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全世界的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更应当高度重视对经营风险的管控和防范。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是也为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信贷风险管理就成为了每位商业银行管理者必须去重视的课题,有效防范和预警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还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辨析
(一)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在金融市场运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类别的风险,而信贷风险就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贷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贷款业务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从另一方面来看,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时所要面临的其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来自借款者不能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如期归还贷款本息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来自借款者还款的意愿、能力下降或者信用等级降低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违约风险。
(二)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就是预防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关键手段,而且还是提高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金融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各家商业银行必须正确理解信贷风险管理的意义,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不断提升其经营者对信贷风险的关注程度,同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探索和发展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现状和问题
(一)信贷业务开展中忽略客户差异
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在客户审批条件的设定时,经手信贷业务的审核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客户的差异性。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存在,信贷审核人员在审核客户的材料时,不能去实地真实了解客户的情况,不能做到实地考察客户的经营状况,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于潜在信贷客户所设定的审批条件往往与客户的真实状况缺乏可行性,从而导致对客户审查所提出的意见不够充分,缺乏必要的前瞻性,进一步来说会造成对于信贷风险不能做到有效的预防。
(二)缺乏信贷风险识别预警体系
明确识别信贷客户的风险是商业银行有效实施信贷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商业银行需要有效识别信贷客户的风险性质,从而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在信贷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信贷业务流程,但是随着这些流程的进行,不可避免地造成由于时间的推移,风险的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也就是说,客户的资质会随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的进行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如果商业银行缺乏及时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会造成商业银行无法获取完整的客户信息数据,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量化工具,更谈不上具备成熟的信贷风险识别和预警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在未来信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损失。
(三)审批流程复杂、信贷决策有失严谨
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通常存在审批流程相对较多,程序较为复杂的问题。一项信贷业务从提交给商业银行内部审批部门开始到贷款投放到信贷客户通常情况下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一方面影响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的效率,另一方面会让客户感觉到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效率较低,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四)对信贷资金实际使用的管控不够到位
在与客户进行信贷业务的沟通时,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往往能够告知客户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来使用信贷资金,但是在客户实际使用该项资金的过程中,往往会背离最初的目的,将资金使用到其他高风险的领域。商业银行在资金投放之后,放松了对客户实际使用信贷资金的监管和管控。这就会造成客户对于信贷资金的使用与最终的使用目的背道而驰,无形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贷风险。
三、提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监管系统
商业银行在满足银保监会对于规范经营的前提条件之下,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要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承担起对于客户大众的监督保障责任。可以利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同时注重风险管理工具来识别和量化信贷风险,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监管系统,建立起风险业务数据库,重视关键变量的变化对于信贷风险的预警作用,将信贷风险控制在可管理可接受的范围内,为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营造健康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应当将信贷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首先应当将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升至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控的战略高度,形成全员一致认可的风险管理理念;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使每一位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信贷风险管理的理念,对客户的资质审查严格把关,不放过每一个有可能带来风险的环节,内化成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定期组织信贷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风险管理的教育,使每一位工作人员能够提升自身对风险的理解和处理实际业务中各种风险的能力,将业务的收益和风险统一起来,不能为了单纯追求业绩的提高而放松对风险的警觉;最后,商业银行还可以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每一位信贷业务工作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主动发现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从而打造有利于风险管理文化培养的环境和氛围。
(三)加强贷款条件的硬性约束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有些情况下会存在贷款担保条件设置还不够充分,贷款审批硬性约束还不够到位的情况。贷款条件的硬性约束是落实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部门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的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應当将客户的硬性条件约束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考核工具,同时将其纳入整个信贷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指标贯彻执行。同时,还要在信贷客户条件的约束上充分考虑客户自身的地区和行业差异,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客户,可以针对其自身实际,量身定做相应的条件和约束政策,注重风险防范的同时从客户的实际利益角度出发,完善各项信贷业务风险管控标准。
(四)健全风险管理监督体系
商业银行对信贷业务开展的事后监督和信息反馈也显得同样重要。信贷部门在开展一项信贷业务时,通常情况会借助一定的风险管理模型对客户的资质进行审查,了解客户的相关信息,对客户是否满足信贷业务的条件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信贷审批就是对该项工作把好每一道关口。但是,进行必要的贷前审查只是风险管理监督体系的一个部门,对客户贷后信息的把握也显得同样重要。在客户取得信贷资金之后,商业银行同样不能放松对信贷风险的预警和监督。信贷管理部门需要定期走访客户,掌握客户真实的资金使用情况,对客户能否如期归还贷款本息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如果客户改变贷款资金的使用渠道,从事高风险的经营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提醒客户甚至可以要求客户提前归还资金,避免自身实际经济利益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林蕾浅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J]现代经济信息 2016,(34)286-288
[2]石宇慧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7,(06)76-81
作者简介:
蓝丹丹(1989.04),女,畲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19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青年科研《大数据分析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和风险防控中的应用》课题(编号:10212272404)研究成果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3100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