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直击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

时间:2024-04-25

早春3月, IT圈的头一桩盛事莫过于迎来IT界的“王牌盛会”——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在峰会迈进下一个十年的重要起点,本届峰会无论在内容精彩程度、话题聚焦深度、嘉宾阵容强度、创新亮点广度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

信息产业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再次强调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随着智能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不仅关乎国力,也深深影响着民生。

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于3月30-31日在深圳市五洲宾馆隆重举行,峰会响应时下未来通信、工业互联网、数字城市、金融科技等热门话题,并与行业大咖共议政策、齐商发展,筑梦我国信息产业创新实践之路。

大会围绕“IT新未来:5G与人工智能”主题展开,本届峰会参会嘉宾阵容强大,除了朱民、马化腾、邓中翰、李小加、吴鹰、郭为、余承东、丁健、刘二飞、王维嘉、曾强、李颖、田溯宁、王中军、Peter Vessenes等国内外行业领袖,青年领袖、国际领袖等新能量、新面孔也纷纷加入峰会“大家庭”。

峰会主题演讲嘉宾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美国第六资本创始合伙人Peter Vessenes担任。高端对话“5G时代:未来通信颠覆性创新”由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吴鹰主持,余承东、高宏亮、田溯宁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展开讨论;高端对话“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由数字中国联合会常务理事丁健主持,阎焱、于英涛、李小加、徐少春参与讨论。本届峰会设置了五场主题论坛,行业大佬围绕“万物互联新动力”、“工业互联网与强国未来”、“数字城市构筑未来生活”、“金融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人工智能的风口与挑战”等热门话题展开讨论,为热点把脉,厘清行业发展走向。

此外,本届峰会特别新增了青年领袖论坛、数字中国创业大赛,遇见下一个行业独角兽;同时,峰会的经典项目行业研究报告发布会也“玩”出新高度,带来“上帝视角”的一手行业资讯;峰会还将举办IT大讲堂,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和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陈振国担任主讲人,介绍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应用。

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同样关注到了创业群体,为了扶持这些有梦想、有能力、有价值观的“三有”青年创业者,峰会邀请各知名创投机构合伙人及创投大咖作为嘉宾,工业互联网、儿童教育、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以及新能源等领域创业项目将有机会在峰会现场展开路演,结出硕果。

本届峰会在往年信息行业报告发布会由国际国内的知名分析机构分别发布细分行业市场报告的基础上再度颠覆,首次采用分析师同台对话交流的形式,设立“分析师说”对话,从分析师的视角看待行业问题,窥见更多潜在趋势,让未来更加清晰可见,为企业提供重要信息决策支持。

走过十年岁月,峰会不见沧桑,反而愈添新意,历久弥新。2019年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非凡,对于峰会来说同样寓意深远。本文截稿时大会已圆满落幕,IT行业新十年正在开启。

非常荣幸再一次来到IT领袖峰会的现场,刚才前面的片子也介绍了,从2009年到现在,峰会已经开过了10届,今天是第11届。站在这个新十年的开创之年,我想说,未来IT对于深圳的意义会更加重要。

刚才几位领导的发言,也给我们加油鼓劲,带给了我们很多信心。这个月好消息有不断,第一个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也终于发布了,深圳在其中的定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个对于深圳的互联网与科技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机遇。腾讯希望抓住这个重要机遇,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积极推动“数字湾区”建设,助力打造“一小时智慧生活圈”,我们还通过举办论坛,推出湾区青年交流计划等,帮助大湾区融合创新。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大幅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而且针对大湾区高端人才的个税优惠政策也紧接着出来了。我想这些政策措施也都是大家期盼的,让我们非常振奋。

我们还注意到,今年报告里特别提到:“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回顾过去几年,2015年政府提出了“互联网+”,2017年开始谈“数字经济”,去年提到“数字中国”,今年又第一次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尽管每年提法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希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抓住“信息技术(IT)”这个最大的变量,推动各个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很多朋友记得,腾讯在去年9月宣布了新一轮的架构重组和战略升级。我们当时提出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也有朋友会问,“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是什么关系?其实,它们在英文里都是同一个表述。正如“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英文表述也一样。从历史来看,蒸汽机、电力不单单在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也对其他产业带来了深刻改变。今天,信息技术也会给我们带来同样深刻的影响。我们认为,工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但“产业互联网”还会更宽泛一些,能够囊括服务业、甚至农业的转型升级,也包括制造业的一些新变化。比如,很多大型车企借助互联网,开始涉足汽车租赁、智慧出行等领域,通过打通产业链,成为一个综合的服务提供商,而不是像过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企業。

下面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在5G和AI时代,产业互联网的一些发展趋势。

第一,在5G+AI“双核驱动”下,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门槛会不断降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腾讯一直专注做连接,我们希望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和服务,让万物互联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微信已经成为中国首个拥有10亿级用户的互联网产品,但连接人与人的极限,在全世界就是几十亿个节点。如果连接人和物,人与服务,节点规模将会增长到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量级。而5G和IPV6则顺应了万物互联这样的一个趋势,经过测试5G网络在每平方公里内能支持100万个设备同时联网,它还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我们可以把5G网络看做一把钥匙,它能够帮我们解锁原先难以数字化的现实场景,让数字技术以更小的颗粒度重塑现实世界。

比如在医疗领域,远程诊断、手术往往受限于网络带宽和时延。未来,偏远地区的患者,就可以通过5G网络,更便捷地获得远方专家的帮助。包括急救车在开往医院的途中,就可以利用5G网络,将患者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与医院进行远程同步,实现急救车与手术室的无缝连接。

未来,5G与AI会相辅相成,5G还能够帮助更多的AI应用落地,AI则可以让5G网络更加灵活、更高效的被人们使用。特别是边缘计算会变得更加重要。通过“超级大脑”,云、边、端会进一步协同起来,我们可以让让AI能力更好的融入万物互联的世界,帮助用户更多、更快、更便宜地,调用算力、数据与存储资源。

比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腾讯最近与运营商、交通部门合作,推出了车路协同的整体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路边的摄像头、车上的传感器以及部署在边缘计算平台的AI能力,识别出汽车、行人的位置与速度等信息,并实时发送给周边车辆。这能够有效地解决4G时代难以实现的“毫秒级低时延”,以及高精定位等问题,将大幅提升车辆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目前,腾讯与合作伙伴正在积极推动,边缘计算领域的开源,希望未来能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5G应用生态。

尽管我们看到5G将推动AR、VR技术走向成熟,并能够为4K高清视频、云游戏等产业带来发展空間,但是,我们仍然无法预知5G商用,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它很可能为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产业互联网。

第二,借助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从传统产业自己“单脚跳”,变为与互联网协作的“双腿跑”。几年前,我们提出“互联网+”,今天已经变成“+互联网”。 很多传统产业经历了从“触网”到“上云”,从尝试了解“消费互联网”,发展到主动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希望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

在新一轮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面前,各国都在寻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目前中国拥有超过八亿网民,98%的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用户接近六亿,这些数据远远超过了老牌工业强国。我们认为,中国传统产业需要充分借助,我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创新能力,打通消费端与供给端的有效连接(即C2B),帮助整个供应链更新迭代,能够对C端用户的需求变动,做出灵敏而精准的反应。这正是目前腾讯和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的方向。

工信部很早就提出“两化融合”,今天来看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制造业领域,我们的探索还处于初期。比如我们尝试在制造业质检这个最后环节引入了AI技。例如,深圳的面板制造企业华星光电,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之前雇用了大量的质检员。一般来说,质检员要培训3个月才能上岗,最熟练的质检员也要3秒才能检查一张图片,而且每天只能看数千张。很多人不愿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所以招工也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腾讯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华星光电提供了AI辅助检测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物联网采集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建模,并借助边缘计算对产品缺陷进行光学检测识别。这个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质检,不但时间减少为原来的百分之一,而且准确率还提高到了90%以上。

再比如,鞋业公司百丽2017年从港交所退市后,一直在苦练内功。一双鞋从原材料供应、设计制造,到门店决策、会员管理等流程,都可以纳入数字化管理。腾讯智慧零售团队与百丽合作,通过进店流量、顾客店内活动的热力图,我们可以帮助门店进行有效决策。目前,百丽还开始探索借助门店数据反馈,迅速对设计制造等环节进行调整。另外,腾讯在智慧零售领域也正在与台下张文中的多点等企业进行合作和探索。

第三,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正在融合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与网络安全是这个共同体的两大基石。过去几年,我们看到金融、零售、交通、政务、医疗等领域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逐渐深化。企业和政府进行数字化转型,经常问的问题是安不安全。过去的数据孤岛,大家感觉好像挺安全。今天联了网、上了云,实现了互联互通,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这是过去传统产业没有面对过的挑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司的经验和能力。目前腾讯拥有七个安全实验室,我们把安全视为自己的生命线。

例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我们的科恩安全实验室就曾发现特斯拉等网联汽车的多个高危安全漏洞。我们及时向车企报告了漏洞并协助修复,获得高度认可和嘉奖。再比如,今天的大量金融活动都发生在新的网络环境中,我们要持续、动态地对各种金融风险实现精准预警,就必须引入互联网基因,提高金融监管的“科技含量”。结合腾讯20年来与网络黑产斗智斗勇的经验和能力,腾讯和深圳市金融办合作部署的“灵鲲平台”, 目前正在针对非法集资、涉众金融风险等进行有效预警,让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保持并进。

产业互联网的另一块基石是科技创新。如果长期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缺席,我们的各种应用创新,就可能像沙漠里盖起的高楼,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腾讯正在加大科研投入,目前已经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量子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多个团队进行前沿领域的探索,并希望与高校、科研机构携手,特别是在大湾区探索产学研的创新生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媒体问我“互联网寒冬”是不是已经来到了。我回答说,资本对于互联网产业的追逐有周期性,去年可能比较热,现在我们感觉是比较冷静的,但我们看到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开始。尽管我们经常谈到,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在不在。但我认为,中国的创新红利更值得关注,它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过去40年,我们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并培养了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人才,这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现实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中国提交的5G国际标准文稿占全球的32%,主导标准化项目占比达40%,推进速度、推进质量都属于世界前列。此外,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占全球申请总量的43%,居全球首位。最后一句话,我对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充满信心,也对深圳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满期待。

很高兴再次回到这个讲台,两年以前我在这个讲台以一个伪人工智能专家的身份讲了未来人工智能颠覆世界,今天我想回归我经济学家的本分,我讲的题目是世界经济三大断裂变化和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发展。

危机十年,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人口老龄化、气侯变化、经济结构的轻化,就是人的消费结构偏于服务业在发生变化,这个正在深刻的改变世界。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说我们称之为外生变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我们只有接受和适应它。这三个变化也给人工智能提供了波澜壮阔的发展舞台,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这三个难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发展未来的蓝海,这是我今天想讲的一个主题。

一、人口老龄化,我们可以看到蓝的斜线是全世界人口从今年75亿在连续不断的增长,右边的图绿的是发达国家、新兴经济国家劳动力的供给,大家可以看到最高峰恰恰是2008年,以后就逐渐下跌,到2040年左右下降为0,然后一度为负。红线非洲的劳动增长率是不断的上升,一直达到2100元,还有五千万以上的劳动力供给。所以全球的劳动力供给市场很大,就业、移民以后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在这个后面最大的问题是老龄化,我做了一张简单的图,我把2050年的人口结构减去今天的人口,看看人口净增长在哪个年龄段。2050年比今天全球人口净增23亿,但是净增的人口主要在60岁的年龄段、70岁年龄段,50、40岁年龄段增长的都很少,所以全社会的老龄化趋势非常大。

发达国家老龄化特别严重,大家可以看到主要的增长人口都在80年代,是80岁年龄段净增人口。日本是一个最典型的老齡化的国家,从2050年和今天比,日本净增的人口都在80岁以上,70岁的很少,所以人口老龄化是非常的厉害。老龄化改变了需求结构、改变了供给结构、改变了政府政策,中国也不容易,2050年和今天比,中国净增长的人口都在60岁年龄段、70岁年龄段和80岁年龄段,中国跌的最厉害的是20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和40岁年龄段最有经验的中层干部,所以中国老龄化也是很厉害的。我把时间段往前移,移到今天和2035年比的话,2035年用蓝线,2050年用橘黄线来看,2035年比今天,在30岁年龄段的劳动力就要减少5千万,在45岁左右的都在减少,增长到2035年的时候已经是60岁和70岁年龄段了。当然到2050年的时候,增长绝对的是偏向70岁和80岁。所以这一切在2035年就已经发生,我想在座的大家都会看到2035年,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看到,在座很多人都可以看到2050年,你们也许都会是加入那个时候的70岁和80岁的年龄段的人,老龄化非常厉害。

北京的人口结构基本上是以20岁的人为最大的基础,北京在2035年以50岁的人为基础,是呈三角上升,北京人口结构到2050年以60岁和70岁的人为人口最大的部分,整个老龄化的上升是非常厉害的。中国第二个上升最厉害的是广东省,广东省的老龄化也是非常厉害的,这个对中国经济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日本是老龄化最早的国家,所以我们以日本为案例来看的话,日本在90年代到2016年期间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整个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都在萎缩,通讯、科技和健康服务业的行业在上升,政府所有的开支都不变,只有卫生医疗支出急剧上升,这都是老龄化走向的一个必然过程。

日本的房地产业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房地产的开工和销售急剧的下跌,土地的价格经过上升以后也是急剧的下跌。我们都说日本的房地产受泡沫经济的影响,这是对的,但是泡沫是触发点,如果是泡沫的话它下降一定会反弹,之所以没有反弹是因为这个泡沫引起了老龄化恐惧,房地产从此一蹶不振。老龄化是不可逆的过程,今天我们对老龄化有完全准确的信息,因为这都是出生年龄的概念延伸过来的,误差极其之少,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需求结构、行为结构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今天已经在发生。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外生变量。

第二个外生变量是气候变化,我们谈的比较少,但是气候变化影响是很大的,到2060年,50年以后如果温度不受控制的话,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地区都会进入炎热和干燥的环境,能居住的只有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加拿大的北部以及非洲的一些小部分地区。所以气候变化变成了人类最大的挑战。气候变化很重要的原因,这是我们一万年的碳排放,碳排放每一千年经过上升、下降,但是在最近的一千年碳排放急剧上升,这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碳排放的很重要原因是能源,特别是石油能源的消耗急剧上升,所以控制大气变化、气候变化最主要的问题是能源的消耗减少和能源的效率要提高。

中国的能耗人均GDP的排放量,中国是1.01%,日本是0.19%,世界平均是0.42%,所以中国的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是表明中国的能耗效率太低,排放太高,中国有很大的发展和改进的空间。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在未来的几年,一直到2020年以后中国在环境基础上的投资会世界领先,甚至超过美国。中国在城市环保、在工业污染治理的整个投资都在急剧上升,再生能源的投资也在上升,所以能源和环保是我们未来的投资和发展特别重要的能力。提高能源有效性,提高效率,降低排放,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特别重大的挑战。再生能源价格因为全球的科技发展价格急剧不断下降,我举一个例子说明气候变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今天全球电动车和混车的产量占全球车的总量比重只有1.12%,这是今天的水平,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中国的目标是什么,中国目标是到2030年要把电动车和混合能源车的比例达到占车辆比重的40%,这是一个不得了的跨越。我觉得这个会很难达到,但是有了这个目标,你就可以想象整个汽车行业都会在根本意义上进行颠覆性的重组,还有多少企业需要生产发动机,整个面板、传导、车厢、底盘都会发生变化,会形成完整性的产业链,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一年生产3千万辆汽车,这个电动汽车市场有多大,所以它改变了投资,改变了未来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

三、经济结构的轻化,人的消费偏好转向轻化。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增长有一个反弹,反弹以后一直在中低速增长,过去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危机前的经济水平,今后两三年经济会持续缓慢的下降,这是全球经济的一个大的趋势。在这个大的趋势里,我们看到投资严重不足,用2007年预测今天世界可以有的投资水平和实际水平比较的话,像欧美国家投资水平跌了25个百分点的GDP,投资是不足的,投资不足是因为整个产业持续性的轻化。大家可以看到在欧美和日本的服务业,包括美国、欧洲的服务业整个比重是很高的,世界的经济都在轻化。我们想看人对物质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偏好变化,我们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指标,在15年以前你有一块钱的新增收入,你有多少钱来买进口的商品,今天同样一块钱的新增收入,你有多少钱来买进口的商品,我们称之为进口商品的收入弹性。如果这个弹性不变的话,世界所有国家都应该在45度曲线上,这个蓝的是发达国家,红的是新型经济国家,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这个曲线下面,也就是说全世界几乎所有人的需求偏好都在转向服务业,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今年春节我们对娱乐、旅游等消费超过了对猪肉和酒的消费,对健康的消费远远超过了对冰箱、彩电的消费需求,所以消费在走向服务业、走向轻化,产业在轻化,这是根据人的偏好在改变的,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所以危机以后贸易在下降,中国服务业也在不断上升,红的是中国服务业上升的曲线,蓝的是制造业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很明显的事情,用制造业劳动生产对比服务业的劳动生产力的话,我们发现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高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20%。如果这个状况维系的话就很麻烦,因为制造业的比重在下降,高劳动力的行業在下降,服务业上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力没有上去,你的经济增长必然下跌。我们把服务业和世界比较,从大量数据看,中国市场化的服务业,包括电商、电子游戏等等劳动生产力还是很高的,和世界几乎是一样的。但是中国的非市场化的服务业,教育和卫生的劳动生产力远远低于世界国家的发展和中国同等阶段的水平。所以今后改革进一步开放,把服务业打开,提高服务业的劳动力,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如果把三大变化融合起来,今天帮助解决这三大变化的最主要和最有力的工具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正在颠覆未来,这是我两年前在这里发言用的一张PPT,今天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它在创新所有的产品和服务,改变一切制造业、服务业,改变军事和国防,改变物质和财富的生产和分配,改变人类本身。我们把世界上最新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归成10个,这是我们觉得在应用可以有普遍的管事情的,第一是机器视觉,第二是语音和声音感知,第三是自然语言处理,第四是搜索、信息处理和知识提取,第五是预测性分析,第六是规划和探索代理等等,这是我们在应用领域最普遍的技术,而这些在我刚才提到的解决帮助三个大的经济结构变化,都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制造业,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是这样的走势下降,pony刚才讲了检索,这是自动化,研发、运营、销售、中台管理现在已经非常普遍,在工业里面有多客户目标运营、吞吐量的优化、预见性的规划,这都是在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所以人工智能帮助企业自动化,窗口自动化、预防性维修、设备驱动、视觉检查等整个过程模拟已经有几乎是成熟的技术。所以人工智能对制造业的自动化,这里面特别重要的环节是机器人。中国每一万名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的密度远远低于世界,低于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我们的整个水平很低,核心结构里面主要是数控、伺服系统和减速器。富士康解雇了上百万工人,用上百万的机器人去建设完全自动的流水线,把手机的合格率提高到百万分之0.7。

这张图很重要,人工智能是第一次把制造业三个维度打通,第一个维度是在制造层面,它从IT、云一直到实体的制造层全部打开,到生产线的层面,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我昨天见到了海尔的CTO,他是微软过去的,海尔垂直面的打通做得非常好,这对整个工艺流程管控水平大大提高。第二,把供应链全部管起来,深圳358家供应链厂家,56家核心供应链厂家完全是人工智能系统管理,所以大家能够在15年把它在世界市场的市场份额从15%追成75%,把它的竞争对手从75%打成今天15%,就是因为很重要的产业链管理。

最后是人工智能帮助产品的更新设计,完全是智能化。一个产品从生产开始就有一个影像产品的过程,所以新产品的开发,每个产品都会成为苹果手机一样的产品,这是昨天余承东讲的,而不再是调研出来的产品,所以三维空间帮助我们制造业完全自动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今天制造业的总值是美国和德国的总和,明年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所以制造业的人工智能化、智慧化,是人工智能和制造业共享的未来,这个未来的市场是了不得的大市场,智慧物流从生产到运输、到仓储、到派送、到消费,现在走得非常厉害,智慧物流主要是平台智慧、运营智慧和作业智慧,现在我们的平台和数字化的运营现在还在发展,这个前景很大。制造业是12万亿人民币的产业,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流通业占GDP比重是12%,中国是15%,所以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大空间。

人工智能对气候变化影响很大,气候模拟分析提供更佳的气候解决方案,能源效率提高,我们发现人工智能能更准确的预测气温,温度的变化能够控制空调的变化,能节约的能源就是了不得的天文数,通过温度来改变每一个大楼的空调,这就是了不得的事情。所以这方面能做的事情是很多的,这是微软在做的一件事。这是精准农业,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小型的试验已经开始在做,我觉得规模推广也是很快会发生的事情。北京的污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后面和人工智能有关,人工智能通过遥控能够把观察的目标聚焦在每一个一平方公里的面积,精准度大大提高,云计算自动的比较和计算,所以你有任何问题,云立刻会告诉你。我们以前是只能观察到10平方公里的面积,而且要靠人去定点观察,现在完全是遥感,完全是云,完全是机器,所以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

第三,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医疗智慧、智慧医疗是我们说得最多的,从远程到辅助、到方案、到研发、到运营、到营销,所以医疗业发展是最快的。如果用视网膜来分析脑血管病的案例也已经成熟,对妇女乳腺癌人机结合,能把错误率下降到0.5个百分点,这也是一个了不得的进步。所以在医疗业的人工智能发展是非常厉害,所以医疗业的市场发展是非常迅速,非常迅猛,我们认为从现在到未来五年大概是十倍级的发展,而中国在医疗行业,最新的企业兼并重组发展是非常迅速。未来医疗在运营规划方面还没有很多机构进去,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提升很大的空间。

日本是最典型的用机器人来服务老人,减轻人的劳动力,也变得非常普遍。我们现在在人工智能还是初试阶段,我们发展到今天还很早,这张图表示传统的是在山顶洞人时代拖着方的轮子车在走,说我有人工智能帮助你,要不要啊,“对不起,我不要,我拉我的车吧。”所以未来的发展还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这个发展的前景是无比宽阔的。如果把所有的内容总结一下,危机十年,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经济结构轻化这三个外生变量正在改变世界,给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舞台,要迎接挑战,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这些行业解决它的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里得到自己的发展,改变这些行业,也由此改变历史的进程。我觉得人工智能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个案例,就是能够根本上改变日本老年衰退的最好的工具和通道,所以两者结合起来,未来是一个无比灿烂和具有挑战性的未来。

李小加认为,5G时代,越来越多的是数据正在成为大宗商品、成为原材料,“数据本身经过传输——由于在座的各位这么多年的努力——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今天的云计算实际上就是过去的能源,今天讲的传输就是过去的运输。”

李小加说,AI(即人工智能)把大数据经过算力,在5G时代转换形成新的产品卖给客户,形成收益。但是,资本在5G时代远远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对象。虽然资本有巨大的动力,希望能够支撑在5G时代互联网经济大规模的发展,但是今天的数据经济,今天的AI还不能够真正完全吸引到足够的资本。似乎资本离数据很近了,谈起来又似乎很远。

中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化经济,中国人民进入到没有现金时代的时候。李小加表示,几乎每一个经济活动,甚至社会活动、个人活动都已经完全被数字化了。数字化以后形成的海量数据,很值钱,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李小加提到前一个演讲嘉宾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的老龄化话题,“我们这几代人要找到新的健康、医疗的方式和方法,这个方式和方法最核心的就是以数据为基础”,他说,因为所有的医生实际上都是一个AI,他们都有自己的数据,为什么越老的中医越好?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数据的中心,“他活了70年,看了几十年的病,他就比刚入行3年的医生经验丰富,所谓经验丰富就是他有数据,他有AI,他有自己一定的算力”。李小加称,今天每一个生病的人所得出来的数据应该对别人有所帮助。从这个角度看,在精确诊断、精确医疗上,数据和资本已经走得非常近了。

人们的担忧包括隐私怎么办,商业竞争怎么办,无监管的交易怎么办?核心问题是:谁来做?“我们所有的人”。怎么做?“要靠技术”。他说,在5G时代要靠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不能每个人都来记账。首先是要采用所有人认可的加密手段,不是卖裸数据,而是加密状态下的数据进行交易。数据还要实现溯源,实现利益返还。这里,大健康是最容易实现上述过程的,每个人的健康数据(分散式记账制的加密后)都贡献出来可以卖钱,又可以获得精准治疗。

他认为,5G时代会出现新的交易所。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后发之势,“我们不比任何国家晚,我们甚至比其他国家要早”。我们希望交易所的功能是一起共同组织下面社会组织的加密和溯源分配,在技术手段的帮助下,重塑中国的5G时代资本,实现重大超越,使得资本与数据早见面、早相爱、早结合。

乐信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的公司,它在整个行业里推出分期购物的在线服务。我们服务用户大概3700多万,服务的金融机构超过100家。我们主要的服務人群还是服务于新的人群,今天讲新的消费、新的动力和新的实践,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消费特征:新的人群、新的需求和新的消费方式

在中国,消费已经开始逐渐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的引擎,消费的潜力非常巨大。中国的消费在GDP里面的贡献比重提升到了76%。但对比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所有的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中国仍然占比较低,在发达国家这个比重已经到了80%。

在中国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中,消费对中国的经济是非常重要的。新的消费已经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个是新的人群;第二是新需求;第三是新的消费方式。

新的人群,指主流的消费人群开始登场,95后、00后这些新的人群在消费中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有人会问:对于80后来说,今天的消费是什么样的?坦白说,我今天对消费已经没有太多的兴趣,反过来,我觉得消费其实是一种负担。人过了30岁以后,就过了日常消费的阶段,对消费开始变得没有兴趣。但我20几岁的时候看到这个也想要、看到那个也想要,苹果出的每一台新手机我都有买下来的冲动。

新的消费需求。今天的90后和00后受教育程度很高,他们对未来有很好的预期,他们个性比较张扬,比较注重消费的体验,而不讲究对商品本身的需求。爷爷辈的人群消费行为更多是为满足生存需求,父辈们的服务性消费观念依旧较弱,但是今天的消费人群,更多的是追求品质和服务性的消费,他们倾向于悦己型消费。整个消费当中,他们会更偏向于自己的感受和慰藉型消费。

新的消费方式。相比于存款,年轻群体更愿意消费,“分期消费”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他们买一双鞋子、吃一顿饭可能都要分期。我们看到有的用户点外卖都默认分期了。大家越来越习惯分期消费方式。

(二)消费新动力:新技术改善信用风险

我们看到一些数据,目前76%的90后正在使用分期消费,每年的增长超过了100%,现在分期购物和分期消费已经变成了所有电商的一个标配。

新技术给消费行业带来很大的发展动力。我们一直以来都用技术来改变这个产业的成本结构。比如,一笔几千块钱的消费贷款,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传统的作业方式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是我们通过数据和算法来判断一个人的信用,可以显著的改善信用风险,把信用成本降到最低。

此外,我们的整套体系可以承担海量的交易和海量服务,它不会显著增加我们的成本。但传统的消费型公司,当它服务几千万量级用户的时候,他们要投入几千人,而我们有大量的客服,全部是AI机器在做。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一个风控引擎,能够对一个人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此进行反欺诈,包括用一些新的技术算一个人的收入、一个消费者最终坏账的情况等,判断他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

(三)消费实践:连接更多金融机构和金融场景

乐信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大幅度降低了我们的信用成本和运营成本。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利润,我们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我们还用了新的技术去连接更多的金融机构。我们可以服务于更多的用户金融机构完成消费金融服务,我们在连接更多的金融场景,会把分期服务推广给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平台用户享受到这个服务。

(一)谈新能源汽车发展

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只有新能源汽车的1%左右,占产销方面也有着巨大差距,对于影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因素,李斌认为第一是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很多人还没试过,不了解电动车的使用习惯,另外一点加电基础设施不便目前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为了解决痛点,蔚来在加电体系做了很大努力。“我们是从家装充电桩开始,同时也会接入第三方充电体系”,李斌透露,目前蔚来用户的家装充电桩达到78%左右,与此同时也接入了近10万第三方充电桩。

“我们总体上是用最合适的方式覆盖用户加电的各种场景,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充电,少部分情况下应对远途出行。”蔚来除了充电桩,还在高速上大规模布局换电站,而在城市之中,蔚来也提供移动充电车的服务,李斌坦言,“在一二线城市布局的是纯电动的移动充电车,在东北、西藏等地广人稀的地方,我们确实也部署一些柴油发电版的移动充电车。”

谈及对加电网络的期待,李斌表示,希望给车主能够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尽可能让他们的出行能够有保障。“与此同时,我们也愿意把一部分能力开放给第三方品牌。”

(二)谈新补贴政策

近日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了今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方案,其中补贴门槛提升至续航里程250公里,补贴金额较2018退坡约50%。

对于政策的转变,李斌向新浪科技谈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补贴在早期的时候,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市场也因为有补贴,导致这个市场里面的产品良莠不齐,甚至有的人可能会专门去钻研这个事情。“我觉得现在补贴退下来,至少会让市场竞争更加回到产品和服务本身。”

“客观来说,国家财政也不容易”,李斌认为,更多应该往使用方向去做一些优待,“像上海的这个牌照不要钱,像北京的电动车不限行,这些方法可能会将来是比较长期的一个方向。”

“税收对电动车还是给予支持的,买电动车是不用买购置税的,这与汽油车车也差了10%”,在李斌看来,有购置税减免,再加上限购限行方面的一些使用环节优待,“我觉得已经不少了”。

根据补贴新政,蔚来也调整了自己的补贴政策,也引起了网络上的讨论。对此,李斌表示,“我们从来都只公布补贴前售价,不叫补贴后售价,我们就公布的是售价。”他强调,“我们肯定没涨价,但是用户需要支付的钱肯定比以前会多一点,原因就是补贴政策有所变化。”

(三)谈公司发展

蔚来在Q4财报中公布了2019年前两个月的交付数据,共交付2616辆ES8,与2018年12月相比月交付量下滑高于预期,对此李斌表示,这是在预售订单交付差不多后,恢复成正常的销售状态。

“去年很多用戶已经等了小一年,有很多订单要去消化”,李斌表示,如今变成正常销售后,今年买ES8的等待时间会变得很短。

据李斌透露,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2月份,蔚来卖了将近14000台。 “我们在40万以上的纯电SUV里面,基本上占到了一半以上。”

谈到下半年造车新势力的车将逐步上市,李斌认为,竞争是永恒的,但大家首先还是要一起把市场做大。“电动车市场并不是新创造出来的,就是在汽车市场里面,那如果电动车卖多了,当然就汽油车卖的少。”

对于未来,李斌表示,第一位重要的事情还是用户满意度,他透露,蔚来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ES6的按时交付,运营效率的优化以及下一代车的研发。

(四)谈自动驾驶、5G等技术

人工智能对汽车领域有哪些改变?在李斌看来,人工智能是自动驾驶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基础。AI所带来的最大改变“一是自动驾驶以后,车上的时间可以还给用户,二是会让车变得更安全。”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还能让车更懂你,“变成一个有情感的伙伴。”

“自动驾驶可能比大家想象中来的快,因为从今天来看,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技术技术上的一个阻挡”,在他看来,10年后自动驾驶将成为汽车的标配。

除了人工智能,李斌认为5G也是自动驾驶非常重要的基础之一,能显著改善数据的传输速度,能将自动驾驶的体验变得更好。但与此同时,“自动驾驶也并非必须依赖5G,自动驾驶大部分的东西还是在车上自己去解决的。”

在他的想法中,自动驾驶实现以后,车会变成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车内沉浸式的娱乐体验更加重要,而5G的出现也将把车内沉浸式的娱乐体验和互动体验变得更好。李斌表示,蔚来会积极拥抱5G技术。

在采访的最后,李斌也向创业者们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创业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创业者要意识到创业成功是一个很小概率的事情,所有预知的困难都是工作任务,千万要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

今天回头看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第一个重要的节点是70年代PC的出现,它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因为PC的出现,以前要靠人工的很多工作都转移到了电脑上。

第二个节点是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连接的方式。一旦连接方式发生了改变,社会的运行效率就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在2007年的时候,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我相信很多人在那个时候都没有意识到iPhone的出现为什么那么重要。那时候功能机已经有很多了,很多人觉得iPhone只是把一个触摸屏装到了手机上而已。但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人机交互界面改变的不仅仅是触摸屏,而是让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整个商业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很多人在思考,我们再往前发展十年、二十年会是什么样的世界,我也在思考,大家也都在思考。今天大家提及的很多词是万物互联、物联网,物联网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没有感受到物联网带来的真正的价值。我们今天看物联网,它还相当于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还有很多东西远远没有达到万物互联。比如你站起来转一圈,环顾一下周围有多少东西可以连接起来,其实没有多少。除了手机、电脑这些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东西被连接起来,大部分东西在今天其实还没有被连接。万物互联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不是期望将来有一天,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在最便捷的平台上找到交流的方式吗?但今天这一切还没有发生。

这时我们就要思考,是什么东西使得这件事情还没有那么快发生?如果一个东西要被连接起来,最起码要有一个人机交互的界面,就是人机交互平台。今天手机、PC的连接,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是它有数据输入、输出的接口,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机交互的界面。今天的显示、生物识别、人脸识别、传感器也好,都属于人机交互的一个方式。当然机器有了人机交互的方式之后,接受到了信息,才可以通过算法、通过泛人工智能进行计算,帮助我们去做分析决策。有了这个之后,再通过连接技术——有线的连接,无线的连接,还有5G,把所有的东西连接起来,这才是未来真正万物互联的世界。

对于信息技术的未来,说得稍微学术一点,三件事情:一个是人机交互,这里包括显示、传感、生物识别等;第二个是泛人工智能,在机器接受到信息之后会通过智能算法帮助人们做分析决策;第三个是万物互联。

这三个部分会涵盖未来信息技术所有的领域,不论我们今天讨论到什么名词都可以归到这三个大类里面。现在听这三个词,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大家熟悉一点,人机交互大家还不是非常熟,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苹果在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的时候,能够通过一个界面开创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改变了今天大家使用移动终端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感知、计算、互联。

人机交互的本质也是帮助我们人类更好地感知世界,只有感知到了世界才能进一步进行分析和决策,就是我们说的词计算,第三个词是万物互联。现在有很多东西没有办法被连接起来,为什么?因为今天这个世界你仔细看一看,很多事情都不是平的,這个世界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有曲线的,是柔性的。

我前段时间去了一趟巴塞罗那,巴塞罗那出了两个影响世界的人物,一个是哥伦布,一个是高迪,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他们都认为这个世界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哥伦布是全世界最早认为我一直往西走可以走到东边的人,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人是疯子,最后他是对的。

第二个是高迪,他一生当中有7件作品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这绝对是一个天才级的人物。我这次专门去参观了他在巴塞罗那创造的几个建筑,我看了以后非常受触动。在很多大家觉得完全可以用直线的地方,他都用了曲线代替,而且丝毫不突兀,并且他创造的世界是非常美丽的世界。这就是他所说的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地方缺少曲线,缺少美。包括银河系的形状都不是直线的,而是曲线的。

我们今天讨论万物互联的时候,不要忘了大自然的本质,就是大自然的美里面有一种曲线美,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要把这么多自然界的东西连接起来,怎么连接起来?用传统的芯片,用传统的玻璃显示是很难做的,或者必须要打破这种美学才能做得起来。

但是今天通过柔性的东西可以结合这些物体本来的设计或者它的美学,然后让它们的表面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有生命。所以柔性在这里面能够带来的是——不用改变物品很多原来的设计,却打破空间的限制,让很多的物体能真正的形成交互,变成万物互联的接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定地相信柔性技术能够对未来产生很重要影响的原因之一。

凯文·凯利先生在他的书里面曾经提到过一个词——“屏读”,他说未来屏幕无处不在,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可以是屏幕,而不同的屏幕之间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他也相信柔性的屏幕和传感器的技术将改变一系列的硬件、软件和生态。我们前面说的就是柔性能够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能够嵌入到万物互联的每一个物体当中,让它真正成为万物互联的接口。

我也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情,柔宇在过去不到七年的时间里面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个是从0到1的阶段,第二个是从1到N的阶段,第三个是从N到N+的阶段。

柔性显示屏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也不相信这个事情能这么快发生,但今天它应用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也没有那么遥远。但我们创业的时候真的是从零开始,我们的技术路线和所有的工艺都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今天看到了更多的产品开始应用上这个技术。如果这个技术诞生了,作为一家企业,你必然要面临的发展路程就是怎么实现产业化,实现量产。

这是我们在2014年发布了0.01毫米的屏之后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够量产。2015年我们开始在深圳建设产线,投资了110亿,到2018年第二季度终于实现大规模量产。这时候大家相信这从1到N了。但这仅仅只是实现了大规模的量产,在客户端人们关心的是有什么价值。今天柔性屏大规模生产出来怎么用,就是N到N+的过程。

这就是今天看到柔性屏的手机,还有衣服、帽子、飞机、汽车这样的应用,大家在网上也看过这些视频。我们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柔性屏,厚度都是非常薄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在这样超薄的膜上实现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和显示器件。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拿来参考的,很多都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的屏幕跟传统的屏幕比有什么优势?最重要的是两个特征,一个是厚度,一个是重要。在厚度上,我们可以看到新型的柔性屏跟传统的LCD也好,跟传统的玻璃屏也好,降低了至少是一两个数量级。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形成非常多样化的屏,并且可以节省很多的空间,在重量上也是降低一两个数量级的重量。我们的屏幕加上周边的电路才2克,这跟传统动辄几百克、甚至加上外围框架后上千克的玻璃屏幕相比,有非常大的重量节省。所以可以用四个字去归纳柔性屏的特征:轻、薄、柔、艳。

我们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是怎么实现从1到N的过程呢?我们从一片荒草开始。在龙岗,我们的总建筑面积是40万平米。我们建设了整个产线,所有的设计都是我们团队自己完成的。从2016年开始动工,到2018年,前前后后,一共是6000多人做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顺利点亮投产。这里面的设备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有些工艺跟路线是相关的,所以需要有一些定制化的设计。现在这样的屏幕不是做一个、两个,而是需要大批量生产出来的。我们在这条产线上用了工业4.0的理念,做了很多IT的设计。在正常情况下里面几乎是没有人的,因为这些设备都是在自动生产。这跟汽车生产制造不一样,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人在里面。如果有人在里面的话,反而证明机器是有什么问题了。

从N到N+就是柔性+的平台,能够跟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产生各种各样的应用,已经有企业级的应用,包括消费级的终端产品落地了。

消费电子里面,去年10月份的时候,全球第一款消费级的柔性屏手机发布了。不光是手机,还有音箱、无线电话等,另外在智能交通里面也有应用,比如汽车、飞机、运动、时尚、教育机器人、办公、家居等。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柔性+消费电子能带来的好处。大家对手机都很熟悉了,20年前功能机出现的时候,那时候大家还记得大哥大,到了诺基亚主导的时代,手机做得越来越小,但那时候的手机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智能化的功能。所以在2007年的时候,第一代iPhone的出现引领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在过去十年间,有很多优秀的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做了很多创新,不断地把用户体验做得更好,但这里面始终还有一些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手机掉到地上屏幕就碎了,还有很多人会买一个手机,买一个pad,买一个手表,买很多不同的产品,是因为你在不同的产品上能得到不同的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pad屏幕很大,可以看电影、打游戏、办公,但是不能放在兜里,只能放在包里。

如果通过柔性屏,这些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去年10月份我们发布了这款消费级手机,这就是我们的柔派,打开来看跟普通的手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展开之后就是一个pad,折叠起来就是一个手机。现在这个手机已经进入到了批量生产的阶段,不是概念,不是原型机。像这样的手机带来的好处是,今天不需要再买pad,买两个手机了。这是双卡双待的,两个手机加一个pad直接放在兜里,而且这个手机的售价会比传统买两个手机加一个pad的价格更低,对用户来说何乐而不为呢?这个手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手机,因为它带来的体验是传统手机在很多方面所不具有的。

当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需求,像这样的时候,是手机该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展开的时候还要保留pad的形状。比如这个手机展开以后是4:3的形状,非常标准的pad的尺寸,你看电影的时候会看到一个大屏的pad,这是一个标准的4:3的形状,而不是正方形。

这款手机也非常有幸地进入了由BBC评出的“世界通讯行业发展史上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手机”排行榜中。在CES上,很多国际媒体也体验了我们的手机。我们在用户体验上,在硬件、软件和工艺上都在不断进步,这个操作系统是我们自己做的,当手机和pad切换的时候会非常流畅自然地切换过去,当然底层是安卓,大家不用担心app的适配器,通常的app都可以兼容。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柔性+在每个行业所带来的改变。其实远远不只手机,在汽车、飞机里面,我们跟空客也签了合作协议,像这样的demo,为什么飞机要用柔性屏?很简单的刚性需求就是重量,原来的一个屏幕不是1克、2克,而是一两公斤,当有400个屏幕的时候就是400公斤。民航曾經统计过一个数据,商用飞机每增加一公斤一年下来要多耗1万美金的油钱。这就是非常刚性的需求,光在柔性上已经有很大的价值。大家很快就会在飞机上看到这样的技术出现。

还有一个技术是柔性传感技术,在透明的薄膜上做传感器,不用发光材料,但是它具有感知功能。当你把这样的薄弱嵌入到帆布、纸、皮革等材料中时,外面看起来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当你触摸它的时候,它能精确地感触到你的操作,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的产品。

比如沙发,你看起来是沙发,但是你却可以控制它。像这样的传感技术带来的是让很多以前没有生命力的物体变得智能化,变得有生命力了。很多人可能太关注柔性显示本身,我们还有一个柔性传感的技术,也出了不少的产品和应用,当然也可以在应用时尚里面应用它。

还有机器人,机器人现在有很多都是人形的机器人,用柔性技术可以非常自然地嵌入进去。去年我们推出了智能手写本,你用传统的笔写的内容会有几十页在上面,可以被精确地记录下来,而且可以实时同步到你的手机中或远程传送给他人。你在传统本子上写的东西被时时数字化了,也可以通过OCR把这个字识别出来直接变成文档。所以对于记者来说,我快速记录之后,回去马上就变成文档。

还有我自己办公的时候,我以前老担心丢了本子找不着,现在记下来之后我可以跟同事分享我的思维过程。这个产品大家在京东都可以买到,好评是99%以上。这是柔性显示屏带来的万物互联的终端,把感知、计算和互联都融入进去了。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柔性+的技术能够为未来的感知、计算、互联这三个方向带来全新的价值。

从PC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未来的万物互联,柔性+显示和传感技术是全新的人机交互的平台,对于未来的万物互联应该会起到非常有价值的作用,甚至是一个平台性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