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段智芳
区域医疗协同管理可以帮助医院实现控制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多流统一”,帮助医院建立起拥有会计、预算、物流、绩效等多层次管理手段的管理决策系统。同时,帮助医院管理人员实现管理平台化,从资源利用的使用计划、控制协调、激励评价等方面入手,提高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率。作为医院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保证医院可以拥有良好的经济运行过程。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信息化发展初期阶段,能应用到区域医疗协同管理方面的信息技术还比较有限。同时,协同管理能力运用不佳也受到了当前宏观卫生政策的制约:1.由于财政权力集中程度高,办事分权过于敞开,导致了我国的区域医疗协同网络化进程和对其部门分工、结构整合的探索过程,在现行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下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管理难度增加,追责困难,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加了协同功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难度。2.我国医保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集中程度和筹资水平较低,卫生保健的费用主要依赖个人支付,而第三方购买者控制费用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效运行,医疗机构的部门分工和机构整合等必须利用补偿杠杆和成本控制手段进行优化的行为均不能顺利进行。在当前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引导民众在医疗保障方面合理消费,应当建立严格的社区首诊制和守门人制度。3.我国现行的补贴制度采用交叉补偿和按项目付费的方式,这种激励机制对设备、规模、技术要求程度变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机构间分工合作的热情降低。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演化和发展,组织成为人们完成复杂工作任务,不再冒险单打独斗的一种高效生产方式。通过组织,成员可以更好地完成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社会可以实现更高速的发展。所以,推动社会中协同组织模式的产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将医疗服务从家庭化转变为社会化,但是一家医疗机构的承担能力是有限的,其协同管理能力往往也成为了其医疗服务能力上限的限制条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医疗服务区域化成了医疗事业发展的共同命题,医疗协同管理在连续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只有这样,医疗服务的综合管理能力才会不断提高。这些需求要求医疗机构的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分工合作,促进组织融合,只有构建出服务成本低,合作效率高,服务能力强的医疗服务联合组织,医疗单位才能适应当今日益严峻的医疗服务压力。同时,在拥有基本组织作为框架的前提下,区域医疗服务网络作为现代医疗的一般管理手段应当更广泛地应用到组织当中,成为一种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服务要素
区域医疗协同作用主要受到服务管理、资金筹备、体制制度、支付方式等因素共同影响。在服务管理方面,协同网络应采取一体化服务模式,卫生服务则要求信息化管理。在卫生保健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各项因素也不断促进协同网络的分工与整合,对协同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重要作用。
组织要素
区域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加强组织内部控制能力,提高组织外部监管水平来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的基本要求。这需要地方行政单位的积极配合,及时转变或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实现医疗服务改革。当前的大环境下,世界上对于医疗服务协同网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了解也相对片面,为了更好地发挥协同网络的功能,组织应从网络模式和结构出发,以产业集群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环境的网络协同管理模型。
管理要素
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医疗服务水平较高的国家的研究成果,联系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完善区域医疗协同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是发展创新的主要着力点,是增加卫生服务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必要保证。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联系协同服务的真正内涵,从根本上把握医疗服务协同网络不同功能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模型的构建。
随着社会管理手段的不断多样化,我国的医疗单位将不断面临資源优化的新挑战,从低效向高效转变,进而提高利用效率。经营方式也要改变成地区服务模式,以向区域整体提供服务为长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国的管理体制要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也应随之改革,在此之上对应的保险制度支付方式也应不断完善,这些改革会不断促进国内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和分化整合。从短期的角度看,区域医疗协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进:1.医疗机构的整合要通过基层到高层进行专业化的紧密配合,以此可以促进改革步骤点面结合的全面发展,而公共卫生是改革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医院托管社区,以此为前提形成了整合医疗资源的特殊模式。同时,医疗机构自主化管理在机构法人化的前提下得到快速发展,医院的结构和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医院管理和基层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提高,可以使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增加其居民好感度和信任感,能有效提高基层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托管等方式,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层服务一体化改革起到促进作用。3.医院和基层服务之间可以分化出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中间体,如康复医院和长期护理中心等。4.增加培训力度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服务流程和诊疗手段,建立有严格标准的专项科室,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5.医院可以通过将卫生领域服务项目的计划投资延伸到服务人员绩效考核等细节来增加管理的协同能力,医院应多关注重点人群中常见的重大疾病项目和卫生领域的重点项目,通过这项策略,医院可以更好地实现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协同能力。6.目前世界上研究医疗服务协同网络主要局限在其服务、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性上,研究层面主要为协同网络的基本功能层面。在研究了协同组织的模式和功能后,以产业集群和企业经济理论为基础,我们发现在考虑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服务网络应当具有更高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应当建立对实践具有指示作用的区域医疗服务协同管理模型。为实现这一目的,我国的医疗机构和政府在工作职能方面应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加快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权的落实,实现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权的协同发展。
几十年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各自独有的政治文化传统为管理理念,不断实现初级保健制度的完善化,虽然各个国家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组织模式区域化和网络化是发展的大致趋势。初级保健集团(primary care groups,PCGs)或初级保健托拉斯(primary care trusts, PCTS)提供”,美国在医疗机构集团化基础上,发展出以社区保健为中心提供整体因区域医门协局管理模型研究性连续性服务的整体服务提供系统(intcgrated delivery system),如为特定区域服务的因区域医门协有管理线重研究。
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必须由受服务人亲身参与的服务活动,患者或受服务者接受服务的即时性决定了这项活动的区域化发展趋势,因为患者接受治疗往往需要就近寻找医疗单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医疗机构的设置原则要遵循15分钟内可步行到达的原则,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服务的外部化发展。所以,医疗机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很大程度影响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方便程度,能够更便捷地接受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果。大多数国家习惯采用地区医疗服务与地区行政服务统一管理的模式,在这种医疗管理体制下,资金链的供给和地方行政管理有直接的联系。为了实现区域单位更好的合作,社区服务开始逐步代替专科医疗服务,这是当前改革发展的良好开端。
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区近来也开始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探索。如上海市的编金医限集团、华山神经外(集装隆、南京鼓楼技院集团等都设有区域性医疗服务。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对区域医疗服务协同网络的深层研究,这对区域医疗协同管理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些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实际运用到医疗服务当中而进行不断完善,减少研究的局限性。由于研究过程的成本因素影响,区域医疗协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医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