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任阳 卢博文
摘要:科学的发展不仅在于探索未知,更多的工作在于修正错误的认识。比如,在物质普遍性的问题上,科学的新成就所表现出的就是对物质概念内涵的不断拓展。在20世纪后期,物理学家不仅明确地宣布存在着“暗物质”,而且认为它与以往我们所想象到的物质形态同等重要。鉴于此,本文对风险社会溯源中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社会;科学技术;思维方式;因果关系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融合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知识,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的知识,或者是个人的与群体的知识,都会逐渐走向融合,并在融合中对风险社会中的人的行动提供支持。知识的融合将是科学融合的前奏曲,随着知识的融合,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要求和发展,科学研究会打破学科的边界而逐渐走向融合。
1理论内核与内容体系
“社会质量”作为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之一,在欧洲国家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中国,但其理论分析框架和测度指标体系对中国学术界仍具有“普适性”。当下中国对社会质量的讨论,主要起源仍建立在欧洲社会质量的研究基础之上。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理念认为“社会政策”从属于“经济政策”,但在欧洲大陆的治理空间中,“社会政策”被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门认为是等同于“社会管理”,通过转移支付来维持社会经济保障,并由最初对雇员的社会经济保障扩展到对全体公民的社会经济保障。在这样的经济价值观主导下,经济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被定义为社会问题,并被划分为“外在性”问题。
诚如社会学的基本假设所言,人在本质上是个体的社会属性的所有表达。人并非经济学意义下的原子化的理性个体,亦非主体封闭的不可言明,而应当肯定的是,人是建立在多重人际关系之上的。由此可见,人的“社会属性”的假设表达进一步证实了社会治理、社会发展路径与既定的治理要求之间应当存在“人为主体”的选择空间,这进一步可以论证,人因社会的存在而使得社会之于人的外部空间载体必然需要型塑出一种社会性,以促进其存在的合理性。从这个意义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学理论的根植,论点都需要建立于此,社会质量理论同样无法超脱这一理论发展逻辑。因此,基于“社会质量”的视角来看,“社会性”并非只是社会学理论意义下的一般规范性假设,更多的是指在行动意义上被表征为“一种外在属性”。上述的社会属性表达也进一步昭示了人不应该只是个体的存在,而且是嵌入于整体社会之中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虽然上述论证过程简要刻画了社会质量理论的时空演化,但其前提仍然未能超越英国学者艾伦?沃克所说的“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而存在”的观点。
2科学正在走向融合
如果把思想、理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看的话,在工业社会的行程中,虽然我们的社会是走在持续的复杂化和不确定化的道路上的,但思想、理论以及落实到科学上的进步一直是在寻求化解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这就是雷加诺所说的“,一直以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学派都在发展系统性哲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见的丰富经典理论的同时,有无数的理论声音回应了经典模型所代表的简化主义”。尽管这是人类在工业社会中取得的非常了不起的丰功伟绩,但在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突然出现质变的时候,也就是当我们突然感受到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候,由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显然遭遇了适应性的问题。在科学的意义上就表现在,无论是经典的还是得到修正的模型,所面对的都是未知数,甚至无法去捕捉某个可以确定的变量。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这样的条件下,最佳的行动选项往往取决于直觉判断,因为理性的分析在这一条件下既是不允许的也是不可能的。
3社会演进视角下应急文化的溯源与发展
“安全文化”与“应急文化”的看待角度相反。长期以来,在我国安全生产中,“安全文化”一词主要用于“固定安全”(人身安全),而不是“软安全”(社会安全)。我国成立了国家防灾部,这应该扩大到被称为“安全文化”的领域,既有“硬安全”也有“软安全”。
在应急管理方面,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灾害文化都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例如对于美国的灾害管理,他们的研究人员认为灾害文化是灾害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对于欧洲的灾害管理,即使在他们的研究里没有被称之为“危机文化”之类的概念,他们的研究人员也强调了自己对危机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应急政策既有事实层面,也有价值层面。这与“安全”概念密切相關,因为安全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即客观的、主观的,而不是威胁性的。因此“,安全文化”和“应急准备文化”是从正反两个角度来看待的相同东西。
人类在进入后工业社会后所面临的风险极为复杂和模糊。全球化、城市化和信息处理相结合,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复杂系统,极易受到连锁危机和蝴蝶效应之类的影响。为此,人类的联系也变得复杂,不再仅仅是单独的个人,而是家庭、社区、社会、国家和世界。因此,为了促进安全文化,必须采取全面的安全办法,今天的人民既可能受到自然打击,也可能受到技术打击,所以安全文化非常重要。
4细化分支发展产业培养人才
应急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非常大,今后可分为应急科学和文化、应急文化、救灾文化、新闻业文化和灾害管理文化等领域。当今减灾文化缺乏基础研究,应急科学基础研究与一般国家安全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现实的课题。重点可以放在如何通过在灾害中建设科学文化来扩大灾害中的科学基础上。应急技术文化主要是指构成灾害中文化建设基础的人文工程科学。应急工作文化主要着眼于建立强而有力的灾后恢复技术成果。防灾文化主要是由应急领域的业界推动,目的是在应急文化存在之前制止灾害发生。灾害管理文化主要注重合作,也可以理解为合作文化。
在应急管理中,我们迫切需要语料库、应急安全研究所等,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它们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去,让人们看到工作生活中安全保障的特点,当然也能把人们看作是反应文化。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应急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建设。由于应急文化领域的文化产业缺乏人才,因此我们现在主张在应急科学领域迅速建立科学技术,旨在培养应急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能化的支持。当前,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开展针对具体项目的任务,重点是在紧急情况下建立文化体系基础研究,促进灾后文化体系建设。
结束语
也许人们会批评说这是工具主义或功能主义的主张。其实,在此之中并不存在着什么刻板或不正当的主义和主张,而是一种对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拒绝任何形式的对科学的迷信。随着科学再生产方面的生产力变得越来越强大,防范任何形式的科学迷信的产生,都会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展宁“.大众传播”溯源:社会情境、根本问题与价值立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11):75-93+127-128.
[2] 张立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溯源[J].奋斗,2019(11):41-42.
[3] 秦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判断的逻辑溯源[J].商业研究,2019(03):1-5.
[4] 宋绍义,左敏,赵守香.社会共治视角下的食品品质安全溯源体系研究[J].食品工业,2019,39(02):207-211.
[5] 孟庆国,杨永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正”观的文化溯源[J].前沿,2019(12):37-42.
[6] 洪银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资本论》原理的内在联系——以创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溯源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19(12):24-30+97.
[7] 何爱国.和谐社会建设历史溯源[J].历史教学问题,2019(03):53-5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