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巨人”茁壮成长

时间:2024-04-25

本刊编辑部

“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围绕建立梯度培育体系、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強精准化服务支撑等,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活力满满、干劲十足。

占比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总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中,那些在细分领域和行业中拥有绝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世界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我国超过3000万家中小企业中,这些优中选优的“小巨人”,主要分布在哪些省份、城市和行业?发展势头如何?从有关“小巨人”企业的翔实数据中,我们可一窥其蕴含的巨大能量与潜在的区域资本市场版图。

活力满满 干劲十足

2021年,围绕建立梯度培育体系、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强精准化服务支撑等,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活力满满、干劲十足。工信部统计显示,2021年上半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利润增速、从业人数、利润率等指标,均大幅高于全国监测样本企业。

2021年8月21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2930家企业上榜。自2019年以来,全国已累计公布三批、共4762家中小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从数量上看,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前两批的总和。从地域分布来看,第三批“小巨人”企业中,东、中、西部分别有1773家、746家、411家,占比分别为61%、25%、14%,与全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从所处行业看,超六成企业属工业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十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从融资角度看,不少“小巨人”已经借助资本市场为企业的发展供血。据华西证券研究所统计,在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共有311家在A股上市,且呈现盈利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研发投入高等特点。从行业分布看,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领域,其中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企业数量居前五位,分别达到82家、48家、37家、32家、23家,共计222家,占总数比重约71%。同时,3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均值为98.36亿元,百亿以下规模的公司占主导地位,整体市值规模较小;2021年第一季度整体毛利率为45.40%,整体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74%,均处于较高水平。

“小巨人”上市企业彰显科技实力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多扎根于制造业,深耕产业链的单一环节,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发明专利的数量及质量基本反映了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数量与质量并重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A股上市企业共有59276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7850件、实用新型专利26318件、外观设计专利5108件。2021年1-11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新增7890件申请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878件、实用新型专利3272件、外观设计专利740件,反映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科技成色。

从省市分布上来看,“小巨人”上市企业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省市专利总量排名前十名中,中东部占据了7名,尤其以江苏、广东、上海最多,专利总量分别为10396件、9192件、6680件。

沿海地区“小巨人”发展势头迅猛

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集中于华东地区,占所有企业总数的26.2%。华东地区包含了长三角,制造企业云集,是中国制造业兴起的代表。在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企业不断提升,向“小巨人”转型升级。

从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地域分布来看,按照工信部统计口径,若将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不计入本省数据,则上榜数量排名前六位省份依次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北京,均超过250家。其中,前两名浙江、江苏上榜企业数量仅相差3家,十分接近。其余4个省份均在250~270家之间,并与后续地区拉开一定差距。若加上计划单列市数据,各省份排名则有明显变化——“浙江+宁波”总数一骑绝尘,比第二名多出41家;“广东+深圳”总数超过江苏、山东,居全国第二;“山东+青岛”总数超过江苏,居全国第三;而江苏以285家企业数位列第四。

从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区域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城市在制造业方面的实力。据启信宝注册信息,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前六批名单中,浙江、山东、江苏强势领跑,分别达到149家、145家和122家,位列全国前三位。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达416家,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加上位居第四位的广东(85家),构成“单项冠军”第一梯队。

从产业分布来看,根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研究报告》,2016至2020年遴选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23个制造业大类。其中机械行业企业、电子信息行业、石化行业占比分别为35.6%、17.3%和15.8%。

未来一段时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还将备受关注。激烈角逐下,要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需要各地真正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越来越多的“鱼”游过来,则是助推城市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力度

浙江、山东和江苏等省份在“单项冠军”企业上亮眼的表现,与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分不开,也少不了“真金白银”的投入。

2017年初,江苏省提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计划,对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省级相关专项予以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并在政府采购和各项工程招标中对相关企业产品给予适当加分;山东省财政从2017年起,把“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奖励标准提高一倍,分别达到200万元、100万元,两年共安排激励资金4000万元。

这背后有着政府想以此为牵引、谋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考虑。

比如,浙江正在全力推进制造业“腾笼换鸟”,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被浙江省经信委视为“最佳实践”。此外,山东也将“单项冠军”视为驱动制造业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进的重要力量。

《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研究报告》显示,此前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利润率达7%~21%,远高于制造业3%~5%的平均水平。近三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21.9%,“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近3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为18.2%,分别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6.1倍和3.1倍。如此看来,“单项冠军”企业对制造业升级的拉动作用显然十分重要。

在政策的密集加码下,中国产业发展的蓝图已绘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