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张艳阳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程度高等特征,实际运营管理难度较大。为从根本上提升城市交通运营工作的安全性,需要建立起专项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事故症结所在,制定事故处置方案,控制事故问题影响范围,保障国家与人民的财产利益。本文就针对此,阐述城市交通轨道安全管理模式概念,分析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安全管理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轨道交通路线日渐成熟,基本满足了不同地区居民的出行要求。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为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需要相关部门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安全管理模式内容,分析轨道交通运营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出更加符合轨道交通建设要求的安全管理模式以及应急方案,从根本上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发生几率。
1、概述安全管理模式
1.1安全管理模式内容
从广义上来讲,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在大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针对各领域实际生产经营建设要求,明确管理理念,设置专项科学的管理制度一级管理程序。不同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内容不同[1]。在安全管理模式制定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安全第一原则,建立起安全管理组织,引用先进的安全运营行为管理方法。
安全管理模式需要适用于不同层面,落实到基础运营工作内,通过强化运营系统安全性,实现安全运营目标。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安全管理模式就是不断优化安全管理系统、选用适宜安全管理手段。
1.2安全管理模式种类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安全管理模式也衍生出更多類型,用于满足不同领域安全管理要求。具体来说,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经验安全管理模式。在经验安全管理过程中,需通过分析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总结安全管理期间的各项经验等方式,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不断完善。此种安全管理工作多为事后管理,无法控制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现已被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淘汰;
第二,对象安全管理模式[2]。现阶段事故分析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安全管理模式又进一步衍生出了对象安全管理类型,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分析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管理重点,有序开展施工工作。对象安全管理模式切实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无法将安全风险控制在源头;
第三,过程安全管理模式。就目前来看,城市交通系统日渐繁杂,仅利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注重人员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杜绝事故出现,因此安全管理模式又延伸出了过程安全,强调加强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过程的管理工作。
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各类因素
2.1人为因素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类型以及成因进行分析,人为因素可直接导致安全事故出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人的行为与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许多运营安全工作均依赖于高效可靠的行为,通过操控监督各项设备,发现并修复轨道交通系统设备中存在的故障问题,排除事故安全隐患。但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专业素养与安全责任意识,忽视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难以落实到实际运营工作中,严重影响到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2.2设备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体系由各种复杂设备组成,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是保障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基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主要包括供电、通讯、空调、采暖等多种类型,不同系统肩负起的运行职责不同,设备的技术要求差异性较大,切实提升了安全管理难度。受到设备自身质量问题、设备零部件老化、运行环境异常等因素影响,设备经常会出现各类故障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排除故障,则极有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举例而言,供电系统承担起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电力供应工作,在供电系统运行期间,若因列车供电网出现放电现象而无法及时排除故障,则极有可能引起断路器跳闸无法重合闸的现象,从而引发轨道交通停运的重大运营事故。
2.3环境因素
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期间,环境因素主要涉及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种。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指轨道交通作业环境,涉及到交通周围空间以及生产设施;外部环境包括轨道交通车辆运行期间的气候条件,如降雨、雷电等。不同运营环境对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影响不同,需要安全管理人员结合不同运营环境特征,制定出相应的运营安全管理措施。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重点
3.1安全管理工作总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总方针主要就是阐明安全管理意向以及原则,规范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情况,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及有序性。安全管理工作总方针,通常由最高管理者制定,通过分析轨道交通运行特征以及未来建设目标,制定出规范企业以及安全管理工作行为的框架。
要求在制定安全管理方针时,方针内容应当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出轨道交通运营全过程安全管理思想。形成系统文件,有序落实到基础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受到持续改进,使其能够更加符合轨道交通管理工作实际要求。
3.2安全管理模式基本要素
为从根本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有效性,需要制定出更加详细的安全管理基本要素,力争涵盖所有安全管理内容。具体而言,安全管理模式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计划。注重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间的各类风险,要求对风险类别以及风险影响范围进行评价,结合风险特征制定出控制计划;
第二,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其他要求。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应当和现行法律法规,对基层员工进行必要的法律培训,切实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合规性以及严谨性;
第三,安全管理方案。建立起安全管理目标,确保安全管理目标应当定位于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细化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权限,针对轨道交通运营工作实际要求,优化人力、物力资源分配结构;
第四,注重培养基层员工。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中,人是组成管理模式的基本要素,需要相关基层员工认知到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性,知道实际工作中现存或者潜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产生的安全后果,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责,将专业安全管理技术培训工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切实提升基层员工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
第五,协商沟通。在安全管理模式实施中,还需做好内外信息沟通工作,要求安全管理目标以及内容能够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依照不同职能工作任务,制定出合理的汇报机制。对外做好乘客投诉记录工作,向外界公开展示安全管理方针以及相关绩效评价结果,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受到群众监督;尊重群众及员工针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对安全管理模式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
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专业性强,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较大。为从根本上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水平,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细化安全管理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目标及任务落实在实际运营工作中。注重培养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确保其能够提前发现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采取适宜手段,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增强轨道交通运营期间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邓思元. 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苏州大学,2018.
[2]马中彬,张晨晨,盛梦婷,韩雪峰.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网格化管理探讨[A].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轨道交通学组.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2016[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轨道交通学组:2016: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