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杨斌,秦莹,杨燕云
云南农业大学
朱苦拉咖啡种植情况分析
杨斌,秦莹,杨燕云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省大理宾川朱苦拉村彝族村民在历史上曾以种植水稻为主。然而,自从法国神父田德能将第一颗咖啡种子带来这里,朱苦拉村民开始减少水稻的种植而大面积的种植咖啡,但是近年来朱苦拉咖啡的种植却面临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朱苦拉咖啡种植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村民以经验性种植为主,目前存在缺乏科学指导、不规范种植等问题,提出了改善朱苦拉咖啡种植技术的建设性意见。
咖啡;种植;原因;办法
说起咖啡,中国人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外来文化,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一百年前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已经开始种植咖啡。然而时至今日,“咖啡已经成为我国热区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1]并且“云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以大量的高山分布成为了中国最理想的咖啡种植地。”[2]近年来,云南的小粒咖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并且发展成为云南的一种独特的产业。云南省大理宾川朱苦拉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种植咖啡历史,是什么原因让咖啡在此生长繁衍?现在种植状况又如何?带着问题,我们通过田野调查了解了村民种植咖啡的状况。
朱苦拉村全村目前有13亩古咖啡林,这些咖啡树中有24棵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1904年在朱苦拉建教堂传教时引进种植而沿袭下来的。清光绪30年神父来到宾川,因帮助朱苦拉村彝族人打赢了渔泡江张艺青捆绑贩卖72名妇女的官司,他向村民索要了许多田产,并于同年在该村修建了天主教堂,由于神父长期爱好喝咖啡,为了能够就近取材喝上最新鲜的咖啡,他的同行送了他一株从越南带来的咖啡苗,他亲手把它栽种在朱苦拉天主教堂的后墙下,在精心的呵护下,咖啡越长越多,虽然此树于1997年自然死亡,但其他咖啡却茁壮生长。目前仅保留下来尚有13亩咖啡林。
“温度是决定咖啡栽培成败的关键因素,水、光、热、土是影响咖啡生长的重要条件。[3]”朱苦拉村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咖啡的种植提供了比较适宜的条件。
当地种植咖啡的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
(1)栽种。“选择宜植地种植是咖啡丰产与否的关键。早期神父栽种咖啡并没有刻意选择地块,而是就近的栽在了教堂周边。村民开垦咖啡地基本上是凭多年种植作物的经验,早期并没有严格按照科学标准来进行,后来在推广种植咖啡时,才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大致开始学会一些种植技巧。其中的育苗过程,根据村民李春良的介绍,第一次种植咖啡树时,用河中的细沙育苗成活率更高一些,将咖啡的种豆用河中细沙育苗,在苗床底部铺上10厘米左右的细沙,然后将咖啡种豆一颗一颗的摆放在细沙上,再铺上一层细沙,盖住种豆即可,经过28~30天便可长出咖啡苗,这样长出的幼苗是成活率最高的。将经过一个月到两个月后的咖啡苗放入营养袋中加土培育3~4个月,为了提高成活率又能丰产,村民在定植时会小心的将苗从苗圃中移出,在开垦好的土地上挖一个小坑,将苗放入,用土把苗直立稳固,然后适当给根部浇水,这样一棵咖啡树就栽种好了。
(2)管理。“三分栽,七分管。”管理是咖啡早投产、高产、稳产、优质的保证。有些朱苦拉村民对咖啡的种植及管理技术史从长辈那里习得的,有的则是2008年后谷公司发展咖啡时参加培训学习的。在谈到咖啡树的管理过程,村民李春良说:咖啡喜欢湿润,不会因为雨水多而死去,恰恰相反,干旱的天气会导致咖啡的产量下降甚至干死。而朱苦拉村湿润多雨的气候让咖啡树对于水分的要求并不是很苛刻。就灌溉而言,咖啡林的小路边上有一条水渠可以用来给咖啡树灌溉。对于给咖啡树浇水的次数,村民根据情况而定。可见,浇水次数以及时间也是根据咖啡树的现实湿度来决定的。就咖啡树的施肥问题而言,牲口比较多的村民家中一般会使用牛羊粪来给咖啡树施肥;对于牲口不是很多的村民来说,牛羊粪不足,他们也会参杂使用一些农家肥从而保证咖啡树的正常生长。而朱苦拉村的咖啡树杂草并不多,由于自家的咖啡树种植的很密集,几乎阻断了杂草的生长空间,咖啡树长满了,便不会生出杂草了。即使有些杂草,打些除草剂就可以了。咖啡树上的虫子也不会很多,每年村民都会定期为咖啡树除虫,一年打农药两次。而对于咖啡树的修剪也是相当简单的,只需在咖啡豆少的情况下稍微修剪即可。
(3)采摘。在咖啡成熟期间,村民们家家户户以手工的方式一颗颗采摘咖啡果。由于过熟果、绿果均会降低咖啡品质,因此,村民在采摘过程中也会分批采摘,优先采摘熟透的红色咖啡果。
“要想富,先修路”。一、交通不便是朱苦拉咖啡种植技术不能提高的原因之一,从村寨到镇上大约需要三个小时的路程,山路崎岖不平整,道路很窄,这就使得本来就在大山深处的朱苦拉村更加闭塞,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很长的时间进入这座村庄,这里的咖啡豆运送不出去,外面的技术也传播不进来,因此,多方筹资是很有必要的;二,提高村民的普遍文化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朱苦拉咖啡的种植技术水平,只有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发挥村民的学习能力,接受新鲜的事物,更加深入的了解咖啡的种植技术;三,鼓励并支持农技人员为村民做培训,具体的指导村民们如何种植、管理咖啡树,并将一些咖啡文化引入村庄,让村民们真正的了解自己种植的咖啡是怎样的文化,了解咖啡的市场以及咖啡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意味着什么,让村民们喜爱咖啡,并由此激发他们对于改进咖啡种植技术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朱苦拉咖啡的种植技术,让咖啡成为朱苦拉村的真正代名词。
[1]李学俊.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咖啡质量控制技术[J].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2]李文俊.浅谈云南小粒咖啡及其种植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2014.
[3]周艳飞.咖啡生产的几个重要环节[J].云南农业,2001(3):7.
杨斌(1990-),女,山西太原人,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研究;
秦莹(1968-),女,湖南株洲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
杨燕云(1973-),男,汉族,云南嵩明人,本科,实验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