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从战略高度认识乡村治理的现实逻辑,分析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益的解决之道,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的有序推进。
关键词:乡村治理; 现实逻辑 ; 存在的问题 ; 对策研究
一、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逻辑
1.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迫切要求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中,我国“三农”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农村人口实现了全面脱贫,并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但是也存在诸如农村家庭留守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土地抛荒化、传统文化断裂、社会道德滑坡等新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的总要求,为我国乡村社会走向“乡风文明”、实现“治理有效”,开辟了新境界,也为广大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提供坚实支撑。
2.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的“基石”位置,决定了乡村治理对于整个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作用。长期以来,我党特别重视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工作,尤其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和农村党员的教育和培养。由于我国农村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农村党员理论学习能力差,导致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强,党员模范作用效果不明显。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发展、产业兴旺的根基与灵魂,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主心骨,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领导力量。
3.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物质性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开始更多追求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比如期盼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把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生活作为首要基础性条件,同时也应当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满足人民在其他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1.乡村治理主体结构不合理,能力欠缺
村干部和村镇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核心主体,承担着乡村治理改革的方向和进程。目前在贯彻执行中央部署的振兴乡村的伟大战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乡村治理主体单一,仅仅依赖少数村干部履行职责代替乡村的综合治理,导致治理目标无法达到预期。二是村干部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不够,乡村治理理念严重滞后。三是村干部没有充分激发农村党员、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先贤等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乡村治理形式单一落后,治理效果差
一是在村民自治中,农村成立的自治组织形同虚设,组织机构涣散,没有制定完善自治制度和乡民公约,各种政策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二是农村自治民主制度不完善,村干部选举不规范,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任人唯亲;在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决策过程中,一言堂家长制的工作作风盛行;在村级事务、财务管理和监督中不公开、不透明,形成村干部与群众关系不和谐,导致群众不关心集体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为少数干部谋取私利的工具。三是乡村治理的软实力没有得到挖掘,乡村文化没有得到重视和倡导,导致农村村民小农意识依然存在。四是乡村法律宣传教育明显滞后,村民法律意识不强,村干部各种违法违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村干部的公信力严重缺失。
3.乡村治理生态环境基础差,治理阻力大
乡村治理生态环境一直以来是阻碍三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危害了土地质量和生物环境,给农业产品带来了潜在的农药污染。二是化学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农村鱼塘经济鱼类的生产、水质恶化、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当地地下水,进一步影响到居民的生产生活。三是秸秆焚烧带来了农村大气污染,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和导致人呼吸疾病的发生。四是高污染工业转移到农村,一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污染物严重危害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三、实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1.优化乡村治理主体结构,增强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是搭建和优化乡村治理主体结构,建立起以村党委村干部为核心、农民党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先贤为主体的治理队伍。二是强化治理主体的培训力度,把综合培训和专项培训结合起来,强化农村党员的“四个意识”,增强村两委的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增强村党总支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带领村民一起兴业致富,进一步激发村民參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加强市县镇上级政府的指导工作力度,强化对乡村党员干部的考核、聘用、晋升及奖惩制度的落实。
2.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制定自治委员会工作制度,严格按照规程标准选拔村民自治委员会委员,制定委员会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范围和目标。二是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方面开展乡村乡情摸底调查,列出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提出改进的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集中各种资源推进问题的解决。三是充分利用乡村乡土文化的软实力,在乡村治理中树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典型家庭和村民,大力倡导乡村文化建设的氛围。四是发挥乡村互联网、大数据的充分应用,有效推进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的宣传和落实。建立乡村网格队伍,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维护村集体利益。全面采集分析网上数据,帮助乡镇和村充分掌握村情民意,凝聚群众智慧,推进科学决策,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大力推行科技兴农,高质量发展农村生态治理水平
加强对三农的科技攻关和推广,大力宣传农业新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为农村居民提供新的清洁能源供给,倡导农业生产生活的绿色经济模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污染工业转移到农村。
参考文献:
[1]伍春杰,郭学德.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问题与化解路径[J].领导科学,2019 (8):34-38.
[2]公丕祥.新中国70年进程中的乡村治理与自治[J].社会科学战线,2019(5).
[3]王晓莉.“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21(02)
[4]龚洁.智慧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 农业经济.2019(08)
作者简介:
周黎明 1967.11 男 汉族 硕士 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证券投资分析、风险管理等。副教授 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籍贯:湖北松滋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