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张云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类型,它是可再生且具有极高社会性和增值性的一种资源。本文对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宏观调控在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的实际作用,最后对资源配置环节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论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人力资源所代表的并不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更代表着劳动力所拥有的各项能力。对于企业和社会而言,人力资源能够为其提供发展和创新的动力。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人力资源配置也逐步走上了市场化道路,自愿流动性配置方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过,为保证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相应的宏观调控。
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连续开发性、内耗性、流动性、增值性、创造性和个体独立性的独特资源,与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有着极大区别。人力资源的配置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其实用价值,所以合理开展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十分必要,这将成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保障人力资源作用发挥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利益最大化的根本方法。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一直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存在直接关联,随着市场化经济环境的建设,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也逐步从计划性配置走向了市场化配置。所谓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就是以市场为基础推动现有人力资源的自愿流动配置,可为提高该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提供辅助。市场化配置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因行政强制性配置而导致的人力资源开发不完善问题,有效消除了计划性人力资源配置的弊端。人力资源市场具备及时反映人力资源供需情况的功能,可以为人力资源流动提供动态信息支持;而且人力资源供需关系会对薪酬体系设计和落实产生影响,能够有效保障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此外,基于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将基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作业,能够为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增强人力资源社会化程度和推动人力资源的高效率配置提供保障。
虽然,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能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益处,但若在人力资源配置环节给予过度自由,使其完全市场化,也会对人力资源的长远开发和利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至关重要,它将发挥着导向性、约束性作用,对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实现人力资源有序开发和配置十分有利。基于政府宏观调控,可有效规避因市场机制的内部缺陷而引发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问题,从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的有效性。在实际作业环节,依托于宏观调控将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无序转移问题、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问题、人力资源素质难以提升问题、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完善问题,将会为实现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宏观调控对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而言至关重要,但为了避免过度干预,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际需求以及当前的经济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状态,从适宜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合理且适度的宏观调控。为此,本文对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可行性宏观调控路径进行了分析。
加强立法与执法
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需要基于特定原则和方式开展,而法律则可以为规范宏观调控手段、范围和力度提供支持。在实践工作当中,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立法,从法治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进行有效干预,让宏观调控能够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当前,我国已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整肃劳动市场风气、构建良好就业环境和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极大帮助。但许多法律的出台年代较为久远,法条内容也相对陈旧,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需要。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构建与当代就业市场环境要求、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市场化经济环境运行状态相符的法律体系,从而保证立法执法类宏观调控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如今,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大量外来人力资源和归国人力资源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他们与本土人力资源存在诸多不同,在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宏观调控环节也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基于此,政府部门应该着力保证立法执法的针对性和管理的全面性,通过加强立法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质量。比如,针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现有情况,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仲裁、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和移民等方面加强立法,在宪法的指導下完善与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具中国特色、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法律在人力资源配置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
构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与平台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国内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以及人力资源信息交流平台,将成为提升人力资源市场规范性、服务性,保障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的有效方式。为此,政府部门需要通过构建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和信息平台的方式,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引导人力资源在可控、合理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流动。在实际作业环节,政府部门必须统筹规划,打破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观性、集权性困境,形成市场化人力资源配置局面,让人力资源市场格局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比如,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的人力资源大市场,强化人力资源的良性竞争;推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构建集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人力资源培训与测评于一体的人才市场化服务系统,从而保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功能完备。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基于宏观调控,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面信息管理引导和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应着力打造互动性强、时效性高且准确公开的人力资源信息平台,为推进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有序转移和科学管理做好充足准备。比如,基于互联网技术,加强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网络建设;拓展人力资源信息收发渠道;大力扶持智联招聘、BOSS直聘、58同城等企业发展,扩大人力资源信息的流通范围;建立多层次、多类型、覆盖城乡的一体化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建立全面覆盖的人力资源共享资源库,使全国范围内的人力资源都根据市场需求得到科学配置。
深化制度政策保障
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格局的建立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无法脱离国家制度的管控,因此深化制度与政策保障同样应该成为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宏观调控的有效路径。市场机制的融入,打破了人力资源配置环节单向选择局面,使得我国进入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在此情况下,虽然提升了劳动力的自主选择权,但也引发了新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在外力冲击下极容易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和失业率上升,甚至会因此引发社会问题。为此,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宏观调控保障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从而让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更具科学性。比如,建立层次、形式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制度保障和政策倾斜;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就业管理机制与就业结构;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打造符合人力资源配置要求的工资管理体系等。
总之,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可以发挥规范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和高效性的作用,将会为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发展提供辅助。现阶段,针对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政府部门可基于加强立法、构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信息平台和深化制度政策保障等方面有效开展宏观调控。
(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平.人力资源市场化流动配置的创新推动——基于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探索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20(21):6-8.
[2]梁林,赵玉帛,朱叶珊,等.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时空格局、演变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03):1-12.
[3]张新岭,孙友然,刘小群.新时代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宏观人力资源管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生产力研究,2020(01):8-11+16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