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图书出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时间:2024-04-25

郭湘怡

在国民素质不断提升的新时代之下,图书出版业需要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既要以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不断提升图书质量,通过优秀的图书向国民传递正能量,发挥其社会效益,也要争取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发展,为国家经济贡献力量。

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

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即图书出版在社会上产生的非线性效果与利益。通俗点来说,就是图书出版要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要为我国社会文明进步、中华民族大团结做出重要贡献。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图书出版应该承担这一责任,也必须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社会中产生公众凝聚力

图书出版的文化作品如果足够优秀,就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社会大众心理,进而发挥其作用,将社会现有的资源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就算无法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也能够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共识与氛围,让社会大众对未来产生希望,当年的《论持久战》就是这种作用。

维持社会的动态稳定

社会是不断更新、不断向前发展的,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有新成员进入社会中。而在社会补充新成员的时候,图书出版可以将上一代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技巧记录下来,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下一代,让新成员可以更好、更快速地完成社会化,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为社会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增强民众适应能力

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民众难免会因为内外环境变化,对心理和生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阅读好的文化作品,能够帮助民众理解当下变化的原因,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以更好的准备去适应新的变化,做到缓解本身的压力,提前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所以图书出版应该尽量提供好的文化作品,传达正面信息,而不是推广那些消极厌世的作品,让民众对社会、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

协调整合

社会的大环境中包含了各个部分,它们的发展意义与发展的方向各不相同。总体来说,都是为了推进社会向前发展。但其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可能会对社会发展造成阻碍,甚至让社会倒退。而图书出版提供的文化作品,能够凭借其产生的正面作用,维护各个部分的协调发展,并形成统一的力量。当社会面临重大变故时,进行有效的应对。

图书出版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图书出版企业应为长久考虑

在文化作品出版的过程中,图书出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出版社的编辑都会发挥重大作用。而这两者都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怎么影响文化作品的出版,都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图书出版企业考虑的是品牌形象能否树立、发行渠道能否得到扩张、图书作品的销量能否大卖,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社会某个阶段的猎奇心理和社会风气,会让一些存在不良社会导向的作品大受欢迎。

此时图书出版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盲目跟风,疯狂出版此类型的作品。猎奇心理只是暂时的,图书出版企业凭借其获得的利益也是短期的。真正应该做的是去寻找那些拥有正面导向作用,又能创造经济价值的作品。只有这些作品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为图书出版企业带来更加长远的利益。

出版社编辑坚守底线

出版社的编辑,无论是出版那些符合自己喜好的书籍,还是偏向于市场需求的热门书籍,他们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社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当诸多出版社编辑共同发挥作用时,就会对大众的心理形成一定影响。所以出版社编辑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在参与图书出版的过程中明白如何进行取舍与择优。

比如某位出版社编辑对于暴力恐怖类的图书作品十分热爱,当有此类型的作品出现在眼前时,编辑考虑的不是该作品符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自己会不会喜欢,而是要思考:如果作品流入市场中,让读者尤其是心智发育不完全的青少年看到,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图书出版还要避免成为资本的宣传工具。有些公司愿意花上大价钱,让出版社帮其出版介绍公司以及公司产品的图书。如果内容真实合理,这是可以接受并利于双方的事情,但在很多公司所要求出版的图书中,普遍存在夸大内容,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一旦有读者因为此类图书而上当受骗,生命财产受到了损害,那就是商业诈骗。所以对于此类图书,出版社编辑应该加大审核力度,更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能被高额的宣传费用蒙蔽眼睛。

图书出版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反映社会生产各个环节中,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而图书出版的经济效益,就是要做到产出大于投资,实现盈利。图书出版企业在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实现盈利目标,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所以图书出版绝对不能忽视经济效益的增长。就图书出版企业自身来讲,当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时,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也能为国家贡献更高的税收。

而从文化作品的角度来说,当图书出版能够获得经济效益时,图书出版企业就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以更高的要求、更完善的出版体系,出版更加符合广大人民需求的精神食粮。而进一步将图书出版上升到文化實力之后,图书出版企业提供的优质精神食粮越多,就能为我国的公益事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增强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文化实力。

图书出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以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服务人民的基本需求,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能够实现相互统一。虽然在两者的关系中,社会效益必须放在首位,但两者对于彼此都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一本书拥有极高的社会效益时,就会受到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图书的经济效益也会因此大幅度增长,从而帮助图书出版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比如当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为我国文化的输出做出了重要贡献,让国内民众大为振奋,很多人都蜂拥前往书店购买莫言的各种作品。

作品的大卖不仅为莫言提供了更多的收入,也让图书出版企业获得了巨额经济利益。而有一些教育意义重大的书籍,比如各种教材和科普文学,虽然它们的受众比较单一,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能够获得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图书出版企业也能够向相关部门申请补贴。不过实际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此类书籍虽然受众单一,但购买人数很多,即便是没有资金支持与出版补贴,图书出版企业也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所以政府支持也会更多地放在那些极少数社会效益虽然良好,但经济效益较差的文化作品中。对于此类文化作品的出版,图书出版企业很难获得盈利。但企业本身需要通过利益来不断运转,因此政府的支持就能够发挥作用,让他们得以坚持出版此类文化作品。当经济效益获得支持之后,此类作品所产生的正面作用,不仅能够发挥作品的社会效益,还能够让企业本身获得良好的业内声誉以及读者的广泛认可。

以社会效益为先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制定合理的社会效益标准

如何对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衡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知识界的各路学者、图书出版企业以及读者共同参与研究,从图书出版的政治导向,对社会的正面影响等方面来进行考虑。虽然很难做到具体量化,但也要尽量做到全面分析,其中比较适合的方法就是根据图书出版的不同类型来进行判断。比如大众类的读物可以通过图书的内容含义以及产品整体的发展来进行判断。而学术类的出版物,则要通过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出版的内容是否科学充实、创新能力是否足够强大来进行判断。当针对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标准越来越科学合理之后,就能够为图书出版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

提升图书出版的实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很多出版文化作品的社会效益都非常高,而且内容也相当充实。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读者很难理解其想要表达的含义,使得市场对于作品的反响比较平淡,从而使得图书出版企业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要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提升图书出版的能力。不仅要更好地解释文化作品的内容,还要针对目标群体进行投放。只有扩大阅读人群,才能让文化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大,并最终让全民认识到该文化作品的社会效益。到了那时,其经济效益就会得到提升,从而实现二者相互统一、共同发展的效果。

建设出版队伍

在市场中,文化作品同样是一个产品。而产品想要更受欢迎,就必须包装得更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会增加读者数量。因此就需要提升出版团队的能力,既要深入挖掘文化作品的内涵,也要将其外表包装得更有创意、更有吸引力。

結 语

社会一直在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也迎来了新时代和发展新常态,图书出版业则同样面临着更高的发展要求。只有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研究清楚,将具体的出版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全面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

(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