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赵亚丽,顾正晴
北方民族大学
流行语辨析
赵亚丽,顾正晴
北方民族大学
流行语相当于某一社会时期的热词或者口语,甚至可以包含方言和俚语,但是流行语与这些词在结构、形式或是内容上又稍有不同。流行语除了和热词、俚语、俗语之间各有异同,和网络上比较热门、传播很广的流行语之间也各有差异。
流行语;热词;流行语和俗语俚语;网络流行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流行语释义为“某一社会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语言”。《新华词典》中对流行语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广为流传的,并且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的语言”从各类词典中对流行语的界定可以看出,流行语相当于某一社会时期的热词或者口语,甚至可以包含方言和俚语,但是流行语与这些词又有不同。
热词即热点词汇,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从生成以来多依赖于一定的社会事件会社会现象。热词主要集中于某一时期的社会时事热点话题,这也是它同流行语的最大区别。流行语是当下流行的语言,形式丰富多样,舍此大多时候是社会新闻热点话题,具有社会性。流行语和热词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它们看似相同,实际上有很大区别。综合以上观点,下面是流行语和热词的区别:
首先,从形式上说,流行语可以是词,短语,句子,而热词只有词和短语两种形式。另外流行语具有时代性,它是指某一时期特定出现的,而热词没有时代性,它只盛行于一时。
其次,流行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当下非常流行的语言,但是热词有旧的,也有当下非常流行的。热词中包括流行语,二者是包含关系,有一些交叉,热词大多数是社会热点话题,比如“博鳌论坛”,“澜湄合作机制”,“主权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独角兽企业”,“白色家电”,“工匠精神”,“网红经济”,“民生痛点”,“弹性学制”,“休学创业”等等。
关于俗语,《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现代汉语词典,1996)。狭义的俗语是指与成语,谚语,格言,俚语等处于同一阶级,与之对应的特定语言表意单位。一般来说,俗语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为特点。
俚语,《现代汉语词典》将它定义为“粗俗的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比如北京话里的“打这儿”(从这里起),“放话”(公布消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又有人把它定义为“高度口语化的极不符合规范语言的词。”由上可知,俚语是非习惯用语,是指那些不用于正式场合的,较为粗俗唐突不礼貌的乃至粗鲁的,常为某些特定社会群体所使用的极不规范的定型用语,说白了就是民间流传的俗语,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语言,比如东北人管“看别人”叫“瞅别人”。
俚语和俗语都不能算作流行语,俚语和俗语大都是年代久远的,有的已经过时,主要特点是通俗和口语化。而流行语具有时代性和高度的流行性,代表着流行和时尚。综合以上分析,流行语和俚语,俗语的区别如下:
其一,俚语,俗语的口语性太强,所以一般不可用于正式的文章中,而流行语可以在正式的书或教材中使用。
其二,俚语,俗语大多来自于民间,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比较通俗幽默。流行语来源于书评或文学艺术作品,显得文雅而有内涵,除此之外,流行语一般是当下流行的,具有创新性和迅速变化的特点,代表着时尚和流行。
其三,一些流行语中有俚语,俗语的成分,是一些俚语的延伸和再创造,所以流行语与俚语和俗语是包含的关系。另外,流行语所具有的阶段性和时代性是俚语和俗语所欠缺的。
网络用语,顾名思义是在网络上产生或使用的一种流行语言,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和提高聊天时的幽默性,发明了一些特定的语言,久而久之,形成了网络流行语。也有人说网络流行语是网民自己创造,在网上流行和使用,包括字母,数字,混合型,口语型,词汇演变型,扩张型和流行句子等多种形式。比如,字母型:PFPF(佩服佩服),GF(女朋友),BF(男朋友);数字型:2596758(爱我就来娶我吧),9494(就是就是),0748(你去死吧);混合型:3Q(谢谢你),me2(me to),+U(加油),爱老虎U(I Love You);口语型:“么么哒”,“酱紫”,“吓死宝宝了”,“哇哦”;词汇演变型:“高富帅”是由日本漫画演变而来并在网上风传,它的反义词是“矮矬穷”;扩张型:“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吧;流行句子:“你胖没关系,我们瞎”,“我就问你怕不怕”,“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等等。
其主要特征有:主要存在于网络领域,大多流行与网民之间的聊天对话;很多与当下的社会新闻和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网民们自发产生并通过媒体传播;使用人群大多是青少年或者一些经常上网的人。流行语的使用人群不限,使用范围广泛,它们的关系如下:
第一,网络流行语中有很多是采用了谐音,这点在流行语中也一样,不管是词语谐音还是数字谐音,都会对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聊天增添了幽默性。比如,“感觉身体被掏空”,“我使出了洪荒之力”,“我就问你怕不怕”,“一个亿的小目标”等等。
第二,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范围比较狭窄,只是在网络上通过网民们传播,传播速度慢。比如,“撩妹”,“套路”,“老司机”,“A4腰”等等。而流行语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不仅有网络,还有各类书籍文献资料中都有涉及。
由于流行语和热词、俚语俗语和网络用语的交融发展,使得流行语的规范化成为很大的问题。流行语中有很多粗俗低下的语言,比如“滚粗”、“你丫的”等口头流行语会对年轻一代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流行语的辨析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对青少年在流行语口头表达方面进行引导。我们应该在不违反语言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流行语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序的引导,使其向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1]仓理新,刘仲翔,李崇文.流行语折射的网络文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年
[2]马中红,陈霖.网络那些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3]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6月
[4]曹卫明.近三十年流行语研究.浙江大学,2010年
[5]刘红佳.当代流行语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孙明强.网络流行语研究.湘潭大学,2009年
[7]高琴.浅析流行语的特点.青春岁月,2011年第20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