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蔡建明:做国家和军队需要的人

时间:2024-04-23

本刊记者 吴应清

蔡建明:做国家和军队需要的人

本刊记者 吴应清

从一名矿工到一名优秀战士,他说事在人为;从只想做一名好医生到放射医学和航海医学领军人物,他说天道酬勤;从一名普通科技人员到同行中脱颖而出的著名学者,他说敢为人先;年近花甲,壮心不已,他说要永攀新高;身为军人,肩负使命,他说一辈子要做国家和部队需要的人。他,就是本文主人公——蔡建明。

事在人为:从一名矿工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

1958~1962年,这段“中国大饥荒”的历史不知承载了那一代人多少“贫穷”记忆。而蔡建明就出生于那个年代,1958年3月9日,上海市闵行区鲁汇乡一个农民家庭。贫寒的家境,艰苦的条件,但这也让蔡建明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

他自幼酷爱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还经常被老师称为班上的“小骄傲”。1974年,高考制度还没有恢复,高中毕业后,蔡建明回乡务农,成了劳动积极分子。为了生计,1975年6月,蔡建明从上海郊区来到了山东当矿工,在一个工程指挥部动力车间当职工。同年年底,年满18岁的他,怀着为国防献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雄心壮志,从工厂应征入伍,在原济南军区27野战医院汽车班任司机。但即使这个时候,蔡建明也没有放弃学习,他一直在默默等待着机会,他坚信知识是有用的。他让父亲把以前的课本一本不落地邮寄到部队,即使在为领导当司机等车的空档,也总是书不离手,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学习,不停看书。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蔡建明的工作态度。在部队,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部队为他人服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了嘉奖。1977年,蔡建明获得了济南军区后勤第9分部汽车驾驶技能汇报表演第二名,被评为岗位练兵标兵。1978年6月,蔡建明光荣入党。入党后,他自觉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一个诚实的人,有理想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在工作中,他两次被评为院优秀党员并受到嘉奖。

从一名矿工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蔡建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证明了自己的态度,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天道酬勤:从“只想做一名好医生”成长为科研领军人物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79年7月,蔡建明以全院战士文化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院党委推荐参加部队高考,是所在分部11名推荐参加高考人员中唯一考取第二军医大学的佼佼者。在校期间,蔡建明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连续5年,他的各科成绩达到全优,总成绩名列前三甲,被评为“学习标兵”。而这时的蔡建明,还只是“想做一名好医生”,救死扶伤。

1984年,蔡建明以优异成绩留校,在放射医学教研室任教。1986年,他考取了放射医学教研室硕士研究生;1992年,考取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在教师工作岗位上,他勤勤垦垦,虚心好学,勇挑重担,在教学、科研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1990年,发生上海“6.25”严重辐射事故后,在其他人拒绝领导指派到最危险的钴-60辐照室工作时,他挺身而出接受挑战,主持钴-60辐照室的危险工作,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对辐照室进行全面整顿,建设性地开创了新局面,使之一跃成为上海市放射安全管理先进典型。

在教学方面,他坚持抓军事医学教学特色,带头承担各类授课任务,工作一丝不苟;教书育人并重,为人师表;善于学习、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方法,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个人。因教学授课质量好,1993年,蔡建明被评为学校“A级教员”;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005年,被评为总后勤部优秀教员;2011年,被评为第二军医大学“特级优秀教师”。

鉴于其教学科研成绩突出,1993年,蔡建明被第二军医大学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次年,他任放射医学教研室副主任,1996年任主任。在科室主任岗位上,他不辱使命,勇于创新,带领全室人员积极进行各项教学和科研改革。经过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教研室科研工作快速提升,承担了大批国家和军队的科研任务,攻克了一系列关键难题,获奖成果水平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I类新药证书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金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I类新药证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金奖是教研室历史上的突破。在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成绩的同时,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先后开展了防原医学“三材”改革、“三位一体”技能训练模式探索、创建舰艇辐射危害医学防护新课程等一系列教育研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全军电化教材一等奖、上海市教育研究三等奖、第二军医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他所领导的教研室也一跃成为学校的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先进科室、基层建设标兵单位、教学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等,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学科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放射医学由普通学科跻身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建设学科牵头人单位。作为学科带头人,蔡建明可谓废寝忘食,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从“只想做一名好医生”成长为医学领军人物,蔡建明并没有过多奢求,他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他相信天道酬勤。

不辱使命:一切为了国家和军队需要

1997年,蔡建明任海军医学系(海医系)副主任;2000年,任主任、党委副书记;同时兼任放射医学教研室主任。这期间,他和系党委一班人一起带领全系人员完成了上级赋予海医系的各项任务,在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承担部队重大任务等方面作出新了的贡献,开创了海医系全面建设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贴近战备抓教学,面向战场搞改革。”这是蔡建明坚持的理念。他以培养适应打赢现代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卫勤保障需要的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确立了“突出军海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着眼课堂效果,优化课程设计;严格教学管理,优化师资队伍;着重技能训练,优化教学条件”的教学总体思路,坚持“教为战、训为战”,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军事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蔡建明带领的海医系注重军事特色,把军事医学教学课堂延伸到部队,在东海舰队建立航海医学教学训练基地和“三防”医学教学训练基地,组织学员到部队进行现场教学,实现院校理论学习和部队实践的有机统一,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同时,蔡建明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培养,积极主动为部队培养急需人才,积极参加部队的战备训练和教育,为部队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真正做到了“部队战时有什么需要,教学就怎样搞”。

创新,是科研永恒的追求。蔡建明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根据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需求,制定了“重点加强航海医学研究,不断跟踪、引进和发展海军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着重研究解决若干个航海特殊环境和有关作战、训练带来的人体医学问题”的科研工作思路,确立了“科研为打赢”的指导思想和军事航海医学5大科研发展方向,一批又一批重要发明和实用性技术不断出现,打破大深度饱和潜水海上实训历史记录,填补我国放射增敏药的空白,揭示抗晕船海上适应性训练规律等,科研水平屡创新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一二等奖共10多项等标志性成果,被学校评为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机遇来之不易,抓住更不易。2000年和2001年,蔡建明在申报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和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的过程中,制定了“以海为主,靠特色取胜”的基本策略,选准航海医学学科作为主攻方向,确立建设项目和建设目标,组织全系专家教授积极参与,形成合力,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困难与问题,最终通过层层评选和激烈竞争,使该学科一举成为国家和军队重点建设学科,建成特色明显的教学科研平台,构筑国内一流的航海医学师资队伍,圆了历代海医人的梦想。

敢为人先:国际上首次发现分子氢抗辐射效应

谈到辐射,大家都不陌生。随着核与辐射技术在国民经济多个领域及军事上的普及应用,它们在极大造福人类的同时,对公众健康的不利影响也在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辐射影响也随处可见。核电站事故、放射源事故、职业照射事故等危害事件屡屡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触目惊心,电离辐射已成为环境中最可怕的有害因素之一,倍受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然而,在电离辐射危害防治领域,仍有诸多重大医学难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探索和创建电离辐射危害防治新技术,对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挽救伤病员生命极为重要,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战略意义。“做就做别人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这是蔡建明的科研态度,要敢于啃硬骨头。近10年来,蔡建明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围绕电离辐射危害防治尚未解决的多个重大医学问题开展了创新研究,站在国际制高点上,敢为人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重大难题。

创作需要灵感,科研同样也需要灵感。屠呦呦从中药学的灵感中偶然发现了似乎并不起眼的青蒿素,从而造福了全世界。但这看似轻易的发现背后,却经历了无数次反复实验。蔡建明和团队从民间传说、其他领域国际研究报道切入,到对数百种物质和化合物大量筛选研究,苦苦探寻,终于找到了关键物质——分子氢。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分子氢具有很好预防辐射危害的生物效应,惊奇地发现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分子氢”可通过选择性清除辐射诱导的有毒自由基、特别是羟自由基等作用途径,可有效防护机体造血系统、免疫系统、胃肠道系统、生殖系统,以及肝脏、心脏、肺脏、皮肤等重要组织器官;促进受全身损伤组织修复,保护造血干细胞、保护免疫细胞、保护精子、保护肝脏、保护胃肠道、保护皮肤组织等。创建了分子氢防治自由基相关疾病等多项新技术,显著提高了我国辐射危害防护技术水平,也推动了分子氢防病治病的科学发展。这一国际性的首创发现,其研究结果2011年被国际知名期刊Free Radical Res选为封面照片,2013年被美国NASA列为近年来国际辐射防护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发现,被引用在空间辐射防护中。同时,“电离辐射危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研的意义在于应用。为了把“高效无毒副作用的预防辐射技术”应用到实际,造福百姓,蔡建明团队与深圳智慧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联合研制出了一系列实用型高浓度分子氢水发生器——便携式抗辐射保健杯。这一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国际辐射防护界预防辐射危害的难题,提供了既能高效预防辐射危害又对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医学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通过案例表明,高浓度分子氢水对其他60多种自由基相关疾病也具有较好预防或治疗效果,也可用于脑中风、高血脂、老年痴呆、酒精中毒等疾病的预防保健,真正实现了军民两用,惠及大众,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

目前,分子氢预防辐射损伤新技术及便携式抗辐射保健杯,已在核应急医学救援人员、涉核部队、放射工作者以及部分辐射高风险场所推广应用,为特殊人群提供了高效、无毒的辐射防护新手段。高浓度分子氢水发生器也被用于其他一系列自由基相关疾病的健康保健,深受公众欢迎。

壮心不已:扬鞭奋蹄,勇攀新高

2009年年底,蔡建明任届期满,从海军医学系主任岗位专任一线专家教授,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继续辛勤耕耘,勇攀新高,在军事医学科研、执行重大军事任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又做出了较大成绩。

向国内外同行介绍辐射损伤防治最新研究成果

在军事医学研究中,蔡建明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系列报道TLR9、TLR4、分子氢等对核辐射损伤的防治作用,部分成果已在部队及国内相关单位推广使用。如研制的抗辐射富氢水发生器、艇内食品/水放射性快速检测仪等,深受欢迎。TLR9等治疗重症放射损伤、肺放射性纤维化的研究发现,为尚未有治疗良策的重症辐射伤病员带来生存希望,该研究成果被美国辐射研究协会主席和其他国外学者评为“是令人鼓舞的研究发现”,多家国外科研机构提出希望联合开展转化应用研究。独创的新型核污染伤员洗消系统、核应急医学救援新技术等,已经在福岛核事故、上海世博会、亚信峰会等重大行动中得到应用,成功处置了突发事件,确保了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得到上海市政府表彰。

在承担重大课题任务中,蔡建明再创新高,近10年获得资助总经费高达2亿9千多万元,主持全军“十二五”重大课题、上海市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等15项。尤其是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针对上海市核化生医学救援建设的不足和技术缺陷,提出了8个方面的创新性建设总体方案,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首肯,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被市政府列入第4轮公共卫生3年行动计划,获得2亿多万元课题经费。

作为国内核化生医学救援及放射医学领域知名专家,蔡建明在执行重大军事任务中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7年来,他以首席指导专家或技术顾问等身份参加7项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执行军事任务平均每年超过一个月,为部队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难题,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更为可喜的是,蔡建明探索和建立的国内特大城市军民联合应对核化生恐怖袭击医学救援的新模式,取得多项实用性研究成果。2015年,负责起草制定了国内首部城市军民联合核化生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及5个配套方案,已通过了专家最终评审,被上海市政府采用,即将颁布执行,填补了空白,对国内开展军民融合核化生医学救援起到重大示范作用。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蔡建明牵头成功申报了4个国家级或军队级重点实验室,争取到5000多万元实验室建设经费。作为航海医学和放射医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他承担了繁重的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任务,目前航海医学和放射医学学科70%以上的仪器设备,都是蔡建明近几年努力从总部和上海市争取到的,使单位的教学、科研、为军服务和人才培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教学中,蔡建明生动的授课方式,更是深受学员喜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每年都会指导部队开展军事医学训练,进行专题讲座等。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向深入发展,蔡建明主编、出版核化生医学防护等方面教材8部,其中编写的国内首部《城市核化生医学救援指南》在全国推广应用;《城市居民核化生防护常识》在指导天津化学品仓库大爆炸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3000册图书被送到救护人员手中,使救援人员及时得到科学帮助。此外,蔡建明还主编了《军事航海医学概论》《舰船辐射危害医学防护》《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知识百问》等著作,均为国内首创。

找准定位,做好本职工作;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相信事在人为,天道酬勤。蔡建明始终坚守着“国家的需要是一辈子的事业。”

专家简介:蔡建明,博士生导师,教授。曾任第二军医大学放射医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海军医学系副主任、主任。现为该校国家教育部航海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航海特殊环境医学防护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放射医学和航海医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辐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10多个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预防医学、放射医学和航海医学教学科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全军重大课题、上海市重大专项等30多项课题研究。在自由基相关疾病防治、辐射危害防护、肿瘤放射治疗、核化生医学救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科研领域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5项,在教学领域获军队育才奖银奖、总后勤部优秀教员等多项荣誉。并任第八届至第十届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委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