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4-04-25

郑铮

近些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发突出。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切入点,针对其创新发展策略进行初步研讨与分析,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自2019年起,我国为全面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阻碍,以政策角度全面推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农业发展倾斜。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在完善与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农村金融始终是整个金融行业的薄弱节点,其整体体系建设不够充分,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自身在新农村建设过程所应起到的作用。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实践

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步涵盖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当前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也直接体现出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所呈现的形态与特征,在此环境下,农村经济发展在金融服务层面的需求愈发迫切,其服务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层面。我国当前所实施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计划,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有效指引与规划,更需要各类农村金融服务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并以此来推动农村金融信贷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创新。

政府保障或第三方担保模式

我国农村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到信息因素与抵押物因素的限制,银行自身在发放贷款过程中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这也导致农业农村发展过程出现贷款难、贷款贵等众多问题。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度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从这一角度分析,农村金融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我国所实施的农村土地改革与产业化发展工作,极大保障了农民自身的财产权益,而这一权益的有效保护,让农村银行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如今,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以政府保障或第三方担保为核心支撑点,原本需要银行承担的各项风险被有效削减,并形成风险分担与利益分享的总体运行规则。

产业链融资模式

产业链融资模式是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以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为驱动力的全新金融服务手段,其可对农业生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效的保护,并针对性开展捆绑式信贷服务,依托产业链一体化所带来的模式与经济优势,将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作为核心支撑点,向依附于产业链生存的农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这种以龙头企业与产业链的融资模式可有效削减银行与贷款主体之间所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等现象,并将风险分担,进而形成有效控制,避免出现坏账、烂账等问题。

权益抵押模式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工作與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以及宅基地的权益归属更为明确,农户自身的财产权益得到全面保护,而也为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发展层面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农户可将自身对土地的承包权与经营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等作为金融服务的抵押物,银行对这些抵押物实际经济价值进行有效判断,进而快速完成贷款业务。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农村经济体系与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从政策角度,降低农村金融服务发展门槛,各类发展模式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但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依旧受到多种因素困扰,其自身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带来巨大制约效果。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自身的不均衡

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政策帮助下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从金融服务自身角度分析,其健全性与完备性依旧存在众多难点,并且,相关银行在金融机构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失衡。首先,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种类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乡镇地区的各类金融服务网点没有与农村各类银行形成有效互动,农户自身对各类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缺少正确的了解与认知,对于农业生产过程未能带来有效的资金帮助与扶持。此外,我国农村区域极为广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巨大,进而形成地域失衡现象,不同地区金融机构分布十分散乱,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其金融机构服务网点数量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与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

长久以来,我国农村地区一直都是金融服务发展的薄弱环节,而农村所存在的各类社会要素与自然环境特点,也同样对金融服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本,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户自身对金融服务认知度不足,多数农户对于银行的理解,依旧停留在存取款功能层面,而这一现象也让农村信贷发展受到很大干扰。此外,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等现象,金融服务体系自身也没有在风险保障与风险防范层面做出必要的规划与调整,而这也让金融服务机构自身需要承担巨大的发展风险,金融服务发展所产生的成本难以控制,同时也大幅度削减农户自身对金融机构的信赖。

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与金融需求匹配层面存在巨大欠缺

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如果单纯依靠政府拨款,那么不仅不会起到良好的引导效能,也同样会给下一阶段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高质量金融服务予以充分支持。但是,我国在农村农业金融服务发展层面,尤其是在农户的金融贷款支持层面,需严格按照当前金融服务发展章程,充分利用各类抵押物,避免服务过程出现信息不对等的现象。如今,我国农村地区所推广的金融产业与相关服务供给,在与金融需求进行匹配过程中,往往会因大量复杂的审核流程带陷入困局。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对策

全面深化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策略

针对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各地区行业工作者需要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以及农村空间结构特点,全面推动年农村金融改革总体规划与布局。首先,政府部门需要针对自身所发布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进度审核,利用政府拨款,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与网点的分布密度,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将自身的服务与产业优势,加快自身服务效能在农业农村发展层面的倾斜,提高各类金融服务产品对农村区域的覆盖率,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所存在的困局。此外,金融机构自身也要彻底舍弃传统服务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村镇银行与各类金融机构的互助能力,拓展金融服务的资金需求来源渠道。

强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高农村金融发展的供需平衡

政府相关部门可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区域内金融服务相关的各类资料与数据全面透明化,并将这些金融服务与利益主体合作者进行有效整合,并形成金融大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避免不同农业发展过程所存在的信贷需求与规律。此外,政府可与地方三方机构进行合作,针对区域农业发展特点以及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出台更具应用价值的信贷产品,并大胆尝试各类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减少金融服务发展过程所存在的风险。农村金融服务产品需体现产业的差异化,并通过不同的产业,实现与农户的有效沟通,真正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实际金融需求。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健全机制,强化农村金融抗风险能力

首先,为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形成有效整合,政府可协同地方金融机构,建立更為完善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与信贷担保机制,以政府为核心支撑点,构件更为完善且和谐的农村信贷担保风险补偿体系,降低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并强化金融机构自身对农村信贷市场的认可。政府可利用政策手段,协同金融服务机构,针对性出台各类金融产品,并全面落实农村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农户信用建档工作与农村信用评定工作,让个人信用成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强化信用风险意识,削减农村金融风险。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农业金融服务发展是新时期社会体系对金融解结构的认可,现如今,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依旧存在众多难点与问题,相关机制与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而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过程中做好规划与引导,减少信息不对等现象,并尽可能避免金融服务风险。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春辉.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 106-107.

[2]丁志国.规范发展合作金融,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模式[A].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C].: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2019:10.

[3]张鹏,王欣.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策略[J].大众投资指南,2017(11):42.

[4]张永梅.创新发展视野下“信贷+保险”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7(09):104-1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