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臧建军
近日,易居宣布启动私有化,虽然有些突然,但并不令人感到十分意外。包括易居在内的许多中概股在美国被价值低估,这并不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话题。但笔者认为,股市估值的数值差异只是表象,发生在中国这片改革热土上的行业变革及其背后独特的商业逻辑更值得关注和深思。
从去年开始,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许多行业发生了系列变局,地产开发利润率越来越低,转型成为趋势。实体经济不振,实业的钱越来越难赚。但也同时看到许多创业公司快速成长,不断上演融资的财富神话。很多人会感慨这社会变化太快,让人看不懂,尤其是今年国内疯狂股市与低迷经济的对照,让经济学家也难以解释。
去年在沃顿易居研修的一次会议上,周其仁教授谈了一个概念让人印象深刻。周教授提出所谓的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在“拐大弯”。所谓的“拐大弯”,是坐在车上的人不会感觉到在拐弯,但一段时间之后会突然发现你已经在另外一个方向和道路上。周教授认为,很多人觉得中国的经济改革好像没什么突破,但他通过大量实地的企业考察认为中国企业界实际暗流涌动,很多企业家都在进行基于未来的战略性投入,可能当你发现真正变化的时候,这些企业家已经完成了布局,中国经济也迈入一个新的格局。
地产行业的同仁应当会非常认同周教授的观察。能够看到的是,在传统的开发销售领域,大家依然在进行激烈的厮杀,各种营销手段被运用到极致。也能够看到布局海外、试点金融和社区的各种探索。当然,还有大量尚不大引人关注的创新在悄然进行,有的是大企业的内部创业,有的则是创业公司试图颠覆。可以断言,因为这些探索和创新,3年之后的中国房地产格局会完全迥异于现在,至于是什么样子,现在没有人可以预言。
正在中国发生的这场产业变革,商业逻辑与欧美等成熟市场有很大不同。马云近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演讲中提到,电子商务在美国是餐后甜点,而在中国却是主菜,因为中美商业基础建设的程度不同。同样,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并没有在中国这么火热,因为美国金融体系已非常完善,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则承担着弥补原有金融功能缺位的使命。
这里面就涉及到变革与创新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技术的创新,一种是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我们国家各个行业当下的经济变革转型,虽然技术创新也有很大进步,但更多的是后者。根源在于各行业多年积累下来制度的约束、思维的固化、资源的分散造成组织的低效与沉重,存在巨大以变革盘活资源、提升效率的空间。商业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没有纯粹技术创新那么看得见、摸得着,似乎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也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但中国3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了组织变革的威力,马云将“平台”称为最新的商业形式,而这种商业形式就是阿里巴巴的核心。
房地产行业的变革与创新除了3D打印和智能家居外,主要围绕在商业组织形式层面,用互联网金融改造资金链,用社区服务延伸业务链,用移动互联网重构营销链,是当下地产行业重点探索的方向。确实,这些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背景错综复杂,过程波诡云谲,但意义深远流长,非身临其中不能领略其中的精彩与澎湃。
所以,在笔者看来,企业估值体系的差异部分来源于当下经济变革背后商业逻辑的不同以及各自理解的不同。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股市上退与进只是过程中的手段,重要的是做好准备,创新转型,顺利实现“拐大弯”踏入更宽广的道路。当我们认清了经济改革与行业发展的方向,当我们厘清了企业变革的商业逻辑,我们就坚定了战略转型的决心。而笔者个人非常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也高度看好已经在转型路上诸多房企的光明未来。
作者系易居中国执行副总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