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分析

时间:2024-04-25

谢晓梅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是城乡差异性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国家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所形成人口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形式,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发展带来一定制约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也被称之为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这种发展现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是地区,在农村经济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但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水平确高于城市,也就是说城市没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反映出具有更高的老年人口比例,而是农村的老年人高于城市的现象,出现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化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口的发展,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导致现象会随着我国家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但是,在这种现象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中的经济以及人口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一些列的变化,因此,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优化基本的发展制度,从而为我国人口的结构的缓和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背景

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而言,联合国对于人口老龄化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一个国家或是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如果占人口总数的的百分之十以上,或者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展人口总数的比例高于百分之七以上,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可以发现,我国于1997年老年人口的比例就已经接近总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到了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已经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以上,通过数据的调查显示可以发现,我国在20世纪末,就已经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形式,而到了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人逐渐增长到21.4%,而这一数值相当于欧洲老年人口的综合。而且,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08年,我国城市和乡村65岁及以上的老人分布占人口总数的9.66%以及9.79%,所以,可以发现,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老年人的服务制度,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从而逐渐优化这中发展模式。

二、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城乡养老制度不完善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城乡中的养老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性性完善,对于农村而言实现老年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又相对较晚。由于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处于二元体制的城乡化社会保证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城镇中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相对较早,基本的制度模式也较为完善,虽然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实现性问题,但是,其基本的制度模式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在相关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制度形式,完善我国老年社会保障的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村老年保障制度,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充分解决老年人在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根本意义上优化基本的制度管理模式,提高对老年人的制度优化,缩小城乡之间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差异性,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二)农村养老保障的压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尊老、敬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的制度模式也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制度形式,因此,对于现阶段农村的老年人而言,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方式。根据相关的统计可以发现,在现阶段社会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在农村每8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以为老人,而根据相关的预算可以发现到2050年,每2.5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以为老人。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异性相对较大,在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发展背景之下,农村的老龄化也会给每个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对于家庭的养老功能以及基本的养老意愿而言,其整体的形式都是出处一种下降性的发展趋势,所以,在现阶段养老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三点:第一,无论是对于老年人,还是对具有赡养义务的成年子女而言,都具有较强的独立居住的意愿;第二,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农村子女的流动性相对较强,家庭的人口有具有小型化的特点,从而使家庭养老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人员不足的现象;最后,就是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养老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三)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逐渐形成

在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渐向城乡中发展,根据预测可以发现,我国农村人口在30年之后将会减少到4亿,这也就说明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留守老人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大,会到导致老年人在照料的问题上出现一定的制约性,而且,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每年正以500万的增长速度逐渐提高,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但是,会出现留守老人无人照料的现象,而且,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在资金投入的过程中老年人会远远低于自己的子女。因此,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也就日益突出。

三、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性优化的基本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系统

对于养老保障的基本体系而言,主要包括老年人的养老保险、老年人的社会福利保险、社会救助保险以及优抚保障等不同内容形式的保险模式。而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传统的社会形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发展需求,因此,在基本的社会保障形式的建立过程中,首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养老保险模式,根据不同形式的经济化保险目标,综合的运用多样化的养老保险形式,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形成老年经济制度的保障形式。其次,虽然我国传承着几百年的养老文化,但是,在以后社会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实现老年人自我养老、家庭养老以及社会养老的基本形式,因此,在这中模式形成时一定要将着三种形式充分的融合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形成我国现代化养老体系的基本模式。

(二)提高农业中非农产业的就业形式

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根本性原因是在城市化进程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迁移,从而导致留守的农村老人不能得到子女的充分照顾。但是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是他们生活过程中基本的生产资料,但是,由于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就会导致家庭的生产模式逐渐降低,因此,很多农民逐渐放弃了土地生产,走进城市寻求发展之路。我国与2005年,推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理念,在这种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强调了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宗旨,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农村的经济化发展。一些农民在整个并没有完全放弃土地的生产,在一年中的农闲时间去外地打工,这种模式的建立不仅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农产品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因素。因此,通过这种生产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中非农产业的基本就业形式。

(三)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形式

我国在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早在1990年的初期就推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但是,在整个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一直到现阶段也没有形成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形式,其中的限制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就是资金的筹措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传统的制约性问题。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基本的家庭收入相对较低,而且,又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农村家庭的基本收入。因此,对于这种发展现状而言,只是通过政府给予相关的政策也是不够的,所以,应该逐渐完善养老保险的资金筹措渠道,建立积极性的宏观财政政策制度,建立多元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制度,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式的建立及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想在根本意义上解决城乡差异性的发展现状,就应该在根本意义上优化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健全的社会经济形势以及人口政策形势的建立,环境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以产生的矛盾性,从而为我国社会化进程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杜鹏,王武林.论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J]. 人口研究,2010,02:3-10.

[2]王瑛洁.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

[3]谢建军.试分析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城乡差异转变[J]. 知识经济,2014,13:62.

[4]李辉,王瑛洁. 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1:154-158.

[5]兰烯.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6]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