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郐媛媛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和使用,越来越多样化的阅读媒介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位置,比如手机、电脑、iPad、电子阅读器等等。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当今社会人们阅读的特点和阅读习惯,希望可以为全民阅读的实现提供有效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调查问卷;阅读
一、引言
2020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5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21270个,其中成年人样本为16232个,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为5038个,未成年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3.7%;有效采集城镇样本15756个,农村样本5514个,城乡样本比例为2.9:1。成果显示,2019年全国阅读指数为70.22点,较2018年的68.67点提高了1.55点。其中,个人阅读指数为73.04点,较2018年的71.67点提高了1.37点;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67.61点,较2018年的65.91点提高了1.70点。成果显示,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其中,我国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在本次阅读调查中主要调查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力的情况,并且和2018年做了数据的比较。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而2019年是81.1%,较去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2018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而2019年为79.3%,较2018年的上升了3.1个百分点。2018年图书阅读率为59.0%,而2019年为59.3%,较2018年的上升了0.3个百分點;2018年报纸阅读率为35.1%,而2019年为27.6%,较2018年的下降了7.5个百分点;2018年期刊阅读率为23.4%,而2019年为19.3%,较2018年的下降了4.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二、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的特点调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数字化阅读的方式已经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随着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改变了原来只是到图书馆去阅览图书和外借图书的方式,因此图书馆无论是在馆藏图书的借阅率,还是到馆读者的数量上都呈现出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有一些原本是图书馆忠实的读者,但是因为利用电子设备来阅读数字化信息,可以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的便利,因此他们也由原来阅读纸质图书的方式转移到阅读数字化资源。这就极大影响了图书馆的图书外借率,并且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图书馆的群体涵盖社会上的所有民众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儿童都涵盖在了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当中,但是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年读者和青年读者更加偏向于使用电子阅读的方式来满足于他们获取资源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象。目前经常来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和外借的人群,主要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群体读者为主。这两个群体当中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群体和青少年儿童群体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不是很熟练,或是受到了其他因素的限制,比如老年读者在掌握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上接受能力比较弱,并且电子设备中数字化阅读字体相对较小,这对于老年人进行阅读的方式不是很方便。因此更多的老年读者还是喜欢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来获取新闻资讯和信息情报。而对于青少年儿童群体而言,他们正处于身体的发展生长阶段,如果大量使用电子产品会给青少年儿童的视力和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更多的家长还是偏向于让自己的孩子通过阅读纸质图书的方式来学习知识文化,阅读课外图书。纸质图书资源在阅读率、外借率和利用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图书馆人的普遍关注。笔者在2019年对沈阳农业大学周边居民以及校内师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针对于人们利用纸质图书资源进行阅读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在调查问卷中,笔者主要设计了两个与与纸质图书借阅方式相关的问题:
第一题,你最常用的阅读方式有哪些?A.到图书馆借阅图书,B.利用电子设备阅读数字化资源,C.利用电子化设备听书观看视频,D.不喜欢任何方式的阅读。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类后得出,选择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读者只占到了10.1%,利用电子化设备阅读数字化资源的读者占总体调查者的42.7%,利用电子化设备进行以听书或是看视频的方式进行阅读的读者占39%,而选择不喜欢以任何方式进行阅读的读者占8.2%。笔者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后,分析得出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利用电子化设备进行阅读,无论是阅读数字化资源,还是以听书、看视频的方式获取信息资源,都是现阶段人们进行阅读的主导方式。首先,电子设备普遍重量比较轻便和小巧,在大多数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的读者中,主要以手机和iPad为主要的阅读工具,尤其是人们对于手机的使用更是达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在以前手机的功能只是为了便于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联系,它的功能主要也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为主。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目前一部小小的手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沟通工具,它已经集合了一部小型电脑的大部分功能,比如利用移动互联网浏览网页、查找信息、在线办公、休闲、购物、娱乐等等,沟通和交流的功能也由原来的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变成了现在利用社交软件可以进行视频交流、语言交流,甚至于可以让多个人进行视频会议。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手机随身携带,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沟通的工具,还是一个学习、办公、休闲、娱乐的好伙伴。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利用电子化设备进行阅读,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状态。
第二题,请选择出你所在的年龄段,A.2-8岁,B.8-18岁,C.18-35岁D.35-55岁,E.55岁以上。笔者设计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读者的年龄段分布情况。笔者在进行调查问卷发放时,尽量将五个年龄段的读者都涵盖在调查问卷读者群体当中,并且尽量的保证将调查问卷可以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读者群体当中。通过对所有调查问卷读者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后得出,选择A属于2-8岁儿童群体的读者占到19%,这些儿童因为年纪比较小,自主回答问题和书写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这类读者进行调查问卷时,主要是由他们的家长执笔来替他们完成调查问卷。同时,也对于他们的家长也给予了相同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而选择B属于8-18岁青少年读者群体的人群占到了21%,这部分群体属于青少年读者群体,他们主要以在校的学生为主,包括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择这类群体也主要是想通过对于这类群体的调查来找到在校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获得课外知识、阅读课外书籍,以及这类群体喜欢阅读哪一类图书,主要阅读图书的地点和方式。选择C18-35岁年龄段的群体占到总体调查人数的20%。这类群体主要是青年读者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有一半的读者还是属于在校的学生,他们可能是在读大学、研究生,甚至是博士,而有另一半的群体当中,他们已经开始参加工作,算是在各个企事业单位当中的青年力量。因此对于这类群体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找到这类群体的读者喜欢使用哪一种方式进行阅读?是纸质图书的方式,还是数字化电子图书的方式?并且这一类群体在接受电子产品的使用和普及上更具有年龄段的优势,因为这类群体的读者年纪比较轻,在接受新生事物和复杂的智能化电子设备时,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都比较强。设计这个题目也主要是想知道这类群体是使用电子设备的中坚力量,而他们选择的阅读方式和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影响整个使用方式进行阅读情况的主要人群;而选择D35岁到55岁的读者群体占总体调查读者人数的21%,这类群体是属于人类群体当中的中间年龄段。在这类群体当中,主要有人还保留着继续阅读纸质图书的习惯,而有一些人也开始由纸质图书的阅读方式,逐渐转变为电子图书的阅读方式,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加入使用电子图书的行列当中。笔者对于这个年龄段的读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读者在事业上都小有成就,已经属于生活稳定的时期,并且已经是家庭的主要力量,上有要照顾的老人,下有教育的孩子。因此,对于他们的阅读方式不仅仅决定了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这个年龄段的读者加入到电子阅读的行列,而且他们的阅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孩子也就是下一代的阅读方式,同时也会影响上一代,他们的父母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喜好以及阅读方式。选择E55岁以上的读者群体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9%,这个读者群体里是偏中年到老年的群体,很多人们在55岁以后已经开始退休来享受晚年的生活,同时这类群体当中很多人不愿意使用电子设备,就是因为电子设备对于他们而言接受比较差,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他们也仅仅是将手机当做一个与外面世界以及亲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而选择这个群读者群体,主要是想知道中老年人在阅读方式上是沿袭了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方式,还是有更多的中老年人也愿意通过利用智能手机进行阅读。
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促进碎片化阅读的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去更努力的工作。因此,一个人每天的主要时间都会用在工作上,尤其是当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工作已经成为职场上常用的工作模式。虽然,人们在新入职场在签工作合同的时候没有明文规定,每一个职场工作人员都需要加班加点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了职场上的惯例模式。因此,在生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中,人们没有大块的休闲时间,也因此不会利用大块的时间来进行休闲和阅读。因为无法利用大块的时间来进行阅读,那么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将成为社会大众现阶段,以及未来阶段阅读的主要模式。在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中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紧密的联系定制公交,一小时通勤圈跨省通行成为了当今市民主要的通勤方式。因此,居民通行也代表着一个城市,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上是否便利的主要考量方向之一。在报告中指出在北京、深圳、重庆等一线大城市,它的通行半径高达40公里。而在上海和天津,它的通行环境也分别为39公里和37公里。根据调查显示,在北京平均通行的距离高达11.1公里,也就是说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城市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职住分离度最高,平均人均出行需要超出6.6公里才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从家出来到工作单位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通行时间。在报告中显示,北京单程平均的通行时间为52.9分钟,而在东莞和深圳这两地的单程平均通勤时间也非常的长,分别可以达到48.5分钟和47.0分钟。这个时间只是单程的从家到单位的通行平均时间,如果算上来回及从家到单位去上班,下班再从单位回到家中的时间会接近两个小时。在人们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这个时间也可以说是大段的时间了,那么如果很好的利用通勤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进行阅读看书,同样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收益。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象是,很多人在乘坐公交车、等地铁等交通工具进行出行时,大部分人是通过利用手机进行微信聊天、看视频、看电视剧、听音乐等方式来度过通勤时间的,很少有人会选择在通勤的过程中进行看书和阅读。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说,因为在通勤的路上公共交通类的人比较多,比较拥挤,在通行的过程中,基本都是站立的状态,很少是有坐着的情况下,因此站着看书不是很方便。但是也有很多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回来的人都说,自己在那边生活,在那边工作,在利用交通出行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外国人无论是在坐火车还是乘坐地铁,大多数的外国人都在这个时间在看书、在读报,很少有人会看手机。
四、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阅读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人們在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时,无法真正将大块的时间专注在学习和阅读上,而人们对于移动终端设备大量使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们原本用在学习和时间上的注意力。因此,人们能够用在阅读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人现在阅读的方式都是通过用手机来查找信息、阅读短文,这种阅读方式我们称之为碎片化的阅读。也就是说在人们工作学习的空余时间,或者是在人们利用休息的时间进行短暂的阅读,就是说将一些空闲的时间、零岁的时间利用在阅读上面,碎片化阅读有其特有的特点,因为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主要是通过使用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来完成阅读,因此它的特点是以浏览为主,因为信息量大、阅读模式多样化,因此这种阅读方式主要以浅阅读为主,并且文章比较短小,会很少的,占用人们的大块时间,这就让人们专注在一篇文章的注意力非常短。现在网上很多的文章或者视频、音频,它的时间非常短,一般都控制在5分钟左右,采用这种短时间内的文字信息和音频信息,主要是为了抓住人们的心理。人们希望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阅读一些东西,看一些东西,但是碎片化的时间非常的短,并且不固定,具有一定的随时变化性,这就无法让人们集中很长的时间去收看和浏览篇幅较大、时间长的信息资源。因此,各类信息的发布者为了保证自己的作品有更高的点击率,更高的收看率,能够更好的迎合人们的需求,就会将文字、视频、音频的信息资源进行压缩,进行改版和加工,这样人们在手机看到的各类信息资源大多是比较短小,如果是文字信息资源,那么它一般会控制在1000字符以内,如果是视频或者是音频资源,作者会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样模式的信息资源才能够保证当人们有空闲的时间的时候,可以来点击发布者的信息作品。人们在手机浏览视频的时候,也会发现有一些视频是信息发布者经过加工和剪切的视频内容,比如一些电视剧电影的小片段,一些网络演员自己拍的网络小视频等等这些经过加工,以及改造的文字作品、视频作品、音频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利用短时的碎片时间来进行浏览和观看。因此,这也加速了人们对于碎片化阅读的阅读趋势,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只是让人们进行了浅阅读,短阅读,而无法让人们真正的走进好的文学作品当中进行精读深层次的阅读。
五、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民阅读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下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契机,互联网技术不仅增加了人们获取书籍资源、信息资源的渠道和媒介,还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人们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来阅读电子书籍的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最为潮流的阅读方式。因此,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普遍接受的阅读新模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