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李媛
本文针对健全和完善宏观审慎框架下金融业逆周期监管展开研究,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监管策略,以期能够减少金融业顺周期性监管可能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助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中正式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加入宏观审慎政策。不同于传统的微观审慎制度对单个金融机构稳健程度的关注与重视,宏观审慎政策是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监管的重要策略,通过逆周期监管的实施降低金融市场整体的顺周期波动,防止系统性风险的蔓延与传波,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险危机的影响,保障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基于宏观审慎框架下的金融业逆周期监管能够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夯实金融风险的防线,是新时代金融业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宏观审慎
宏观审慎政策最初的定义是维护金融安全及稳定的监管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率先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将银行监管划分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两个视角,并强调宏观审慎是围绕宏观经济发展及市场信息展开,对金融业、资本市场及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把握的策略与路径。2001年,国际清算银行进一步明确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的目的是降低金融市场可能的风险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有效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2016年,我国开始以宏观审计评估体系评估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随后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宏观审慎的地位,指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应形成“双支柱”金融业调控态势。
逆周期资本监管
2011年,我国颁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中强调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的必要性,并明确其预防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在2013年正式执行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认可。
总的来说,逆周期监管是跨周期的金融监管安排,监管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具有准确的前瞻性的预判能力,这对于宏观审慎监管意义重大,既可以防范经济上行时的资产泡沫化,也能够防止经济下行时的通货紧缩或经济萧条。
新时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实体经济遭到重挫,虚拟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理财意识不断提高,金融市场注入并焕发了新的生机,金融产品不断出现、金融创新不断加快,既激发了金融市场的潜能,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金融诈骗、违法交易等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损坏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最终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融监管的施行使得监管当局能够更依法依规地掌控整个市场的发展、监督金融机构的工作开展、规范金融业的发展进步,并最终助力国民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而且,金融监管能够平衡金融循序,营造更安全的市场环境,保障金融市场的平衡运作,引导新的资源注入金融市场并有序流动,保持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明确逆周期资本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逆周期资本监管实施的政策目标
逆周期资本监管实施的分别是增强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及降低银行体系顺周期性放大经济周期的影响。在增加逆周期资本储备时,这两个政策的目标是相同的,而逆周期资本储备释放时则会出现较明显的冲突。因为资本储备的释放在降低经济下行速度的同时,极易弱化银行体系抗风险的能力。这就要求金融监管当局控制储备资本释放的速度与频率,实现两个政策目标的平衡。
2.逆周期资本监管有效的主要条件
逆周期资本监管有效应当遵循的条件主要有:制定公开透明、简单明了的监管规则;监管执行成本可控;确定方便获取并执行的决策变量;针对经济上行期和经济下行期,科学调整逆周期资本的频度。
明确逆周期资本监管的主要指标
1.杠杆率
资本对表内外总资产的占比就是杠杆率,因其具有顺周期的特点成为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指标。严格控制杠杆率能够减少因金融机构无理性地放大头寸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并降低监管套利的概率。
2.前瞻性动态拨备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提前调高或降低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就是前瞻性动态拨备,动态拨备能够保证金融业在经济下行时有足够的储备资金,增强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3.逆周期资本缓存
对资本充足比例实施动态调整就是逆周期的审慎资本要求,保证经济上行阶段能够积累更多的资本缓冲,以提高经济下行时拥有足够的附属资本来抵抗可能的风险。
4.流动性指標
对不同的金融机构实施有差别的动态流动性监管,在经济下行时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指标,使其储备更多资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挤兑。
构建立体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1.有效控制资本要求
构建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不仅对资本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从资本监管顺周期的视角入手进行多层级的构建与优化,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资本充足率入手,加强对监管资本及风险加权资产的控制与监管,实现对资本要求的有效控制。
2.构建更具前瞻性的损失准备金计提制度
不良贷款余额与拨备覆盖率指标都具有极强的顺周期性,自身无法实现逆周期的调节,因此要构建更具前瞻性的损失准备金计提制度,以解决存在的顺周期问题。在经济上行时,金融业应当计提更多的拨备准备和资本,落实动态拨备政策,在经济下行时用多计提的资本对抗风险,实现“以丰补歉”,以逆周期调节减少因经济下行造成的信贷过度紧缩。
3.构建更有效的杠杆率监管机制
要对金融机构设置一定的杠杆率上限,防止因杠杆率过高导致信贷增长过快,从而引发明显的经济波动;要对金融业的杠杆率实施多样化、高标准的有效监管,并设置一定的缓冲期,使金融机构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箱
1.建立更完善的本金吸收损失机制
通过转股或减记的方式使银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将资本工具的本金部分用于吸收损失的现金或普通股,这就是本金吸收损失机制。该机制的实施有利于构建动态的监管资本调节机制,能够增强银行资本风险的全过程协调,平衡各投资者的利益关系。
2.科学选择并运用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要引进杠杆率、存款保险、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等相关监管工具,实现对金融体系“羊群效应”监管的同时,强化对金融机构脆弱性融资的监管力度;要限制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稳定货币的流动性,提前预防资产及融资流动性紧张情况的出现;重点识别及监测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资产,迅速识别可能存在高风险的资产的同时,加强对系统重要性资产的识别;要适当控制信贷违约互换等多种金融衍生品的产生与使用。
确保逆周期监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
1.确保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协调性
逆周期监管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脱离国家发展战略而单独实施,只有确保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协调性,对于不同金融机构实施针对性的监管,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确保与国家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金融业逆周期监管要求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之间保持畅通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实现逆周期监管与国家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并最终实现对金融业的宏观与微观监管的有效结合。实际上,央行在实施不同货币政策时同样会依托宏观审慎的视角对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性进行全面分析。
3.确保监管政策体系的协调性
2018年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成立了银保监会,并取消了其原承担的拟定金融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及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两项职责,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新格局。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各监管主体要实现互补协调,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科学监管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注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规则等相关政策体系的协调性,建立起科学稳固的金融监管体系,为经济运行构建安全网。
***总书记指出:“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金融业的开放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会进入我国,这些都要求尽快建立起更具科学性与有效性的金融业监管体制。相信随着金融業整体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业监管体系会不断完善,金融业会在服务社会、人民及实体经济的同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南昌工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