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影响机制研究

时间:2024-04-25

何本武

摘 要:本文利用系统抽样法选取的160个样本,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刚性时间、课程热爱程度、对老师的满意程度、主观积极性四个要素与体验感呈现正相关,配套设施水平与体验感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并基于结论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效果 ;体验感

一.文献综述

健康状态作为人体品质生活与价值贡献的基础要素,影响着人民具体的行为表征。教育作为时代背景下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1】。当前,国民体质状况整体上不容乐观,亚健康状态频发,故而为了从源头上改良现状,国家对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采取了系统的跟踪调查与科学的计划安排。青少年在对应的年龄阶段处于教育的时期,故而教育的水平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萌芽阶段,对于青少年的体格塑造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合理性,小学体育课程的激励效果【5】等后向价值层面,较少研究小学体育课程质量的影响条件和效果发挥机制。故本文从小学生体验角度出发,客观地探究影响课程效果的因素与机制。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1.变量分析

(1)被解释变量为影响效果,本文选取学生课程中综合幸福感作为代理变量。从描述性统计结果上显示,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2分,两极化的课程体验说明了在现行教学模式下,现实的个体差异与普遍满意的效果目标的实现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平均分为6.5分,高于5分的常态化平均值,说明整体满意程度处于优势环境,并呈现出进一步优化提升的态势。

(2)解释变量为刚性时间,对于刚性时间的理解其实是对于课程饱和度的理解。刚性时间最大值33分钟,占到标准课程时间的82.5%。留给学生的弹性时间占比仅为17.5%,刚性时间最小值为23分钟,占到标准课程时间的57.5%,留给学生的弹性时间占比达到42.5%,平均刚性时间为28.03分钟,占到标准课程时间的70.1%,平均留给学生的弹性时间占比是29.9%。那么究竟当前的刚性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按照预期发挥出正向激励效果,需要检验。

(3)控制变量为课程热爱度,配套设施完善程度,对老师的满意程度,以及上课的主观积极性。由于控制变量对实际情况进行量化,所以数值的分布说明的是现实的大致而非准确情况,对于课程热爱度这一变量,极值分别为9分与1分,8分的极差与6.25分的平均值说明大多数对于课程的热爱是足量的,小部分人仍然无法提升对于体育课程本身热爱的实际情况。配套设施的满意程度总体上较为稳定,集中在3分与4分的选择上,说明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的价值诉求。上课积极性平均值为1.19,超过1的一般标准,整体情况是大家的积极性停留在一个有待提升的动力节点上。对老师的满意程度平均为3.65,说明老师的上课效果与示范意义普遍得到了实践中的外向认可。

2.实证分析

本文借助Eviews8.0对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XFG=-3.565195+0.166681SKSJ+0.372492RA+0.295835MYD+1.574858JJX

(1)刚性时间与体验感呈现正相关。二者为相关系数0.166681***,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在合理的刚性时间设定范围内,以平均值作为临界点,适当地增加授课时间会提升小学生的体验价值,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更倾向于选择一种跟随的方式,故而减少其选择的时间是在帮助其提升获得的程度。

(2)课程热爱程度与体验感呈现正相关。二者相关系数为0.372492***,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个体课程热爱程度的提升会推动体验感的提升。这是因为热爱作为一种原生价值,对于小学生有着行为驱动与引领的作用,热爱作为一种朴素的情感,对于小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促进作用,从而影响其体验感。

(3)配套设施水平与体验感不存在相关性。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034826,未通過10%端口值的显著性检验。其原因是可能是配套设施作为一种外在工具,在同一环境下小学生客体的认知体系下存在较少差异性,从而难以显著影响其体验感。

(4)对老师的满意程度与体验感呈现正相关。课程热爱程度与体验感呈现正相关。二者相关系数为0.295835***,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对老师的课堂表现越满意,其体验感越强。小学生作为在教育环境中的被灌输一方,处在认知劣势的他们本能会选择按照认知优势进行选择,当其对老师的满意程度提升时,其认知观念会推动自身对于老师的相信程度。进而更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强体验感。

(5)主观积极性与体验感呈现正相关。课程热爱程度与体验感呈现正相关。二者相关系数为1.574758***,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主观积极性的提升会对体验感的增强有显著推动作用。这里区别一下主观积极性与对于体育课程的热爱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在上课时收到心情,身体状况等复杂因素影响而对课程做出的评价回应,具有异动性与变化性,后者强调的是内在稳定的一种肯定,不会因为偶发性事件发生剧烈变动。

4.对策建议

(1)合理设置课程时间,兼顾课程实施进度与课堂实时情况,兼顾知识深度与吸收效率。

(2)充分考虑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发展需求,在知识完整性输出的动态前提下,针对性满足临时诉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原有的信任与支持的基础上,增强对体育教师模范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泽平,李礼,罗珣.新中国7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05):373-380.

[2]孙全文.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142+1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