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钱玉娟
《时代》的提名词如此说到,“当任正非在1987年投资5600美元创建华为时,他并不是一位计算机奇才,然而,他的管理帮助华为成为了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公司,去年营收达到1070亿美元,客户遍及170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尖端智能机,华为还是5G领域的先锋,这项革命性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无人汽车和智慧工厂的发展”。
作为中国通讯市场上历经32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从最初以低价策略在跨国企业垄断下的市场“夹缝中”活下去,到将自研技术应用到产品升级,再“走出去”迈步海外市场与全球巨头们展开较量。
抛开任正非给华为的角色定位,外界认为华为就像一匹来自深圳的狼,在通讯行业里围猎捕食,狂奔突进,而任正非则是在其背后劈荆斩棘的那个人。
1987年,从部队转业、年过不惑的任正非,和三个朋友凑了2.1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坂田的一个破旧厂房里创立了华为。
32年过去,华为在2019年3月末发布的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全球销售收入7212亿元人民币。
从2.1万元到7212亿元,华为交出了一份令人震惊的答卷,如今的它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通信领域的“巨人”。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华为发展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背后,其“精神教父”——如今已入古稀之年的任正非,却鲜少露面镁光灯下。这个被《时代周刊》评价为“一个为了观念而战斗的硬汉”,却为了打消外界的顾虑,在今年罕见地面对中外媒体,“给18万员工和广大客户传递信心。”
创业:孤注一掷
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的朋友拜托任正非帮忙卖些设备,在这样几次“帮忙”后,任正非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时年43岁的他,在深圳坂田注册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并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因为风险小,又能靠差价获利,赚得了第一桶金。
就在任正非背着书包四处跑着卖设备的过程中,他敏感得发现了中國电信市场对程控交换机的需求及我国在这一技术上的空白,于是决定将所有精力集中于通信类业务,这也让华为日后要走的路子变得清晰。
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通讯设备大多依赖进口,国内通讯市场也基本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垄断,鲜有国内企业能和强大的跨国企业竞争抗衡。何况没有背景、资本和优势的民营企业华为了。
“我们活下来了。”在1992年的年终大会上,任正非泪流满面。这年华为营收虽突破了1亿元,但他高兴不起来。任正非意识到,从小企业和边远地区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了技术研发中,压根支撑不了华为去开拓市场。
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决定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自有程控交换技术的开发过程中。然而在1993年时,华为要自研数字交换机,加之当时的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半路出家,这样的技术策略在彼时简直就是孤注一掷,还会让华为的命运存在风险。
“华为在创业时期,没有资本,只有知本,华为的资本是靠知本积累起来的。”谈及自己能在电信行业走下来的原因,任正非认为“是因为无知”。毕竟,要进入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都高的通信产业,于彼时的华为而言,无异于一种冒险。
那一年,任正非在自研技术动员大会上面对全体员工如此说到, “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足见其决心及悲壮,好在最终的结果没让任正非失望。
年末时,华为自主研发的C&C08数字交换机面市,其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这让华为迅速占领了市场。
另外,任正非对跨国企业的产品布局进行审视,发现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富士通等国际巨头,几乎垄断了整个通讯市场,但主要以垄断城市通讯市场为主,反而对线路条件较差、利润低一些的农村市场不屑一顾,于是,在夹缝中寻找机遇的任正非,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发展路线,通过价格和服务优势进行突围,不仅在这一相对安全的市场获得了胜利,并让这些跨国企业在决定下探区域市场时难以为继。
也正是初创时期对技术研发的重视,让任正非提出了“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比例”的要求,并一直伴随华为的发展延续至今。
出海:独树一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任正非在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们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他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
任正非心里清楚,只有与国际一流对手在全球市场上拼杀,才是像华为这样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于是,华为的国际化探路,就在1997年时跌跌撞撞地开始了。
任正非深知,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华为与国际客户之间是完全陌生的。为了增进员工对国际客户的了解,他频繁组织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出国参观、考察,并斥巨资推出“东方丝绸之路”等品牌计划,增进华为在国际客户中的品牌认知。
“摸着石头过河”,华为迈出国际化的第一站是进入俄罗斯,一年不见起色,又转战南非、巴西、印度等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为判断上述国家的发展状态和商业环境与中国类似,却忽略了关税、成本需求、效率和政治等因素,狠狠地跌了跟头。
迫不得已,华为在国际化的探索上,也回归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先占领东南亚、非洲等主要市场,再向发达市场的客户吹响冲锋号,加速全球布局。
在内外两条路开拓市场的同时,华为也曾面临内忧外患。
时针拨回到2002年时,全球电信市场因为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而呈现萧条迹象。公开资料显示,彼时2G无线通信市场被国际巨头诺基亚等占据,尽管华为率先发布了3G产品,但配套的手机终端市场难以跟进,使得华为市场增长遭遇天花板。
“我们不尽快使产品全球覆盖,其实就是投资的浪费,机会的丧失。”在那时,任正非便强调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但他不喜欢称之为“国际化”。
原来,任正非觉得,国际化始终是站在中国向外探视。“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企业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他认为只有走向全球化,才能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经过23年的筹划布局,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拥有多个运营中心和资源中心。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昆曾将华为的国际化布局总结称为,过去常被分离的“全球化公司”和“本地化公司”两个概念正变得越来越统一。“华为的商业实践就是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整合全球最优资源,打造全球价值链,并帮助本地创造发挥出全球价值。”
当下:老骥伏枥
“山羊为了不被狮子吃掉,必须跑得比狮子快;狮子为了不饿肚子,必须比山羊跑得更快。”任正非经常引用上述比喻,来形容华为在应对国内外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扮演着“狮子”和“山羊”这样的双重角色,也正因如此,让华为可以稳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还不断拓展着全球化布局。
自今年1月中旬后,任正非面对中外媒体无不表达着自己及华为的信心,“世界离不开先进的华为技术。”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华为在其中陷入焦灼的竞争中。
在任正非看来,这对在5G专利方面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华为来说,是一个机遇。据其透露,华为经过长达3年在5G业务上的净投入之后,开始在2019年创造利润,而这也是华为的主要业务。
不过,在被问及关于华为在当前如何破局的问题时,任正非做出回应,“5G其实是被夸大了作用,同时,华为也是被夸大了名声。”一句话既道出了任正非的谦逊,同时意味着在推动中国5G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像华为这样的企业身上担负着的责任之重。
当下,正处于技术推动变革的时代,在众多商业巨无霸林立的市场上,居于行业之巅的华为,如何利用核心技术弯道超车,这个“巨人”在32年的蓬勃发展后,如何继续成长,不仅是有着18万员工的华为关心的问题,更是摆在已过古稀之年,仍旧老骥伏枥的任正非面前的一个待解命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