用心。

在散装糖按斤论两卖的年代,甘汁园便独树一帜推出包装好的高品质糖产品。品牌的意图不言而喻——推进食糖产业的消费革命,加快食糖消费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甘汁园自立标准,参照国外标准起草企业标准。2008年,全国制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现了甘汁园在食糖标准化建设方面的成绩,邀请蔡铁华为委员会专家委员,牵头或参与起草了姜汁红糖、红糖、绵白糖、白砂糖、黑糖、梨汁冰糖等40多个国家和行业标准,积极地推动了食糖的标准化建设。

在技术改造和数智化方面,甘汁园十年磨一剑,不断改进,实现了从手工到半自动化,再到全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行业内没有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对象,甘汁园就找到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的专家,合作探索。在自主立项、自主研发试验后,以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配备,食糖行业首个按GMP药品生产管理要求建设的30万级无菌车间问世。“新的技术与装备充分保证了甘汁园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蔡智全说。

人们渐渐将甘汁园当作品质象征,产品背后的巨大投入和付出却鲜为人知。“研发过程中生产出的装备,最后只有五分之一能够真正投入使用。”蔡智全介绍,由于根本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只能一点一点地抠技术要点。整个研发过程就是设计、尝试、失败,再调整设计、尝试、失败地循环,直至最后的成功。

锐意创新最终让甘汁园站在了行业的金字塔尖。截至2021年,甘汁园共获得国家各类专利40多项,产品连续十多年获得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颁发的国家质量优良奖,市场覆盖全国34个省区市。无论是传统大型商超,还是盒马鲜生、便利蜂、罗森等新零售便利店,乃至乡镇超市,都有甘汁园的身影。

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甘汁园实至名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