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伴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东西部高职教育协同发展也要立足深化区域合作,为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提供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最终实现东西部产业互补、人力资源互动、技术观念互通,高职教育协同发展。随着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梯度转移的加速,西部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这些人才主要应由当地高职院校培养,这为西部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助推东西部高职院校开展对接与合作。
国家产业战略规划要求东西部高职教育开展协同发展
党和政府把十分重视区域经济协调统筹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政策性伟大布局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改变了完全按行政区制定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发展理念,使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指标更加科学,体现了长远的战略思维,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因此说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成为东西部高职院校对接与合作的宏观环境。
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健全合作机制,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只有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的长期稳定,才能推动东西部协作持续发力,最终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东西部高职教育开展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增强,从各区域GDP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来看,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區域地区占比分别为52.56%、20.97%、19.98%、6.48%。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西部高职教育有了较大发展,2020年随着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中国区域发展结构正逐步由差别化向均衡化转变,但由于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所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充分问题,使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得到释放并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样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要议题。
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促使东西部高职教育开展协同发展
教育与人才培养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石,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需要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的支撑,而各地区只有重视教育事业,才能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西部高职教育要实现发展突破,必须学习借鉴优秀高职院校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模式和经验,走合作办学之路,明确西部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理念,提高办学实力,优化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东部高职院校而言,与西部院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东西部高职协同发展宣传存在认识偏差
一些学校由于对于国家产业调整战略布局认识不足,加之地方保护主义意识的存在,合作办学上出现领导层面意愿强而教师层面意愿弱。通过发放问卷以及教师的访谈发现,约占56.7%教师认为合作办学,东西部可以优势互补,通过加大宣传扩大招生生源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合作办学的学生各方面技能培养过程往往是被放在次要方面。学生及家长对合作办学的认识程度更加存在着偏差,西部学生很多都是冲着优惠的政策填报合作学校的,对于东西部合作办学的益处完全处于盲知状态。通过对合作办学的学生、家长及访谈中了解到,约占67.49%并不会主动选择合作办学的学校,可见可做办学的学校并不是学生和家长的首选,有时招生学校需要做大量解释和说明工作,才会选择填报。
由此可见,说明大部分学生并非由于自己的意愿而选择接受合作办学,关于东西部合作学校及政府更应真正关注学生、家长、教师各方面的真正诉求,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力度,使党和政府战略部署落地生根,惠民利民。
东西部高职协同发展存在专业衔接困境
从目前东西部协作的高职院校来看,并没有做到全部专业的合作,只是开放部分专业。从专业开放的角度看,有的是热门专业,有的是优势专业,合作院校有着美好的初衷,一是希望通过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吸引更多的生源,二是更好地发挥东部地区的专业建设优势,更好地服务协作办学。 但在现实操作层面确实非常困难。由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知识储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协作办学的专业衔接存在着纸上计划与实施两张皮的情况。
西部学校学生到了协作办学的东部学校,发现所学专业知识在内容与进度有一定差异,如果是整班制的合作,可以通过调整计划和加开“小灶”进行补救,如果是插班学习的学生,势必形成学习障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专业学习进度,产生厌学甚至弃学,影响学生专业发展,无法真正实现双方学校协作办学的良好衔接。东西部协作办学初期,西部地区的学生愿意留在东部就业的学生占比高达78.73%,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推进,国家给予西部地区了更多扶持和优惠政策,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新成效,许多学生更愿意回到西部回到家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为此,东西部高职院校专业衔接的思路亟须拓展,细节亟须完善,应该更加契合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新要求。
东西部高职学生异地求学存在不适应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疆域跨度大,两地气候条件、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异地求学的学生需要有适应期。在办学实践中,大部分是西部学生到东部上学,而东部学生到西部地区大多数是短期访学。
西部的学生来到东部学习,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生活环境的陌生感,会使学生存在不适应性,气候差异,饮食差异,消费差异,都会使学生心生恋家情愫,有些民族地区的学生也会因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因异地求学形成心理隔阂;其次是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如果是整班制的协作办学,由于是一个地区过来的,班级内部交流和人际沟通尚可,但是如果是插班的学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交际障碍,东部地区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会使西部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方面也会存在自卑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是学习适应性问题。虽然学生求学欲望强烈,学习热情高涨,并为自己定了明确的目标,珍惜在东部地区学校学习的机会,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由于专业衔接问题,加之东西部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不同,学习进度不一致,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另外东西部教育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如西部学校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在教育教学上专业实践环节也比较薄弱,一些同学无法跟上学习的进度,会对学生心理形成挫败感,使学生无法专心学习。坚持以生为本,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异地求学环境,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是实现东西部协作办学的重要环节。
提升东西部高职教育协同发展认知
一是提升对产业转移这一国家战略的认知。产业转移是生产力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它可以优化生产力要素跨区域的投资与贸易活动,形成合理的区域合作和产业分工,最直接的体现是企业空间上的迁移活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产业转移遵循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实现,对促进转出地和承接地产业优化升级有着一定的帮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地有序推进产业转移,跨地区产业转移已成为统筹区域发展重要举措,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及产业极差为产业转移创造了机遇。
二是提升对职业教育与产业转移互动的认知。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带动的产业升级,我国已经布局了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规划。2019年国家补贴千亿资金助推职业技能提升,2020年高职百万扩招丰富高职生源,优化了高职教育的结构,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高职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機,也为国家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和了政策支持,有助于高职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服务和保障从产业转移到产业升级所需人力资源保障和教育智力支撑。
三是提升对东西部高职校协同发展的认知。东西部高职协同发展,实现合作办学教育共建,首先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通过教育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促进东西部教育事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同时也有益于提升国民素质,让西部地区的学生接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有序促进西部劳动力资源素质整体提高;再次一定程度地缓解东部地区生源不足的现实,通过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优化东西部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搭建高职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保障机制。东西部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要从政策、组织和人才等方面给予保障。首先是政策保障机制,对东西部协作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东西部协作政府层面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引领示范,主动研究规划,设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跨部门、跨行业联系制度,拓展职业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空间;其次是组织保障机制,东西部地区教育协同发展作为一项由政府推动项目,需要全方位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校企行四方联动的格局,通过遴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优秀企业,多元协同育人,共享教育资源,使之与产业转移相匹配,有效地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各项力量的整合作用。
第三是人才保障机制,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活跃要素,教育工作者东西部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具体参与者和实施者,东西部高职教育协同发展要实施有效的人才管理、激励和监督策略,奠定好东西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细化东西部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方案
一是创新多元合作办学模式。如“1+1+1”分段培养模式,即学生一年在西部学校学习,一年在东部学校学习,一年到企业实习(部分民族学生不太习惯东部生活,回西部实习)的形式。而“0+3”分段培养模式为西部负责招生,三年全在东部培养。依托行业,融入产业,服务企业,助力学业,引领创业,共建“融学、融业、融创”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明显提升了办学水平。
二是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形式的收费规定,给予一定的助学金给家庭困难的同学,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他们推荐就业,使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学院在奖、勤、助、贷、补、免等学生资助方面向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每年举行暖冬助学行动,为在库学生赠送棉被、帽子、手套等保暖用品,让学生感受冬日温情。同时,通过爱心传递小分队,赴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社区等地方进行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是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学院根据思想诉求、家庭环境、教育内容、工作专项等进行分类,一方面,配强西部合作班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专业进行有效指导,同时,精挑班主任助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常纺,帮助他们做好学业规划。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就业、创业竞赛等,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向全省专业性大赛输送比赛人才。学生在学校期间要考取普通话证、计算机证、职业技能证书等,为学生充分就业严把质量关。学校实行校企一体化的工程,积极与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一些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使他们既得到了一定的工资,贴补日常消费,又锻炼了工作的能力。
伴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东西部高职教育协同发展也要立足深化区域合作,为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提供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最终实现东西部产业互补、人力资源互动、技术观念互通,高职教育协同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思政课题(项目编号:DSZ201701)研究成果。]
(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蒋昌忠. 产业转移背景下江西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1).
[2] 王义. 东西部职业教育扶贫与产业转移协同推进策略分析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
[3] 秦锋祥. 适应产业结构与产业规划布局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10).
[4]糜红缨. 疫情背景下“零工经济”就业模式探索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