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游艺海情系版纳

时间:2024-04-25

于志学

张广志,生于北京,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文联九洲书画艺术研究会法人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级研修班导师、北京市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原副会长、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区县美术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北京市东城区文联副主席、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

张广志自幼喜爱中国画艺术,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大型展览并获奖。美术作品被中南海、全国人大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韶山纪念馆、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场馆收藏。并收入《中南海珍藏书画集》、《毛主席纪念堂珍藏画集》等近百部画集辞书。

中国五代后梁杰出大画家荆浩在《山水画诀》中说:“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何以为似?何以为真?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凡气传于华,遗于象。”张广志牢记一千多年前古人之告诫,在大自然中去“度物象”,观察生活,感受生活,通过“因惊其异,遍而赏之”,而“取其真”具像表现生活,把真情视为艺术美的生命。他在“气势相生”、“气质俱盛”的创作中找出“华”与“实”的不同;“华”即是美,即是神,“实”即是物,即是形;“实”是物的基础,是生命,“华”是物的精髓,是灵魂。他在“尽物之性”时,不“离形而空”,在“物之实”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概括转化为华、实一体的绘画语言符号,并达到“气传于华”的超越和形神的统一。

正因为张广志崇尚师法自然,他在表现版纳风情时,能够把握住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二个多月的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了版纳的村村寨寨,他通过混沌未开的原始、苍凉的土房、草屋的“實”的表象,经过自己心灵的统合和精神观照,采用象征性的、重感性和重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把民族风情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和谐、共存和发展的“华”的本质,生动、深刻地揭示出来。从版纳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和精神风貌反映和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应当承认张广志是位重视视觉语言的画家,他不同于那些把绘画主旨隐含在描绘的图象之内,简约、概括性的写意画家,他属于那种积极地、充分地调动一切绘画手段,讲究画面的精道与和谐,追求作品内在精神的充实与清新,力求深思熟虑地处理画面,有自己精致风格的画家。他不去追求作品的冲击力和夸张性,不是以强烈的剌激去兴奋读者的视神经,而是用一种温馨的气息,耐人寻味的遐想,细腻的情感和诗一般的水墨语言打动读者的心扉。通过他精心描绘的物体的纹理、质感,光泽和色彩的匠心独具,来达到他心目中建立的某种绘画观念,注入作品一种自然流露的审美情趣和唯美主义的韵致。

张广志十年来的创作历程,体现了他理想主义自我意识的追求和表现自然与生命的艺术根本内涵。在二十一世纪来临,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并不是要削弱和取缔民族文化,而是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特性和优势与世界文化“并流”,才能不被世界艺术大潮所淹灭。张广志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绘,无疑在东西文化相互并存、相互冲突、相互交流的艺术洪流中,恪守了一个当代艺术家的神圣职责,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他的作品蕴含着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中国艺术家心境与情感的写照,是在自然的“实”中再现了自然的“华”的典范,显示了张广志水墨艺术的独特与不凡之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