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道德调节的哲学反思——道德调节与政府调节、市场调节的关系以及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时间:2024-04-25

文/无迪

试论道德调节的哲学反思
——道德调节与政府调节、市场调节的关系以及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文/无迪

【编者按】:数亿年来,大自然保持着天然的制衡机制,尤其是生物链、生物网的天然结构,让人们惊叹不止,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和谐的结构,每个系统之间相互制衡着、协同着、发展着。数百万年前,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逐渐进入文明时代,根本的动力源泉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各种社会调节手段,让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成一种规范的秩序,一切社会活动正常合理地运转。当然,人类社会创造的调节手段与大自然相比依然存在着本质的、巨大的差距。当今社会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传统的调节手段显得势单力薄,无论是市场调节还是政府调节均出现了不少的缺陷、失灵、失败现象,唯有强化“道德、市场、政府”这三种调节机制的系统化、多维度、专业化的协同与集成,也许可以取得比较好的调节效果。建立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将“道德、市场、政府”这三种调节构成类似于生物系统那样和谐有序,才有可能全面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这里,文化建设是道德调节的基础工程,两者构成一个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天然联系网。

一、当今社会各类活动的极其复杂性与调节手段的单调性、被动性、落后性出现了矛盾性

1.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着,商业信用是一切商业活动的根基。

21世纪初叶,人类社会的文明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巨大的历史变革,最大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憎恨它,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发展、文明形态、竞争方式、信息交流、学习习惯、知识传播、教育方式、竞争手段、社会关系、交易方式、价值观念、经济形态等各个方面均在发生深刻而持久的大变化。传统的制度、体制、机制、文化、习惯、规则均出现明显的落后、被动、失灵等反常现象。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一项国家战略,问题是如何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化解创新过程中的巨大风险性、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这是全社会的一个难题。

例如,传统的媒体之所以面临空前的挑战,根源之一是传媒工具的彻底改变,纸媒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相比,传统落后的传播工具好比牛拉车与飞机的直面竞争,根本不在一个竞争层面上,怎么竞争呢?在移动互联网上,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将某个信息发布到全球每个角落,对传统媒体来说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例如,传统的商业模式面临电商平台的巨大挤压,孤岛化、碎片化的商业运作方式,根本不能与强大的互联网正面竞争,全球信息流的高速度运作带来快捷的物流、资金流的高效协同与集成,传统的商业秘密根本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全球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控方式与价值增值机制,将深刻改变着传统流通业,特别是2020年工业4.0时代到来,智能制造方式将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方式,将深刻改变着市场竞争规则。

例如,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功能十分强大,在网络上可以快速传播各类消息,无论是“真新闻”还是“假新闻”均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能量,不少商家辛辛苦苦培育的知名品牌,在互联网上一条“假新闻”就毁灭了这个品牌。移动互联网这一强大的工具,既可以带来“正能量”,也可以带来“负能量”,好比一把锋利的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切手”,就看你怎么使用。

如今,移动互联网正在全面进入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各项活动、各个环节,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商业活动、人际交往的基石与轴心,在移动互联网上运转的核心是“大数据流”,一旦这些“数据流”被非法利用,将会带来一个个灾难性的后果。例如,阿里巴巴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上,每天成交6000万笔订单,每一笔订单的背后就是消费者宝贵的消费数据,如果将这些“消费数据”外传到社会上,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将会被彻底暴露。如今我国有8亿人在使用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工具,如果这些金融数据流被盗用,将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实现实社会,不少人已经成为“透明人”,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要人们到某个通讯营业厅办理手机业务,或者到银行办理某个金融业务,或者到4S店购买一辆车,那么,你的家庭信息、个人秘密也就没有什么保障了,不知道哪一天这些隐私将被不法分子利用,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最近在网络上出现不少银行用户数据被盗用,主要是银行内部出了问题,根本不顾职业道德,将用户的数据盗卖给不法分子,成为一种侵害用户利益的违法行为。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智能化环境,给社会一切活动提供了最便捷的工具,但是这些先进的工具一旦没有可靠的道德保证,单纯的市场调节或法律手段根本不能保证最终的安全性。例如,“斯诺登事件”给全世界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内容,而维护信息安全的一大措施就是职业道德。从大量的事例可以看到:职业道德是商业信用的根基,每个职业均要有严格的道德约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障每一项社会活动的正常运作。

2.信任危机的背后是什么?

当今社会有一个突出的问题:信任危机。无论是陌生人还是朋友甚至熟人之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一个个有形或无形的陷阱,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灾难。毕福剑事件就是一大明证。

为什么人们交往过程中产生天然的“不信任感”呢?如果时间倒流60年,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人们正处于建设新中国的一片喜悦之中,也许物质财富远不如今天的富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整个社会风气相当纯正,人们的信任感特别强烈,假如大街上遇到陌生人问路,人们将会真诚地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好人好事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的社会看似物质富足了,但是骗子满天飞,欺诈无所不在,谁还敢信任呢?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事例:“传销”为什么在中国社会成为一个顽症呢?传销的危害谁都清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就成为危害中国民众的一个“精神鸦片”,毒害着无数的民众。其实,传销的理论设计并不高明,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危害呢?根源之一是人们的贪婪欲望被无限地放大,像豺狼一样贪婪地追逐着金钱,破坏着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当社会没有道德保障,就会出现类似于“传销”这一无形的“精神毒品”。从大量的传销案例可以得知:最初骗子依靠熟人关系网进行欺骗,甚至是自己的亲人网进行欺骗,从根本上说没有任何道德可言了。当一个人根本没有任何道德的时候,其实已经成为一个个经济动物,甚至成为“极其贪婪的豺狼”。

3.道德危机多么可怕!

当今社会有一个可怕的社会阴影,长期阴霾不散,这就是“食品安全危机”。2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不计其数,带来的危害多么巨大!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些惊天大案。

为什么我国出现这么严峻的食品安全危机呢?真正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根治这一“社会毒瘤”?

有的人为了吃到放心的大米,购买进口的日本大米,每公斤74元以上,而国产大米每公斤7元左右,两者相差10倍以上。人们为什么不信任“国产大米”呢?因为有的地方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害虫猖獗,农民没有办法,只好加大农药使用的浓度,也许可以暂时打死害虫,但是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这个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呢?看似农民的第一责任,因为给水稻打农药是农民干的,问题是农民为什么要这么干呢?难道农民愿意这么干吗?如今的农药价格很高,农民难道这么喜欢给自己的水稻打农药吗?没有办法啊!如果不这么高浓度地给水稻打农药,也许早已被害虫吃了精光,还有什么收获呢?其实,农药的成本惊人,每年平均每个农民的农药成本在1000元以上,种植水稻根本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当然这一问题如果深入研究下去,也许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为什么被严重破坏呢?为什么大自然的天然循环系统失灵呢?其实,在我的记忆中,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农业生态系统还是基本正常,当时农业生产根本没有这么大量使用农药,况且当时的农业经济也根本不能承受这么高的农业生产成本。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总的来说,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粗放式发展方式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直接伤害了我国农业生态系统。问题是这一严重的后果谁“埋单”呢?谁对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负责呢?根本没有人负责!当今社会的所有调节手段均没有这一调节机制,从市场调节的角度看,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带来暂时巨大的经济利益,至于生态环境破坏与破坏者有什么关系呢?从政府调节的角度看似有一点相关性,但也存在着理论的不足之处或者天然缺陷,因为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疯狂地追逐利润,也就是一种“资本贪婪式”的资源掠夺,真正的本质是道德严重缺陷,破坏者其实十分清楚这么蛮干的结果是什么,问题是破坏者一旦成为一个个贪婪的“经济动物”,哪里还管生态环境的保护呢?丧尽天良的人,根本没有道德可言。

4.法律条件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根源之一是“道德缺失”,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个个“贪婪者”,好比“蝗虫”危害着整个社会,单纯的政府调节或市场调节显得势单力薄,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十分严峻。这里并不是说“环境保护法”没有什么作用,而是说单纯的法律约束出现了大量的失灵现象。

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强大的调节工具,整体来看具有广泛的、巨大的约束作用,成为维系社会正常运作的一条条社会底线,好比万里长江的两岸大堤一样十分重要,一旦突破法律这一“社会底线”,就会出现“洪水泛滥”般的巨大危害。因此,加强法治建设,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十分重要,也相当紧迫。但是,法律调节也有天然的边界,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的,一旦突破法律调节的边界,往往就会出现自动失灵现象。总的来说,法律的边界就是“道德范围”,法律无论多么严密、精细、高明、先进、系统,只能约束社会关系运动中的“底线问题”,好比运动场上的底线规则一样,只要这个球没有出底线就没有什么问题。道德调节的范围远比法律调节大得多,道德调节的时空也比法律广得多,往往法律失灵的时刻道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一旦道德调节产生了实际效果,也就不需要法律调节了。这是道德调节的天然优越性。

比如,法律的严厉处罚看似有明显的效果,其实,有的时候也许并没有实质意义,单纯的经济处罚根本不能解决道德危机,相反还会“刺激”这些社会规则的破坏者,更加疯狂地破坏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如今,假冒伪劣十分猖獗,带来的危害十分巨大。

2014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网络销售产品质量,发现26%的假货。2015年1月22日,国家工商总局抽查网络销售的产品,发现阿里巴巴、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均有大量的假货。其中,阿里巴巴的淘宝网正品为37.26%,在这次抽查中正品率最低,也就说阿里巴巴的淘宝网上假货率高达62.74%,唯有“苏宁易购”网上没有发现,这一信息在网络上快速传递,出现一个惊人的结果:苏宁云商的股票在1月25日涨停了。为什么网络上出现这么严峻的假货问题?根源并不是电商平台本身,无非是电商平台放大了假货问题,在实体店也存在着类似的假货问题,由于没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快速传播效应,也就没有人发现了。假货是国人的一个伤痛,假货的根源之一是道德缺陷,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怎么可以生产优质的产品呢?造假者心理十分清楚,这些假货的危害到底有多么大,但是只要能够带来惊人的利润,谁还管什么社会危害呢?

有一个笑话:假货挽救生命!说有一个家庭十分贫困的老农,在集市上刚刚卖了一头牛,刚得到1000元,就被小偷盯上了,顺手就偷走了,当这位农民发现钱不见了,顿时欲哭无泪,1000元也许在富足的人们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家境十分清贫的老农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实在想不开,回到家后拿起一瓶农药就喝下去了,一死了之,没有想到,这瓶农药是假货,根本没有什么杀伤力,这个老农死不了。这是假货的一大“功绩”?看来,假货在特殊的环境下还可以“立功”的。

现在,大量的假货成为一个个“社会毒瘤”,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万亿元,单纯的法律处罚效果不佳,简单的市场调节根本无效,根源在于制假者根本没有受到道德的约束。比如,有一个市场理论:“品牌战略”。假货根本没有什么品牌,正品可以建设自己的品牌,问题是假货这么猖獗,正品根本不能与假货进行正面的市场竞争,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反常现象。从大量的事例可以看到,市场调节在解决假货问题上基本失灵,市场经济学派根本不能解决这一“社会毒瘤”,唯有从道德角度,可以寻找到解决这一社会难题的捷径。

法律是有形的、刚性的调节手段,也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底线。道德是无形的、柔性的调节手段,从人们内心世界自觉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约束远比法律约束高级、高明、高效,大大节约社会成本,主动规避各种伤害。

二、道德调节的客观条件与特殊作用

1.什么是道德?

道德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化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内在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约束、指导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无形规范或制度,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标准。

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道德水准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一个天然尺度,也是检验人们素质高低的一把天然尺子。

3.道德从哪里产生?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有道德就有良心。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这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与基石。

4.道德的性质。

道德相较于西方文化来看,自古希腊以来,把道德视为一个独立分离的单元(哲学中的伦理学),中国古代并没有特别把道德领域(Moral)跟非道德领域(Amoral,异于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开来(中文中,“道”与“德”两字经常并用,对“真、善、美”三者亦无明显的区隔),两者之间界线模糊又经常融为一体(儒家理想的天下观即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为一例,大体上是受到阴阳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响);希伯来、伊斯兰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属于宗教(耶和华或安拉或法(印度哲学)),并不是独立的单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湾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属于传统习俗,亦非独立单元。

5.道德的功能是什么?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

道德的功能是道德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道德以自己特殊的职能和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生活,表现出巨大的能动作用,道德社会价值正是通过道德功能加以实现的。

第一,道德的认识功能。现实社会中,道德能帮助人们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道德的认识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知”的问题。在这一层面,道德是一种认知,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自我和创造人生的指南,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第二,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行”的问题。在社会中,人们总要与周围建立各种联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在非对抗性的矛盾范围内,就需要道德加以调节,即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主动调节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个人与朋友之间、个人与领导之间、个人与集团之间乃至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它以“应该怎么样”为尺度,衡量和评价人们行为的现状,并力图使人们的行为现状符合于“应当”的尺度。

第三,道德的评价功能。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人们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的。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人们成为道德纯洁、理想崇高的人。

第四,道德的服务功能。道德是一定经济、社会、关系的历史产物,又反过来为产生它的经济、社会、关系服务。所以,道德的服务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用”的问题。从道德的产生可以看出,道德是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为经济基础和人们的生活服务。任何道德的产生都是用自己的标准评价一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合理性,否定危害它的社会关系的思想和行为。所以,道德为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关系服务,并通过一定的道德标准、道德规范、道德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6.道德调节的巨大优势。

道德力量的调节在有形时空与无形时空之间,可以表现为一种“看得见的力量”,也可以表现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例如,当某人偶然获得一笔意外的巨款,是归还失主还是自己独占呢?这个时候道德的力量就起着关键的作用。这里有一个经典案例:某个打工者在火车站意外获得一笔15万元的巨款,整整痛苦了3天,到底归不归还呢?因为他每年辛辛苦苦也才挣3万元,15万元相当于5年的劳动收获。但是,经过3天的内心挣扎,最终还是归还了失主。这一案例说明,道德调节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与氛围,那么整个社会的秩序与规则将会遭到破坏,人们的一切活动将失去天然的保护屏障。

例如,今后我国证券市场,政府不再执行“审批制”,而是用规范的“注册制”,是否还应遵守既定的证券市场规则呢?这里,绝对不可忽略道德调节的力量,因为道德调节的力量,可以让证券市场的每个活动自觉走向一个规范的轨道,中国的股市发展才会更好。如果离开了道德调节,单纯的法律调节往往就会成为一个个“马后炮”,事后无论进行多么严厉的经济处罚,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存在,给社会的伤害已经没有办法挽救了。

道德调节的力量是不可忘的、不可缺少的,在现代市场经济进程中,不要忘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自律中自觉维护全社会的根本利益。

三、道德调节与政府调节、市场调节构成一个超大的社会调节系统,成为文明社会的主要维系力量

1.市场调节、政府调节、道德调节的天然关系网,形成多维度的调节系统。

市场调节是“一只无形的手”,政府调节(主要表现为法律调节)是“一只有形的手”,道德调节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大脑”,这三者的关系是“手”与“大脑”的关系,单纯的“手”看似强大,但是并不解决根本问题,为什么要这么调节?从理论上存在着一个天然的不足或缺陷。“大脑”才是问题的根本,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出了问题,好比一个人的大脑出了问题,无论多么先进的“手”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这一辩证关系是本人的一个发现,也是理论界的一个首创。过去单纯地讲市场调节“这一无形的手”与政府调节“这一有形的手”,并没有反思为什么这些“手”会频频失灵呢?根源在哪里?其实就是“大脑”出了大问题。“道德”好比人的“大脑”,其作用远远大于“手”的功能与价值。当然,一旦道德调节出了大问题,带来的后果也远比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严重得多,无论是社会成本支出还是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

因此,道德调节的功能与效果远远强于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这是道德本身的天然优势,也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一个天然劣势。道德与市场、法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生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天然的调节大系统,三者都具有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只是调节的力度、广度、深度、强度和适用范围、时空、机制有所不同。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如果没有道德调节辅助同样会自动失效、失灵,市场经济、政府管控同样需要道德调节。并且,道德调节与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大系统,维系并推动着人类的文明进步。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建设的基石。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商业信用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3.道德调节的作用是惊人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高效率,没有高效率也就没有现代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一大缺陷就是低效率。人们追逐高效率,主要依靠两大基础:第一个因素是高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就是有多少先进的设备、厂房、原材料、技术工人等等,构成了高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个因素是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来自道德。现代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就是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的完美融合,才有可能将效率提高到极致,单纯的物质条件根本不能持久地提高效率,因为效率的提高,不仅依靠先进的物质条件,还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撑,主要是道德因素的作用。

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4万万同胞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工作积极性呢?忘我的牺牲精神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呢?这个时候社会效率的道德基础起了决定性作用,政府调节处于辅助地位,市场调节基本失灵。

例如,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闪电战”,突然袭击苏联,苏联根本没有抵御能力,首都莫斯科陷入了重重危机,苏联最高当局决定莫斯科的工厂搬迁到西伯利亚,这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艰巨的任务,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搬迁数万家工厂,快速迁移到遥远的西伯利亚,一旦少了某个螺丝帽,机器重装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正常运转,也就要求搬迁的时候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连一个螺丝帽也不少。最终的结果让人们惊讶:数万家工厂的大搬迁,竟然没有少一个螺丝帽。这一奇迹是怎么产生呢?如果市场调节或政府调节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吗?其实根源之一是道德的力量。苏联人民十分热爱祖国,当祖国面临这么大灾难之际,一定会拿出全部的热忱、爱心和力量来支持祖国、保护祖国、建设祖国,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都要顽强地坚持着。这就是道德的伟大力量。

例如,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为什么全国上下有这么多的救灾互助队伍?这样一个高效率的道德基础在发挥作用,这一惊人的成绩,自我献身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例如,一个移民社会,为什么会产生高效率呢?闯关东,东北就开放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山东人过海到了东北,几十年之内东北农田开发了不少,城镇建设也起来了,经济社会发展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建设为什么会这么高的效率呢?深圳是移民城市,全国各地的精英汇聚到此。古代社会,中原战火不断,人们为了逃避战火,纷纷南迁,客家人当初南下,在那么艰难的自然环境中,他们在那里扎根。福建一些地方的土楼,有大的圆形建筑,也有方形建筑,住了好几百户人家,每家一隔,下面养猪、养鸡,二层堆粮食,三层、四层住人。院子里有客家人来自四面八方,凝聚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客家人精神。客家人来自河南,到了广东、福建一带扎根,从这里走向全世界,成为华人中的精英。这个高效率到哪去找呢?

美国、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在碰撞中交汇、在差异中融合、在矛盾中互补互生,呈现出惊人的发展力量。

移民社会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效率呢?这是效率的道德基础起了作用。人情、亲情、感情这些道德因素浓浓地融合在移民社会中,反映着一种道德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好比涓涓泉水汇聚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

可见,全社会高效率的道德基础是绝对不可忽略的,好比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重要。市场调节是第一种调节,也是一种“微观型硬调节”。“无形的手”实现稀缺资源强大的、合理的配置,政府调节是第二种调节,也是一种“宏观型硬调节”,政府调节是一种刚性的调节,作为“一只有形的手”,主要靠的是政府权威、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道德调节是第三种调节,是一种“无形的软调节”,并且是最高层面的、最大范围的、最强大功能、也是最低成本、最有效果的调节。从历史上看,市场的出现是几千年的事情,部落之间产生交换了,出现了初级的市场。政府调节就更晚了,国家形成以后才有政府调节,但人类社会道德伦理,少说有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在那漫长的岁月中,刚刚摆脱动物界的人类社会,根本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市场调节,没有政府、国家,也就没有政府调节,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延续、存活下来,创造了人类的一个个文明成果,关键是道德的作用。虽然物质条件远远没有今天丰富,但是,道德调节下的人们,自觉维护全社会的根本利益,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好比大自然的优美气候滋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种自律的生活方式,这是道德调节的最好证明。

4.道德调节的本质是自律。

什么是道德调节?本质上是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社会规则,并不需要社会外部力量的强制约束。这一点是道德调节与政府调节、市场调节的本质区别之一。从外部强制约束程度看,政府调节最大,尤其是法律调节最明显、最刚性,市场调节居第二位,道德调节居第三位。从社会调节成本角度看,政府调节的成本最大,市场调节的成本第二,道德调节的成本最低。从社会调节效果来看,政府调节的效果相对较差,市场调节的效果居中,道德调节的效果最好。

道德调节,首先靠的是每个文明人的自律。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每一个人都要自律,自觉维护社会规则,保护文明成果,无论是商人、学者、政府官员、新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自由职业者,时时刻刻都必须自律。自律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因为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道德底线是不能破的,这是第一个层面,也是最低要求,因为一旦突破道德底线就意味着人性的丧失,进入法律调节的范围,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表明这个人的行为已经破坏了社会规则并伤害了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负能量。自律的第二个层面是自我勉励,从内心深处寻找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就此消沉还是奋发图强,这是自律。自律发挥道德力量对自己的激励作用,好比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

5.道德与管理的辩证关系。

企业界有一个理论与现实难题:管理与人性的冲突。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希望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工作、生活,谁愿意被人“管”呢?“管”与“理”看似容易,其实相当困难,因为“管”的对象是人,而“人”根本不愿意被“管”,自由是人的天性,也是人追求的最高目的。但是,“自由”与“管理”往往在现实中出现一个个矛盾。比如,员工上下班要严格遵守考勤制度,这一管理措施看似简单,其实很多企业很难严格执行,经常出现考勤异常现象,员工被严格的制度管理着、约束着,心理很不是滋味。企业管理出现大量的“内耗现象”,根源之一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员工从内心深处抵制企业的规章制度,明的没有办法违抗,就采取暗的办法消极抵抗,这是企业产生内耗的一个根源,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难题。

从道德层面来看企业管理,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高素质的人根本无需管理,企业管理成为多余,各类规章制度根本没有必要,员工像爱惜自己家那样热爱企业,还需要什么管理?为什么我们在家里没有制定类似于企业的制度呢?因为家庭根本不需要制度约束,在浓厚的感情氛围里,每个人完全是自觉的行动,企业之所以与家庭不同,有一个根本点是利益关系的本质差异,家庭是小利益的高度聚合体,每个家庭成员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也是血肉相连的,但是,企业就不同了,企业每个成员之间均有十分清楚的利益边界,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利益界限十分清楚,企业制度的本质就是企业所有制性质所规定的,企业存在着大量的利益分配难题,要从制度角度进行硬性规制,而每一个规制就是一个个管理措施。

四、道德调节与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

1.道德从哪里来?

道德绝对不是天生的,也就是说道德绝对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进程中作用最大的因素是文化,以“文”“化”人,好比炼钢炉一样,将一块块铁矿石“炼成”优质钢,文化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水准高低,也决定着社会规则的自觉遵守程度。

道德是全社会一切运动中“看不见的东西”,道德调节是在无形中实现的,根本没有硬性的约束机制,也没有外部强制的因素,而是依靠自律来自动实现的。

2.文化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当今社会十分重视经济建设,经济是全社会的物质基础,严格地说是全社会的“硬基础”,而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软基础”,离开了这一“软基础”,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我国之所以长期出现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根源之一是道德水准的大幅度下滑,不少人已经沉沦为豺狼一般的“经济动物”,根本没有一点点人性了,这些已经不是“人”的”经济动物“,怎么可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呢?问题是如何让这些丧失人性的“人”回归到“人的本性”上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文化建设,唯有从文化教育的角度进行道德意识的培育,让这些“不是人”的“人”逐步恢复“人的本性”。这一进程十分艰巨,好比万里长征一样艰难,如果没有一点耐心、恒心、信心、爱心,也许根本不能实现这一目的。

3.为什么文化建设容易被遗忘呢?

从大量的事例可以看到,人类认识事物有一个通病:人们很容易重视“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这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个弊端。文化建设属于精神层面的社会使命,不像物质层面那么直观、明显、强烈,特别是文化建设的滞后性,往往带来的社会危害很难在短期内发现,好比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样,也许某一天砍了一棵树,对于生态环境并没有多大的伤害,问题是如果“今天砍一棵、明天砍一棵”,长年累月的砍伐树木,生态环境破坏也就不可避免了,文化建设也像“生态环境”一样具有长周期、大范围、多维度的规律性。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4.文化建设为什么这么漫长而艰难?

文化建设看似容易,其实非常困难,不像经济建设那样有实实在在的检测标准与衡量尺度。这是文化建设之所以艰难的一个理论根源。

文化建设涉及到全社会的每个人,如果一个人具有高超的道德品质,而另一个人根本没有什么道德品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会出现强烈的对比与反差,没有道德的人就会成为破坏社会规则的一个个“祸根”。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害一锅汤”,没有道德素质的人好比“老鼠屎”一样危害着社会规则,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负能量”。

有一句名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什么要花费百年这么长的时间来树人呢?并且这是一个比喻。“树人”的难度系数远远大于“树木”。因为“树人”的本质是从文化角度进行修养的再造、意识的重构、品质的塑造、灵魂的构造、品位的提升,这一历史过程相当困难,不像改造大自然那么容易,因为人的本性是相当固化的。有一句俗语:“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的禀性之所以“难移”,是因为这些“禀性”已经深深地融入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人的基本性格,好比人的DNA一样构成人性的核心元素,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先进的、文明的、优美的、高雅的知识、见识、常识、道理、事理、人理等内容渗透到人的心灵之中,这一“渗透工程”非常艰巨而漫长,也许会遇到巨大的障碍与阻力,根本不可能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出现严重的“排斥现象”,尤其是代际教育瓶颈。这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文化建设的最大挑战。

5.文化建设的多维度。

例如,乡规民约,老百姓的各种各样节律、守则,可能是有形的,可能用公告的形式出来,在村民大会上通过,也可能是无形的,因为它是祖宗传承下来的,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历史现象。

我国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任务十分丰厚,也相当广泛,包括国家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建设行业文化建设、产业文化建设、区域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城镇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多个维度丰富和强化我国文化建设的力度与深度,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