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毛大庆
近年来,人口红利枯竭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话题越来越热。从数据上看,中国的人口红利确实在下降,而基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中国经济,必将受到影响。站在当前的时间窗口上分析中国的人口问题,具有非常明确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人口结构性变化的角度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同时预测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模式和新技术的创新,又会产生“新的人口红利”,可能孕育出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模式,并可能产生更加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同时,与人口结构有密切关系的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人口红利下降不完全等于人口红利消失。这意味着人口结构或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发展将越来越转向为依托劳动力“质量”的发展。
因此,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和结构老化的趋势下,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劳动力质量,努力挖掘各年龄段人口潛能,将成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的关键,传统的人口红利将逐步转变为人才红利。
首先,要提高新增劳动力供给质量。加快完善国民教育体系,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其次,提高现有劳动力供给质量。比如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构建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加快推动传统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此外,当前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相比之前主要受人口、资源、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拉动的工业化进程,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能及创新型人才,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基于中国人口的现状,我国应加大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从教育和培训环节实现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更好结合,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着力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制度障碍,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挖掘劳动力供给潜能。另一方面,国家鼓励创新,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人口结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表现在流入流出差的数据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有少数的特大城市、超一线城市能够持续获得人口的流入,而大多数中小城市人口将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一些小型城市可能会出现净流出。
人口是发展的基础,没有人口基础,新设立区域的配套设施很难完善,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会变得更加不愿意去到这样的地方,而原来已经去到这个地方的人会更加倾向于回到城市中心。当一个城市的人口开始回归,我们会发现城市的发展会在某一个地方停下来,这时会形成城市边界。
随着城镇住房饱和度的临近,置业人群达到峰值,房地产发展方式不再可能只是通过增量扩张的方式发展。此时需要更多地从存量运营角度挖掘新的需求:一方面,需要调整已开发的用地和已建设的房屋用地规划、建设规划,重新发现它的新价值;另一方面,如何将功能布局进行重新调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为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而提出的。
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行一系列的包括教育制度、人才制度、创新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尽快向创新经济转变。房地产市场对于存量市场的挖掘和创新模式的探索,也成为破解人口红利枯竭问题的重要方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