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艾振强
住宅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被打破,此前鲜有政策束缚,发展迅猛的的商业地产更加受到受到业内的聚焦。尽管受市场需求和产品同质化的影响,不少商业地产项目空置率较高,有些城市的开始出现泡沫,但是一线城市的需求空间依然很大。
过去,商业地产侧重于物业管理。然而,商业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总额高,投资回报期长,正确地将资产管理理念嫁接到商业地产的开发和管理中,提升商业地产的运营效率,才能实现物业的净利润和投资收益率的最大化。当前,成熟的机构,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商,都将管控项目的核心目标放在了资产管理能力上。
一、商业地产资产管理5大问题
1.资金链管理形式单一,缺乏完善的资金循环机制
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在投融资过程中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获取开发资金,并通过商业地产后期的运营回收资金,偿还银行债务,资金链的衔接结构单一,资金循环机制缺失,使得商业地产资产管理能力不足。
美国商业地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信贷、自有资金、REITs、商业地产产业基金等多种渠道,其中只有10%的资金来自于银行,其余则来自社上的投资(REITs和商业地产产业基金是主要渠道)。低比例的银行贷款和高比例的社会投资,使商业地产开发商在开发模式和后期的运营管理上有较高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同时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大大降低了开发商的风险。
2.产权分散,资本市场参与度不高,未形成外部循环机制
传统的中国商业地产发展中,主要有三种主要经营模式,即完全出售、混和持有、完全持有(见表1)。
由于商业地产开发资金压力巨大,因此商业地产建成之后,大部分会对产权商铺进行出售。这可以帮助开发商迅速回笼资金,并获取利润。但这造成了地产产权分散,造成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的科学性和整体性效益难以实现。
而且即便建成后不出售,在以上三种模式中,资本都是在企业内部循环。在投融资管理中缺乏战略投资者,造成商业地产开发商兼投资人的职能,资金运转压力巨大。
3.商业投资模式比较低端落后
商业地产的投融资应该贯穿于企业开发、经营、管理的全程。但是,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在开发的过程中采用落后的资产运营模式,在商业地产竣工后通过出售等方式进行资金回笼,这种模式是比较低端的。落后的商业地产投资模式造成商业地产开发的筹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资产运营和管理无从谈起。
4.开发商缺乏资产管理的经验
不少开发商对商业地产资产管理和运营模式缺乏经验。对商业规划、商业招商、商业运营等经验的不足,导致商业地产的资产运营和额管理的效率低下,以及商业地产保值、增值目标存在困难。
5.开发利润高于商业经营利润
商业地产的价格远高于普通住宅地产,因为商业地产开发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开发的高利润,造成许多开发商急于将商铺销售出去并利用资金进行下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而非进行资产管理。
二、全程资产管理6大评价标准
资产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商业地产,从拿地、到建设开发、到运营管控,都是资产管理的内容。资产管理的KPI指标就是紧密锁定EBITDA-U的投资回报数据。
围绕EBITDA-U的核心财务回报数据,资产管理的评价标准也变得清晰可控。
从项目全程资产管理过程来看,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六个方面。
1.恰当选址,控制拿地成本
李嘉诚的信徒们普遍将地段和选址作为评估项目投资收益的核心关键。然而,从资产管理的指标来看,投资回报率只是个相对数据。换句话说,没有地段好坏之分,只有投资回报的高低之分。
2.精准定位,锁定市场人群
大量的实战案例告诉我们,人群定位错了,项目投资回报率就会大幅下降。而市场人群的消费趋势是最捉摸不定的,选对正确的目标人群,并对症下药,是考核资产管理者能力的重要一课。
3.控制投资,锁定造价
为了达到最佳的商业展示目标,牛逼的资产管理团队会精炼的控制各种投资成本。产品做得高大上或矮挫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投资配置下,后续的品牌定位以及租金、售价回报是否能与之成正比。
4.特色引领,同时考虑成本因素
商业地产是高速变化的潮流行业,没有创新的项目基本无法生存,而过度创新的项目也会将项目送入坟墓。拿捏好创新的度,一个重要的衡量标杆也是为创新所付出的投资回报的成果。财务数据是判断市场创新进化方向对错的最好标杆。
5.精选品类,看准品类黑马
业态规划和品牌选择是商业地产最为重要的问题。好的资产管理者,能够洞察品类发展趋势,巧妙的将未来快速成长的品类以较低的价格招入商场,从而让整个商场分享品类引爆的红利。这点和风险投资的逻辑没有两样。如果只选择当下最热的品类,付出的代价也越高,财务回报肯定不理想。选择成长中的品类才是王道。
6.强营运管控,提升后期经营坪效
EBITDA-U提高的另一核心在于增加购物中心的营运收入,控制营运成本。很多项目为了后期快速增加人流,配置了豪华的运营团队,并采用各种措施做旺场活动,以提振人流。考核经营管理绩效的指标也是这种投入和租金、销售增长的关系。诊断、优化、创新、提升是商业资产后期运营过程中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三、商业地产资产管理的可能模式
目前,标杆房企在商业地产领域,都在往资产管理方向迈进:典型的,万科、万达在商业地产与机构资本达成了小股操盘的轻资产模式;具备海外REITs平台的凯德、越秀、领汇等开始进入内地收购资产。
金融机构方面,以黑石、华平、光大安石、中信资本等私募地产基金开始有意入股或组建自己的资产管理团队;以险资、信托为代表,整个大资管行业开始整体从债权投资转向股权投资,盯准资产并购市场。
综合而言,当前商业地产做资产管理,主要有三个可行的路径。
1.商业地产顾问、代理机构代理模式
不甘于只卖报告和做简单中介的商业地产顾问和代理机构,可以凭借其独立专业身份去做独立的资产管理人。不过,这些机构需要重新对自己定位,摆脱乙方身份,从而获得资本的认可,分享资产增值收益。
2.凯德模式
像润、中粮等具有大投行思维的企业集团,投一个行业早已构想好未来资本市场的架构,有意将商业地产金融化,对其运管人员的要求天然地带有资本的指令,时机成熟自然升级,尤其对于购物中心这种对运营管理能力高度依赖的业态,资本就更加需要倚重成熟管理团队的力量。
3.金融机构自建资产管理团队的模式
由金融机构自己投资入股或组建资产管理团队的模式,对于一些有志于资产证券化大蛋糕的机构,做这样的准备是为更大的战役储备主动权,未来也必然成为一种潮流。领汇25亿收购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当整个行业不再是“风口上的猪”时,回到商业最基本的逻辑,只有真正的专业才能赢得资本的尊重。而将资产管理房与投资方分离开来,通过私募股权的管理方法,以资产管理为纽带,可以极大地整合各方的专业能力,为投资人创造更大的回报。
作者就职于明源地产研究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