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移动互联网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4-04-25

摘 要:5G时代的来临,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呈现一个生机勃勃的态势,不仅具有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又融合移动终端,正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使移动互联网在气象服务中变得如鱼得水,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app)等已悄悄普及开来,有些人仍习惯在电视上看《天气预报》节目,而不少以手机“为生”的年轻人,则习惯从APP里探知天气变化。通过云平台技术,以大数据为后台支撑,通过手机智能客户端(app、公众号、微博、微网站),向用户推送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服务产品。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app)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5G技术即将全面应用,推动着移动通信的技术升级不断加快,这可能将引起新媒体生态的巨大改革。,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app)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气象服务产品利用这些新媒体可以最快最全面的获取气象服务,摄取最新鲜的气象资讯,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气象服务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1 移动互联网在气象服务中的发展现状

生活方面上,最主要的就是每天的天气预报了。如今在很多人的智能手机中,几乎都有一款天气软件,轻触屏幕,打开软件,各个地点每分钟更新频率的天气预报,各类气象指数到穿衣提示,天气软件里一应俱全。互联网迅速发展,人们获取天气预报的渠道有了更多选择。目前,气象服务渠道呈现多样化。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在各种领域逐渐超越传统媒体,这些新媒体可以最快最全面的获取气象服务,摄取最新鲜的气象资讯,用户免费获得更加良好的服务体验。

基础气象服务方面,包括交通,水利,农业国家地方等各部委部门的防灾减害气象预报, 全球范围内暴雨、台风、雷电、冰雹、连阴雨、暴雪、干旱、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成为威胁人类的主要因素。各国各级政府都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种种挑战。 利用互联网平台模块及时向用户提供实时气象数据,调整生产计划,实现灾害的自动预警; 用户通过互联网应用该模块可查询各地天气、未来一周天气状况、生活出行指南、空气质量等信息,方便用户工作及生活的安排。

2 气象服务的措施和内容

(1)通过云平台技术,以大数据为后台支撑,通过移动互联网气象智能服务系统,向用户手机客户端(app、公众号、微博、微网站),推送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当遇有恶劣天气时,主动向用户推送灾害预警信息、灾害防御指导,最大限度的减少用户的财产损失。

目前市场上气象服务软件以天气通、 墨迹天气、 彩云天气、 中国天气通等国内外天气软为主,天气信息来自网站的获取,因多数天气软件气象信息无合法渠道来源,在向公众传播中错误信息、过时信息将对公众造成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气象部门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气象智能服务系统,通过 APP、微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智能终端, 使政府部門、专业用户、公众主动获取和被动接收各类气象信息,将是做好公众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

(2)气象大数据服务根据应用层开发的不同种类应用提供气象大数据服务。如站点监控与云平台监控这2个功能,主要利用基于HBase的实时数据检索为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业务服务;而数值预报与预报产品的制作可以利用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型MapReduce进行气象数据分布式处理,进而提供气象科研服务以及公共气象服务等。

气象大数据服务的用户主要包括气象行业内部人员(业务部门)、气象科研人员(科研部门)、相关行业人员(其他行业)。气象行业内部人员可以通过气象行业内部网络访问气象大数据服务;气象科研人员通过互联网获取部分权限数据;而相关行业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预报产品。

(3)组建气象专家小组,研发“专家服务”模块,建立“专家与用户”间的交流平台,提供气象灾害防御、农用预报、环境预警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同时为用户提供和气象环境监测品商务平台。

3 关键技术与技术创新

(1)移动接入技术。移动互联网是手机客户端表述层与服务器端进行通讯和数据交互的网络运行平台。 移动接入技术能以多种方式实现智能终端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 使用户摆脱了线缆和位置的束缚。

(2)移动访问技术。手机客户端可采用无线应用协议(WAP) 或短消息服务二种访问方式, 从移动互联网获取所需的气象信息服务。

(3)移动定位技术。 APP 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取当前位置的天气信息服务依赖于终端设备的移动定位技术, 从定位精度、覆盖能力、 配置代价和终端设备等关键因素考虑, 我们采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定位技术实现移动客户端的定位。

(4)嵌入式开发技术。 采用 J2ME(Java 2 Micro Edition) 嵌入式开发技术。

(5)客户端信息服务技术。 采用注册码或手机号注册实现服务授权, 及时准确地把预报预警信息 、 农业技术指导信息、 农业灾害防御信息等服务信息发送到服务对象的移动终端设备。智能推送数据信息。 依托气象大数据和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支撑, 通过采用移动接入、 移动访问、 移动定位、 气象服务、 网络营销、 智能终端嵌入式开发等技术, 开发便捷实用APP、 微网站、 微信公众号、 微博等手机掌上终端, 实现指尖上的智能化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功能。

4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气象微信公众平台,气象微博,微信全民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气象信息传播更全面、更丰富。通过关注气象微信公众平台,气象信息会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模式声情并茂的传递信息,并且能够主动推送用户,时效性强,传播成本低。也可通过获取用户地理位置,开展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除了主动推送信息服务,还可发送信息咨询请求,用户请求可按照相应的序号代码回复数字,获取个性化气象信息服务,提高一对一服务的互动性,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同时,在认证公众服务号中可申请微信支付接口,将一部分有偿服务的介绍、科技服务等气象有偿服务设置在菜单中,然后通过微支付,有效快捷地开展气象业务有偿服务,来扩展气象服务盈利模式。

5 结语

互联网是一种工具,移动互联网却是一个时代。用户更多的通过新媒体汲取天气资讯,是用户主权的选择,我们的气象服务在配合传统服务的同时,如果能够快速高效的转型升级,将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气象现代化服务。通过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平台的传播和影响,让我们的气象服务品牌化、IP化,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创造性地以客户和服务为核心,完善和改进现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气象服务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等.微信平台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0)

[2]刘巍巍等.互联网时代下的气象数据应用分析.环境与社会,2016,36(1)

[3]亓东霞等.大数据在气象行业中的应用探讨.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 (10)

作者简介:

姓名:周倩丽 出生年月—:1989.11.7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北京通州

职务/职称:初级工程师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工程。

(华云(普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22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