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推进国际旅游加快国际化酒店建设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4-04-25

归虹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酒店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国际化酒店对酒店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成了酒店从业人员必备的技能。酒店英语作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培养出符合当今我国酒店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所有酒店英语课程任课教师都需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将ESP教学理论与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教学相结合,探索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有效的新途径。

关键词:酒店英语;高职高专;ESP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将于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市场对旅游专业的人才,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而酒店行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外国游客数量的增多。许多星级酒店对新一代员工进行选择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具有较高的酒店英语服务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逐步向培养综合素质好、实用技能高、英语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这一方向转化,而酒店英语这门课程也只有明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成为真正的职业技能课才能满足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这一需求。为了能够及时向社会输送酒店专业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师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进行酒店英语的教学这一重要问题。而ESP理论的出现,大大加深了教师对其课程特点的理解,从而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认知并实现将来的就业,这与高职院校着力培养基础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需求高度一致。

一、ESP教学理论简介

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 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等。

ESP教学理论非常重视从特定专业的需求出发,强调英语与之相结合,把英语作为学习和运用这一专业知识的主要工具或手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英语仅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局限性。当教师在设计ESP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由浅入深的英语基础知识的讲授、由低到高的语言能力培养模式,转向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在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上,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编制相应的教材并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能最多的有助于胜任将来职业和岗位的英语能力。

二、我国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态度消极。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这一课程还是延续着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一直“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般将授课重点放在英语的常用句型、语法、以及文章结构的分析讲解上,从而忽略了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酒店实际业务操作的背景下很难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在协调和处理业务的能力方面也表现地不尽如人意,很难满足当前大多数星级酒店的要求。而从客观上讲,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都比较薄弱;同时,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上课听不懂又不会说的学生比比皆是;还有部分同学甚至家长思想上不怎么重视专业英语,认识不到其重要性,他们认为英语在今后工作中用不到。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们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态度越来越差,学习也就越来越被动。

(二)专业内容涉及面广、量大,学生学习有难度。

《酒店英语》课程涉及的专业内容比较广泛,涵盖了酒店的多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如前台接待、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康乐服务等,学生既要能够熟练进行普通的日常业务对话,又需要掌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业务知识技能,并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掌握这些专业知识、专业词汇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比较差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课程考核方式片面单一,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在《酒店英语》课程考核方面,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考核方式,即终结性考试。最后考试往往只注重死记硬背一些的课本知识。结果到课程结束,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汇、句型,但是却不能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涉外酒店更加注重其员工的英语口语能力,部分高职院校将本课程的考试方法由原来的笔试改为了口试。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视,但却忽视了其他方面如英语阅读、英语写作与翻译能力的考核,这使得“中式英语”在学生在口语表达中随处可见。

三、ESP教学理论在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学生为中心,结合ESP教学理论,提高课堂效率。

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教学应基于学生的需求之上,将酒店专业知识与高职英语教学互相融合、相互渗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程教学中引入ESP教学理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帮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酒店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ESP教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与方法,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专业课教师、本专业毕业生和酒店管理人员共同编写教材

基于凸显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的这一要求,在编写高职《酒店英语》教材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当按照ESP模式的要求,做好“需求分析”,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根据《酒店英语》课程的特点,设计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开发注重实景、互动和案例的ESP教材。除此之外,在编写《酒店英语》教材的过程中还应对专业课教师、酒店管理人员和本专业毕业学生进行调研,充分考虑他们意见,结合酒店不同岗位的需求,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范围等,将一些枯燥而难懂的理论知识删减掉,另外再增加一些实用性更强的内容,把酒店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这样一来,既能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增长语言知识,满足其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又能为其在今后工作中的交流与应用作好准备。

(三)课堂上采用ESP教学模式

想在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堂上突出职业特色,就应该根据ESP的教学理论与原则对我们的课堂进行改造,对我们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进行改造。在ESP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模拟酒店岗位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各高职高专院校所建设的各种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给学生一个多方位思考的空间。

四、结论

《酒店英语》是英语语言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中引入ESP教学理念与模式,使得英语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通过课堂模拟实践增强英语教育与学生的职业活动相关联,为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语言能力会得到不断的强化和保持。因此,在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中引入ESP模式,深度融入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让英语教育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相联系,是高职《酒店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条可持续的、必由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

[4]冯媛.试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EGP+ESP方案[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

[5]刘汉蔚.基于ESP理论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