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价值观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人格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阐述了笔者所在的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以下简称元培学院)为了培养高素质、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全面推行的“感恩与责任”教育体系。
关键词:价值观;感恩与责任教育;教育评价体系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他们的价值观、道德情操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運。然而,由于其处于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一些原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被打破,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大学生普遍出现了价值迷茫,价值自我和价值功利的现象。因此,在全球化、信息化加速发展,各种价值观激烈交锋的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有效、长效地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活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感恩与责任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的界定及关系
(一)感恩与责任教育
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以“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为教育内容的人文教育。责任教育是指采用各种教育手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觉履行责任的重要意义,明确责任内容,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形成人人讲责任,人人负责任的良好氛围。
感恩与责任并非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和负责任的行为。大学的感恩与责任教育是指使大学生形成感恩与责任意识的教学模式,它的本质任务就是完善大学生的人格,鼓励大学生面对现实、学会感恩,对他人、对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关于事物价值及其价值关系的总体看法,它是人们在实践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群体在长期价值活动中,逐步积淀形成的社会意识,它是指大学生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的观念。
(三)感恩与责任教育与价值观培育的关系
感恩与责任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感恩与责任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正确的大学生价值观有助于提高感恩与责任教育开展的实效,二者之间有着如下关系:
1.感恩与责任教育可以推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理论上来说,人的价值观是通过后天教育形成的,大学生价值观多受政治形势、生存环境、国情等因素影响。感恩与责任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能够激发学生个体的心灵共鸣,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让他们体会责任并增强责任意识形成大学生独特的知恩感恩的价值观,使大学生找到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结合点,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价值导向和推动作用。
2.正确的价值观可增强感恩与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价值观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大学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感恩与责任文化。感恩与责任文化作为大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大学生价值观是积极的、正确的,那么该价值观将会促进感恩与责任教育的实施、发展和完善;如果大学生价值观是消极的、错误的,则会阻碍感恩与责任教育政策的实施,弱化感恩与责任教育实施的效果。
综上所述,感恩与责任教育和正确的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着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感恩与责任教育对培育价值观的启示及建议
感恩与责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感恩与责任教育活动冲破了说教式教育方法的束缚,充分保证了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对我们今后的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存在着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感恩与责任教育的启发
1.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领悟了多少道理,落实到行动上的有多少。坚持学生的中心位置和主体地位,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优选途径是系统化培育
价值观的系统化培育广义上是指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背景因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共同构成了个体价值观的生成。价值观的定向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在每个时代都必然的要有新的含义。因此价值观的培育是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是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物质系统和精神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高校在进行价值观培育时,首先要明了这种系统性的重要意义,任何割裂生活与社会的价值观培育,任何忽略主体意识的价值观培育都是失败的。
(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建议
1.重视社会实践载体搭建,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本身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往复、不断修正的过程,实践的广度越大内容越丰富,价值观的形成就越深刻越科学。多年来,高校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难以克服活动开展的普及性与财力投入的有限性的矛盾,感恩与责任活动的落实给我们开辟了大范围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新途径。以就近为原则,以分散代替集中,走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困境,促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重视时代要求和变化,建立相应的价值评价体系
高校价值观教育应该针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逐步建立相应的价值评价体系,用以保证价值观教育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当前高校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在学生建立核心价值标准和正确的价值体系过程中线条太粗,忽视了对价值范畴的界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价值标准的一致性,寻求在一致性上的对话。其次要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建构价值体系和验证价值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分享和体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全面展开和实现程度,更关乎社会主流价值的构建和传播。单纯依靠高校政治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其作用远远不够,必须在高校中探索系统化培育的途径。感恩与责任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致力于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工作,培养会感恩、能负责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庞明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时代内涵及意义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0,(8):191~193
[2]陈石明.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4):117~120
[3]杨波.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79~81
[4]余开华.大学生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的再认识[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218~222
作者简介:
傅向映,(1999.12—),汉族,浙江绍兴人,传播学专业学生。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