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4-25

李伦彬 刘心声 滕海坤

摘 要:创新人才要放在实践中练,岗位上磨,扶持中培养。文章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现状及遇到的问题,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学科竞赛驱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高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思路。

关键词: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创新人才

1.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存在问题

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学生做的设计、验证性实验多,而创新、综合性的少,大多数学生忙于学业,无暇参加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缺乏创新训练,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

专业技术不强。学生学习专业课如Java、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不扎实,学习完这些知识后不知如何应用,有些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动手能力较弱,边学边忘,不能将知识内化。

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不及时。在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设计等方面没有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设计。

教学设计中重理论、轻应用与创新。像C语言、C++、C#、Java、ASP.NET、JSP等程序设计类课程,大多数的老师仅仅是给学生讲解每个知识点,而没有采用项目教学法,没有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完整的项目中,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的应用过程。

学生能力评价不合理。有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虽然能考出较高的成绩,但专业技术能力并不强。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C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ASP.NET程序设计、专业实习实训、Java中间件、Java SE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训练等。学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类课程、专业调查活动、大学生职业规划、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大学生就业指导、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一定成绩,由班级学分统计员录入教学系统经学校认定后,可获得创新学分。

实践教学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又分为课程、课外、综合等类。第一层次是通识实践层次,它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职业规划、大学英(俄)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军事理论、大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安全教育等。第二层次是专业实践层次,它包括C语言、操作系统、学科概论、企业级应用综合项目实训、电工学、数据结构、Java SE核心开发技术、Java SE课程设计实训、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现代Web前端课程设计实训、计算机网络、Java开源框架课程设计实训、软件测试技术、Android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Java分布式计算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大型企业级项目架构设计、大型应用项目上线与部署、ASP.NET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等。第三层次是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实践层次,它包括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

3.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师生双向互动过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教学资源的建设。鼓励授课教师推荐若干参考教材,但并不统一订某本教材,而是自编讲义,将整个课程知识体系融入到若干完整项目中。通过开发完整项目,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到知识如何应用,通过开发完整项目产品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比如ASP.NET课程,最终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计算机学院网站开发,需要运用HTML、CSS、Javascript、数据库、C#、ADO.NET、文本编辑器等知识,没有哪本教材能容纳所有知识,而自编讲义就可以包括完整项目开发的知识体系。另外,在自编讲义中可设计若干培养学生创新的扩展知识点,如后台登录功能的实现中,是否使用验证码,使用什么形式的验证码,登录密码是否加密,管理员是否分权限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教师利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QQ群课堂等平台录课。课前学生完成相应内容的自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性较强课程教师主要起辅导作用,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完成相应实验任务。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只简单讲解核心知识后,带领学生做分组任务、讨论等教学活动,使课堂变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实习实训的设计。分别在大二、大四上学期安排实习实训。大二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行业市场及所需知识体系,回校调整,继续积累,大四实习可以使学生查缺补漏,综合提升层次。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学生完成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完整性的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开放式实验及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开放式实验是以中小项目为主,比如植物大战僵尸、网站开发、APP开发、硬件开发等,兴趣小组活动包括平面設计、影视设计、网络组建、硬件开发、程序设计等不同方面,围绕项目学习,互助探究,交流方法,分享经验,帮扶完善,多参加研究型学习和参赛展示等活动,旨在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以学科竞赛驱动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创新性的学科竞赛越来越多,如蓝桥杯、ACM、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软件杯等。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兴趣,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学分构成中创新创业占8学分,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

5.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为确保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中紧跟技术创新步伐,必须让教师首先成为理实结合、知行合一,上得了讲堂,下得了企业开发一线的双师型教师。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教师每年进企业不少于为期2个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结合专业建设和学校政策,外聘技术过硬、开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入课堂进行教学。大力发展横向课题,以实现产业和教学科研的深度结合。鼓励教师参加企业技术革新与研发工作,通过项目研发,提高教师产品研发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能够将新技术新理念引进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6.结语

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科竞赛驱动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打造出一套专业、系统、先进的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专门培养立足IT市场、具备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勇,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

[2]王婷,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

[3]汪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创新型ccp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J],湖北农机化,2020。

[4]罗阳,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农家参谋,2020。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GJC1318063)

作者简介:

1.李伦彬,男,1982年6月,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2.刘心声,男,1969年11月,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3.滕海坤,男,1983年10月,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和语音识别技术

(黑河学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